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欧阳哲生  

页数:

264  

Tag标签:

无  

前言

  欧阳哲生所著《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一书出版了,这是他很用心写成的力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做了很有见地的分析和梳理。哲生要我写篇序。我不想细加品评其优缺点,倒想借此机会,正面地说一说我对有关问题的一些久在心中的想法。  当代中国学者在中国新文化的认识上尽管千差万别,但几乎都不否认“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界碑。本文所要谈的新文化,就是这个运动所催生的新文化。只有这个新文化,才明显地具备现代性和世界性。  中国自从确立统一的集权的中央大帝国以后,将近两千年,文化发展虽屡有变迁,但始终未能冲破专制主义的藩篱。思想定于一尊,人格高度模式化,虽然不时也有各种“异端”潜滋暗长,却不足以动摇那一尊的道统,不足以使每个个人从模式化的文化礼仪中突现出来。“五四”新文化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最能表现出它区别于此前二千余年的传统文化的地方,就是它重新发现了“个人”。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通论性著作,它从检讨198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热”开始入手,提出开展“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然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加以探讨,包括二十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新文化主体思想的消长、新文化主要流派(包括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的比较、新文化进程偏差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新文化的发展趋向作了前瞻。

作者简介

欧阳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欧阳哲生讲胡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科学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编有:《胡适文集》(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多种文集。

书籍目录

引 言 一、超越政治与历史的二律背反 二、寻找失落的文化主体 三、“20世纪中国文化”的诱惑 第一章 新文化创造者的忧患 一、为中国知识分子正名 二、“知识分子”释义 三、六代人的选择 四、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点第二章 新文化主体思想的消长 一、时代的逼迫:从兴业到立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新文化主体思想的开掘 四、个性解放思潮的消退第三章 新文化流派的比较 一、寻找中国文化新坐标 二、保守主义的文化魅力 三、自由主义的文化探索 四、激进主义的文化情结 五、历史的昭示:确立多元化的文化秩序第四章 新文化演进的偏差 一、“世界文化”的时代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文化的产生 三、文化重构的内在限制第五章 中国新文化的重建 一、寻找现代意义的文化主题 二、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转换 三、构造新的文化机制 四、介入世界文化主潮附录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之系统分析 一、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环境 二、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功能模式 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结构 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巨涨落历程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传统儒学,熊氏上摈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下弃孔门后学七十子和孟荀八派,只尊“孔圣”,于孔子又以“五十学《易》为界”,只肯定其“创明大道”的后半生。他从心性论角度来阐释《周易》,肯定《周易》、《礼运》所浸透的那种具有浓厚乌托邦色彩的“大同”理想,赞扬《周易》生化不息、雄浑劲健的本体观。②他并不以传统文化为至善至美,“东方文化,其毒质至今已暴露殆尽”③,不能成为人们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他欣赏并提倡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以支持现实的个人的尊严,但他亦觉察到宋明诸老先生“他们虽复不忘经世致用率以养成固陋偷敝的士习,因为他们把主静造成普遍的学风,其流弊必至萎靡不振,这个是不期然而然的”④。他认为“人当利用本心之明,向事物上发展,不可信赖心的神灵,以为物来即通”⑨,表明了开掘主观能动性的态度。可以说,熊十力的宇宙本体论继承了宋明理学的“心性”力量,但突破了其禁欲主静的概念框架,表现了对一种活跃的生命力量的追求,这是他的超越之处,亦是他接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影响的结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讲20世纪中国文化较全面完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