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辅成文集(一、二)
2011-5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辅成
无
《周辅成文集(1、2)》包括:《周辅成文集(1卷)》和《周辅成文集(2卷)》。《周辅成文集(套装共2卷)》内容主要包括:伦理学上的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格林的道德哲学、《歌德之认识》编者前言、歌德对于哲学的见解、康德的审美哲学、克鲁泡特金的人格、中国文化对目前国难之适应、哲学大纲、论莎士比亚的人格、冯桂芬的思想、简论霍布士及其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希腊伦理思想的来源与发展线索、近代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的人性论与人道主义、法兰西斯?赫伯特?布拉德雷、论当代西方的道德现实与道德理论、论人和人的解放、鲁多夫?奥伊肯、开展西方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几点意见、谈关于人道主义讨论中的问题等等。
周辅成文集:卷1
伦理学上的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
格林的道德哲学
《歌德之认识》编者前言
歌德对于哲学的见解
康德的审美哲学
克鲁泡特金的人格
中国文化对目前国难之适应
哲学大纲
论莎士比亚的人格
冯桂芬的思想
荀子的认识论
“秦汉之际”的政治与思想
评《中国古代思想史》
评两本关于先秦诸子的著作
必?重视祖国哲学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唯物论思想的发展
戴震
戴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苟子
陈炽的思想
郑观应的思想
论《淮南子书》的思想
论董仲舒思想
周辅成文集:卷2
但是,格林的独见,就只是去康德此一点而就没有自己另加的意思么?有的。即康德之悟性的综合作用,在格林看来,殊嫌太死板。世间哪有两个死板的东西可以组成新鲜活泼之知识?知识是何等伟大!试看无日不在增进,无时不在创新,这种增进与创新,若不是组织原理具有创造性,如何能成功?所以格林进一步主张,吾人用以构成知识或自然界之概念之精神原理,乃是具有感情成分的。须知“感情与思想,在那种经验世界也由之而存在之意识中,乃是密切依赖而不分的。不但如是,就是在于形成彼种意识的对象之诸种事实之组织上,此思想与感情亦是密切不相分离。因二者之根本点皆是相互包含而存……决不是此产生彼或彼产生此。”(《道德学序论》,第55页)所以我们居住的经验世界,不仅有理智,还有感情的作用在内。是这样,我们精神原理所用之范畴乃不是呆板的,不是已定的、凡是关于条理的东西,都包含于精神原理内。所以康德费了大力而拘拘于排列成整整有序之十二范畴形式,在格林看来,乃是一愚笨的办法。格林再有一增加,即吾人内界有条理,若外界无条理以应之,则内界之条理,亦难应用于外界上。如庖丁之解牛,诚然庖丁之技术高超有以致之,然若外界之牛无节骨以与之相应,亦无济于事。试思吾人能用庖丁之手术施及于鸡鸭乎?此殆万不可能。故可见内外都有一条理贯串其问。即知识之精神原理,与自然界(即知识之对象)之条理有其共通之起源,主客不是两相背反的东西。惟其如此,所以知识之内容,任其如何变化,它仍守持着一定的秩序,即任庖丁用任何刀解任何牛,都能施显其技,所差者只怕解者非庖丁或被解者非牛耳!
《周辅成文集(套装共2卷)》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无
首先对自己表示不满,自诩为知识分子,却不曾知道周辅成,可悲之极。先是看了赵越胜的《燃灯者》,所以对其恩师周辅成有了一点了解,后来查了一些资料,遂产生兴趣,读了他的书,又产生了敬意。知识渊博并非一定受人尊敬,但面对国家、社会出现大变动,特别是在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发生重大偏移的扭曲状态之时,仍旧保持独立之人格、独立之思想,并且其人格和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正确,这样的人,不得不受人尊重。周辅成就是这样的人。强烈推荐所有热爱知识的人。
我是通过燃灯者这本书认识周辅成先生的,对于书中的专业解说,不是很容易就明白。必须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才能了解大师内心的世界和他苦心孤诣的学术修养。
我是通过阅读《燃灯者》大概了解周辅成先生的,怀着崇敬的心去阅读周辅成先生的学术著作。说实话,对我而言,真的是很痛苦,一开始读的时候。因为学术性很强,思维又是很严谨,论证又很严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是很多。但是沉下心去阅读,真的可以感受到哲学家的智慧和心血!
