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性技术转变

金周英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金周英  

页数:

343  

Tag标签:

无  

前言

十年前,我曾祝愿金教授在发展被她称之为软技术的新学科中有好运气。在非物质领域,对解决问题的需求是再清楚不过的,但是开创一门新的学科就很难了,而且很少能够成功。我们回顾一下科学发展史就知道,那些挑战旧规则、旧观念的新思想是多么难以被接受并曾经遭遇过何等冷酷的待遇②。大多数那些提出新思想的科学家,他们的命运是,为了新思想,经过长期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后,最终只有很少的人才得以幸存。那么,软技术的概念要扎下根是否太早了?金教授把软技术定义为:“来自社会科学、非自然科学以及非(传统)科学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知识系统。”这就是说,技术的范围超越物质领域,超越物质技术的机器和工具。她认为软技术的焦点在于人的思维,而不是在“东西”,研究领域属于意识、情感、价值观、世界观、个人和组织行为以及人类社会的范畴。软技术大概比硬技术更古老,但硬技术却更系统地被整理和理解。有了发明,才有硬技术的存在,但是发明的过程本身和硬技术的利用就属于“软”的一面。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也不是硬技术部分。我们常常听到“技术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其邪恶在于它的使用方式”。

内容概要

人类要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观念的革命。现在,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升华了,技术的概念需要恢复本来完整的内涵,从狭义技术扩展到广义技术。软技术和软环境的提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角度,揭示了大量当今社会国际和国内焦点问题的实质,并将在世界技术史上补上迄今为止所缺的另一半。实践证明,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仅靠硬技术、硬环境、硬性资本是不够的,必须扩充创新空间,整合软技术、软环境、软性资本来设计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乃至调整各个层次的战略体系。 本书将有助于那些关心创造、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学者、管理和咨询专家特别是各级决策者,提高认识、应对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金周英,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北京软技术研究院院长,世界未来500强(中国)主席等。
金周英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防科工委第507研究所从事研究;任长春市电子工业局副总工程师;两次赴日本研修企业管理和企业诊断,获得日本生产性本部经营顾问职称;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现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培训、咨询部部长等。于198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96-2000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聘任并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S-863计划)的发展战略研究之战略专家组组长。她曾在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过访问教授或特邀研究员,现在仍参与多个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致力于未来研究和“软技术”的研究。主要著作有13部专著,6部英、日文译著,20多部合著,30多份重要研究报告和上百篇论文;还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级或国际合作研究课题、3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诊断和咨询。代表性专著:《经营管理与诊断》,《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方法、案例》,《服务创新与社会资源》,《软技术——创新的实质与空间》,Global Technological Change-From Hard Technology to Soft Technology(英国、美国),《长远发展战略系统集成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性的技术变化与商务模式的创新——酝酿中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技术 一、技术概念的进化 二、重新认识技术——认识技术的另一范式:软技术 三、什么是软技术 四、软技术的分类 五、为什么现在提出和研究软技术 六、软技术的发展动向和未来挑战第二章 软技术发展的历史浅析 一、商务技术发展史的简单回顾 二、社会技术发展回顾 三、软技术与三次产业革命 四、软科学、软系列科学技术、软技术第三章 软技术与技术竞争力 一、知识和“技术”只是潜在的竞争力 二、技术竞争力是如何来的 三、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实质第四章 软技术与创新 一、软技术的功能 二、软技术与创新空间 三、软技术与制度创新 四、软技术与创新体系结构 五、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改变思维模式,调整企业 发展战略第五章 软性产业 一、经济的软化与软性产业 二、智力服务业 三、社会企业与社会产业 四、文化产业 五、未来产业结构的思考第六章 软技术与技术展望 一、技术展望的发展和变迁 二、第四代技术展望与软技术后记 21世纪的发展原则——和谐、平衡、共存

