第一图书网

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

尚小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尚小明  

页数:

2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战前的二十年中,本系一直在安定的学术环境里发展着。朱希祖先生做系主任的时期最长,延聘名儒硕学担任教授,广开各方面的课程,充实书籍图表的设备,使本系成为国内史学研究的重要中心。陈受颐先生继为系主任后,更在课程制度上建立了完美的体系,切实的启导学术研究的旨趣。于是,根基既固,发展有途,人才荟萃,声誉益隆。史学界名宿如陈汉章、何炳松、陈衡哲、陈垣、邓之诚、徐炳昶、孟森、傅斯年、顾颉刚、蒙文通、钱穆等先生,都曾先后为本系的教授。

作者简介

尚小明,1968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著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 《清代士人游幕表》、《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等,并有一系列学术论文发表。

书籍目录

引 言第一章 京师大学堂时期的史学教育 一、从史学“专门讲堂”到“中国史学门” 二、史学课程规划与设置 三、教习与教科书第二章 史学系的确立与师资阵容 一、从“中国史学门”重建到废“门”改“系” 二、抗战前的几位系主任 三、强大的师资阵容 四、教授风格与讲堂风采第三章 学生招考入学与毕业情形  一、首批史学本科生 二、抗战前二十年招生情况 三、学生毕业情形第四章 新史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一、本国史与外国史 二、从基本知识灌注到兼重专题研究 三、以史料整理辨析为中心的专业训练 四、课程变革的成效与影响第五章 各类史学讲义的编撰出版  一、通史 二、分段史 三、专门史 四、史学史与史学研究法第六章 师生共同的学术研究活动 一、国史编纂处工作 二、明清内阁档案整理 三、史学会与国史研究会 四、古迹古物调查保护 五、几种自办的学术刊物第七章 史语所与史学系的学术关系  一、对二者关系的长期忽视 二、史语所人员兼任史学系讲席 三、史语所工作“旨趣”与史学系课程改造 四、“拔尖主义”在史学系的实施主要征引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在上表中,1917年中国文学门有本科毕业生17人,哲学门有本科毕业生16人,而中国史学门因为刚刚设立,只有一年级学生,没有毕业生。总计1917年至1937年,中国文学系共毕业本科生430人,哲学系共毕业本科生314人。而史学系从1920年首届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到1937年共毕业本科生298人。史学系总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少于中国文学系和哲学系。但是,如果三系如果均从1920年起统计,则史学系的毕业生总数就超过中国文学系和哲学系。从具体毕业情况来看,除了1920年史学系以36名毕业生,超过中国文学系的31人和哲学系的30人外,在2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史学系的毕业生都少于中国文学系和哲学系。而1931年之后,史学系每年的毕业生均多于哲学系;1934年后,史学系每年的毕业生又都超过中国文学系。其中1936年史学系毕业人数为36人,中国文学系和哲学系分别为12人、5人;1937年史学系毕业人数为36人,中国文学系和哲学系分别为20人、5人。因此,从毕业人数来看,抗战前数年也可以说是北大史学系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抗战前的二十年,史学系基本上是在较为安定的环境下发展,教授、讲师能够比较专心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学生能够比较专心的读书学习。史学系毕业生中,除了曾出现过像谭植棠“这样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外,“大多数不是在中等学校教授历史,即是在与历史有关系的学术机关服务”。


编辑推荐

《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1899-1937)》:北大史学系是现代中国极为重要的史学研究中心和史学教育中心,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许多大家,都曾在北大史学系任教,北大史学系又堪称现代中国史学家的摇篮,许多在现代中国史学乃至学术发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都是北大史学系的毕业生,北大史学系在现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毋庸置疑,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正式出版的著作,详细、深入地研究其历史,特别是抗战前20余年的历史,而整个北大史学系发展基础的奠定,正是在这一阶段,《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1899-1937)》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详细、清晰、准确地来论述北大史学系的这段早期发展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很不错,开卷有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