我是偶尔看到论人和人的解放,再去搜寻周辅成的著作的。有幸找到这一书,真是激动啊。
我国蜚声中外的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于北京时间2009年5月22日上午11点30分在北京友谊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8岁。
周辅成先生1911年6月16日出生于重庆江津,自幼聪慧,刻苦好学,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33年毕业;随后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拜吴宓等教授为师,攻读西方哲学和西方伦理学,与乔冠华、吴晗、曹禺等知名学者同窗,是我国创立研究生教育体制之初最早的专业研究生之一。1936年研究院毕业后,他先后受聘于原国立四川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任副教授;后又受聘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席位。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周辅成先生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1980年开始组建并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为我国伦理学的新生培养了十多位专业研究英才。八十年代初,周先生参加创建全国伦理学会,并任该学会名誉会长、顾问。于1987年因故办理退休。
早在大学时代,周先生就曾担任清华大学文科理论刊物《清华周刊》的编辑及副主编;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他又辗转四川成都编辑《群众》月刊,为民族的救亡抗争呐喊;不久,他与其挚友唐君毅、牟宗三等著名学者合编《理想与文化》期刊,成为当时中国学界重要的学术阵地之一。1940年,周先生发表《哲学大纲》一书,这是他最早的哲学专著。新中国诞生后,周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先后出版专著《戴震》和《董仲舒》两书,并同冯友兰先生等人一道编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集》;60年代中期,周先生先后编辑出版《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和《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选辑》两部大型编译作品,为中国现当代伦理学学科及其教研体系的重建和人道主义问题的探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学术贡献。改革开放之初,周先生即创建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达七年之久,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伦理学专业教研室之一,同时,他率领十多位弟子主编出版了《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从而完整地建立了我国西方伦理学教研体系和规范。
退休后,周辅成先生仍笔耕不断,教研不辍,出版专著《论人和人的解放》(1997年),先后远赴印度、法国等国和香港地区讲学,其淑世传道授业之竭尽努力更是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周辅成先生的一生同其学术合为一体,是中国传统伦理学和伦理学家“知行合一”、“学命一体”的大师典范。他始终秉持学术与思想互成、教学与研究相长、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学术教研风格,一生追求真理,坚贞而宽厚,仁慈而正义。他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理想主义的自然主义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转变,“以人为本”、“人格正义”、“公正和谐”,成为他毕生的学术宗旨和根本理念。他的一生是信念坚贞的一生,做学问做人一致的一生,为教书育人鞠躬尽瘁的一生,因而也是诚实高尚和成果卓著的一生。
质量很好,纸质、印刷都好。书还没看,大概翻了一下,涵盖的内容还不错的。
此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一代老学人扎扎实实地研究学问的态度。
周先生使我国研究西方伦理思想的最早人。
读书人都应该读的书,对现在高校的知识分子绝对是一种教育,精品!
一代大师的文风周氏令人佩服!
其实我是佩服其为人,所以买了这套书,但是读了一些,让我感慨万千。默然。
以前看过赵越胜的《忆辅成先生》,里面的周老先生是一个很有风骨的知识分子,这本文集里面有一些《建设中国特色新伦理》,不太符合我的口味,也因为没时间,一直让它在睡觉,不过里面有些文章还是值得去研读的
专业性很强,需要拿出大块时间阅读。
好书,一套对阅读者受益多多的好书
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一本书显然要晦涩了,但在思想领域应该是盛赞之作。我是普通人!
书很不错 包装很好 姥爷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