章节摘录

插图:2.硬技术的转移,包括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是有别于传统技术的“过程技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目前各国政府都对高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同样的技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转化的速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那么,在技术转移中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什么功能把技术“注入”到产品,并“粘合”到市场的呢?是什么把知识、技术、构思等转变成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或结果的?从发明到产品的过程是否存在技术?的确,一项技术获得应用,单靠“硬技术”自身是不能成为产品,更不能赢得市场的,它还需要一系列“别的功能”,比如,制定正确的战略,筹措必要的资金,迎合不同顾客心理的设计,保障质量的活动,为节约成本、保证质量而进行的采购活动,为扩大市场规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和促销活动等,就是一系列企业用于内部管理的技术。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企业不仅要以合作、联盟、收购、兼并、对外投资等各种方式进行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聘请企业的“外脑”进行帮助,还要通过广告、公关等方式宣传企业形象。对这些企业的对外活动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也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技术的“技术”。举人们所熟悉的汽车工业的例子。汽车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主要归功于其生产技术和组织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上,福特公司所开发的流水生产线技术,起源于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产业分工模式的革命,共享平台的战略等“技术”,对不断推动全球汽车生产向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并不亚于那些发动机技术或新材料的使用等硬技术所做出的贡献,它们是汽车批量生产中的关键软技术。总之,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以及与其他企业竞争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价值开发的过程技术。

后记

进入新世纪,从世界各地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新发明的捷报。无疑,它们将进一步造福于人类,将带动人类走向物质文明的更高台阶。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技术的正确应用问题、社会问题、人类文明问题、伦理问题日益深刻,世界性的冲突和危机有增无减。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就意识到高度的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的普遍短缺与全球性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调,并痛切预感到资源经济的终结和重建人类发展模式的必要性。更值得敲响警钟的是,人类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失去的更多,那就是精神文明的衰败——金钱第一、犯罪的增加、道德败坏、相互漠不关心、毁灭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自然。现在,整个人类面临的挑战越发严峻。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冲突;民族和宗族冲突;贫富差距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如研究自由、研究方向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特别是人类基因的研究和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突破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原子能技术的不合理应用、计算机病毒等;从家庭暴力到国际性的有组织的犯罪和暴力等。人类利用自己发展的高技术以越来越可怕的手段在摧毁着自己建立起来的文明。这些问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个人到社会的利益,从国家到全球性战略,从国内社会关系到国际关系,从经济、政治到国防。可见,人类面临的不仅是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可持续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十年前,我曾祝愿金教授在发展软技术的新学科中有好运气。在非物质领域,对解决问题的需求是再清楚不过的,但是开创一门新的学科就很难了,而且很少能够成功。我们回顾一下科学发展史就知道,那些挑战旧规则、旧观念的新思想是多么难以被接受并曾经遭遇过何等冷酷的待遇。大多数那些提出新思想的科学家,他们的命运是,为了新思想,经过长期而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后,最终只有很少的人才得以幸存。然而现在,“软技术”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共识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当然,这个崭新的学科,很多问题和机会还没有得到充分地着手研究,但是前面的道路已经变得更清楚了。  ——西奥多·戈登(Theodore Jay Gordon):著名未来学家,原兰德(RAND)公司的顾问金教授的新著对技术选择、创新管理概念的重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它将有助于在21世纪,引导社会对技术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本书是一个重大的知性、智力的进步,在今后几十年中可以帮助理清人类的抉择。  ——黑泽尔·亨德森(Hazel Henderson):著名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原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的顾问委员会成员。这是我有幸读到的对技术进行最全面研究的一本书,作者从西方和东方的不同视角对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她对软技术作为概念的发展,填补了我们的宇宙科学和文化意识之间存在的空白,这对人类是独特的贡献,使我们了解到自己对科学认识方面地位。她的工作是值得我们更加认真、细致地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尤其是她所提供给我们的洞察力,对西方人来说特别重要。  ——列纳多·布鲁特克(Rinaldo S.Brutoco):世界商务科学院院长


编辑推荐

《全球性技术转变:从硬技术到软技术》:人类要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观念的革命,现在,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升华了,技术的概念需要恢复本来完整的内涵,从狭义技术扩展到广义技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性技术转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