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汉语及物性研究

龙日金,彭宣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龙日金,彭宣维  

页数:

296  

字数:

30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龙日金、彭宣维所著的《现代汉语及物性研究》涉及现代汉语及物性研究的肇始与新近成果两部分。前者采用韩礼德的早期模式对现代汉语的及物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包括物质、心理、言语和关系过程;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术语,如动作者过程、受动者过程,归属过程、度量范围、处所范围、结果范围、工具范围、复合过程、双参与者等,不少已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接受。后一部分是在先前相关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理论阐述与描写,涉及对及物性的重新定位以及大量实例分析,尤其是一些难点现象。《现代汉语及物性研究》面世便于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作者简介

  龙日金(1943-2007),男,离世前为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本科就读于西南范大学;1979年考取教育部首批出国留学项目,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进修,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教授,获优等硕士学位;1981年回国后不久任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1993年调四川外语学院任教,2007年因病谢世;在国内首先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  彭宣维,男,北京示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63年3月生,2001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汉语研究;后留校在外文学院任教至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5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主编,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4项;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8年度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中国功能语言学会和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范式下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汉语的及物性
前言
符号使用说明
1.语言的功能观
2.及物性
3.过程
4.物质过程
5.不同类型的物质过程
6.归属过程
7.物质过程与归属过程
8.心理过程
9.物质过程与心理过程之比较
10.言语过程
11.关系过程
12.“把”字句结构
13.被动句结构
14.复合过程与双参与者
14.1 无指向动作者过程+无指向动作者过程
14.2 无指向动作者过程+无指向受事过程
14.3 无指向动作者过程+归属过程
14.4 指向动作者过程+无指向动作者过程
14.5 指向动作者过程+无指向受事过程
14.6 指向动作者过程+归属过程
14.7 指向受事过程+无指向动作者过程
14.8 指向受事过程+无指向受事过程
14.9 指向受事过程+归属过程
15.复合过程中的关系过程“成”
15.1 无指向动作者过程+“成”
15.2 有指向动作者过程+“成”
15.3 受事过程+“成”
15.4 心理过程+“成”
15.5 归属过程+“成”
15.6 言语过程+“成”
16.复合过程中的关系过程“在”
16.1 无指向动作者过程+“在”
16.2 受事过程+“在”
17.复合过程里的指向动词
18.复合过程、嵌入句和分枝句之比较
19.使役结构
20.位相结构
21.位相结构中的“有”
22.受益者
23.范围
23.1 同源范围
23.2 度量范围
23.3 结果范围
23.4 处所范围
23.5 工具范围
23.6 过程范围
24.受事、施动者、动作者、目标和载体之比较
25.受动受事和使成受事
26.句式过程及其参与者
27.句式过程中的受事/载体与属有格
28.受事、目标和范围之比较
29.总结
附录 英文原文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及物性的进一步研究
第一章 小旬的及物性(1):物质过程和处所关系过程
1.引言
2.与及物性有关的基本问题
3.物质过程
3.1 物质过程的界定、分类及其相关理论描述
3.2 “施动者+受动者”物质过程
3.3 唯施动者和唯中动者物质过程
3.4 余论与小结
4.处所关系过程
4.1 对周晓康系统模式的修正
4.2 处所类别
4.3 载体类别
4.4 小结
第二章 小句的及物性(2):包孕关系过程和属有关系过程
1.引言
2.包孕关系过程
2.1 单纯载体-包孕关系过程
2.2 复合载体-包孕关系过程
3.属有关系过程
3.1 单纯载体-属有关系句
3.2 复合载体-属有关系句
第三章 小句的及物性(3):心理过程
1.引言
2.心理过程
2.1 基本感知者一现象过程
2.2 复合参与者心理过程
2.3 以关系和物质过程的隐喻方式识解的心理过程
附录:主语是人际性的吗?——主语及主语结构的概念形式特征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如果“自己这点儿优越感”直接出现在过程成分“自豪”后面,就得用“于”加以引导。但这样的成分无论以哪种方式出现均具有间接参与者的性质(现象)。  下面是其他类型的实例。  (37)人不患贫,不患难,怕就怕毫无希望  (38)我是怕你们从中作梗(于晴:《为你收藏片片真心》)  (39)她……甚至也有点害怕这些情景。  (40)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她都不曾担心过  (41)她同情我的处境(巴金:《怀念肖珊》)  (42)我不能原谅自己  (43)他迁怒于你  (44)席间傅氏谈到民十七年涿州入城守城之役,及去年抗日之战,大家均为之动容。(《冰心文集第三卷》)  (45)娅为这个臆念激动不巳  (46)这再一次使她对弟弟大为惊讶。(同上)  (47)潜意识中的你对自己目前的境况无疑很不满意。  (48)起先索恩也是很为自己这点儿优越感自豪的  (49)保罗显然很高兴别人这么说他们。  这其中有“害怕”和“担心”类,如(37-40);“满意/自豪”类,如(47)和(48);“同情”类,(41);“谅解”类,(42);“高兴/悲哀/愤怒”类,(43)和(46);“感触”类,如(44)和(45)。其他还有“得意/失望”,“灰心/惆怅”,“安心/紧张”等等。  可见,对于有些情感过程而言,后面无法直接跟现象,仍然以介词为标志,出现在过程成分之前、甚至感知者之前。此时,这些现象成分带有已知信息的性质。以(48)为例。如果“自己这点儿优越感”直接出现在过程成分“自豪”后面,就得用“于”加以引导。但无论以哪种方式出现,这样的成分均具有我们前面说的间接参与者的性质(现象)。  下面一例的过程成分“看中”是从两个基本过程成分“看”(生理性物质)和“中”(心理情感)演化来的,因此“看中”可以看作一个介于情感和感知之间的过程成分,或者说是基于感知的情感成分。  (50)他们一起看中了一处较理想的商品房。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汉语及物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是将功能语法理论运用于汉语分析的力作。


为了写论文拿来参考的 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