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单车万里走丝路

徐林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林正  

页数:

281  

Tag标签:

无  

前言

徐林正的《单车万里走丝路》是一部生动的个人游记,也是一个个体生命的心灵史的一章,徐林正从事媒体工作多年,但在大地上自由地行走则是他的夙愿。他始终有一种行走的激情,希望自己通过行走来面对中国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希望通过行走来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里的关键是行走,是和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的“相遇”,这种相遇的意义在于它是切入社会和人生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也是通过偶然来体会和感受生命的必然的一种方式。相遇是生命和自然、文化、生命的正面接触,也是自我的心灵和世界的契合。于是,徐林正是幸运的,得到了通过漫游而与人和世界直接接触的“相遇”的诸多机会。这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平常就不接触生活,“到处有生活”的说法无疑有它的现实的根据,即使像普鲁斯特这样终身隐居,生活面狭窄的人,也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体验、观察人性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方式。但确实我们的经验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也还是需要了解更多的社会的面貌和不同的人的想法,所以旅行使得我们视野开阔,头脑清晰,能够了解大干世界的丰富,芸芸众生的复杂,旅行是通过自己和更广阔世界接触的最好的也最有效的方式。徐林正已经出版了《骑车走运河》一书,那部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平实生动的笔触详细地记录了他沿着运河骑车行走的历程。他的记述的特点是详尽切实,具体而微,留下的是运河流域的当下的现实情境和人情风俗的真切的描述。这部《单车万里走丝路》则比起走京杭大运河更加有趣和生动。大运河还是在中国东部的汉文化为中心的区域行走,而走丝路却是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直接体验。他未必是想到这样做的唯一的人,但他的不可替代之处是他走得认真,记得细致。我们的旅行常常是“快”行,往往通过飞机火车等现代工业化的交通工具来进行。我们已经很难用自行车走长路了,但徐林正却能够。 徐林正最为独特之处是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的生活样态实实在在地写得生动具体。他的走法和当年开拓丝路的古人不同,古人是由东向西,从汉文化的中心地带走向西域。而徐林正则是一种回溯式的写法:“从中巴边境红其拉浦口岸出发,穿越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罗布泊和青海盐碱地、甘肃河西走廊、渭河流域(秦川)最后到达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在这样的骑车旅行中,徐林正观风土,用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每一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着墨生动,刻画入微;看民情,用自己的视角看当地人的生活,与当地老百姓接触中体会人心,观察世态。这些既像是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工作”一样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却又有作家的主观感受、情绪和心理的体会。既有学者的严谨深入,却又保持了作家的情怀和诗心。这些让这部书有了一种独特的、和他人的写作不同的形态。 他的这部书写作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从细节出发,不厌其烦地从最基本的饮食文化入手,将每个地方的美食写得格外具体。从自己的每一顿饭的感受出发,记录了从味觉开始的最直接的感受。同时无论山川景物,人物风情,都尽在其中,详加刻画,状物写景,刻画性格,往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精彩。这种细节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可以作为我们旅行的指南书,又可以留下当下中国生活的最真切的历史记录。当然徐林正的这部书在重视细节的真实的同时,其实还有作者的大情怀和大目标。中国在当下所经历的历史的深刻变化其实已经引起了各个地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大变化。一面是剧烈的城市化在改变中国的形象和生活形态:另一面是传统的农村或原来的边远地带也开始了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在中国的大都会体现了出来,更在边远的农村和乡镇体现了出来。全球化在改变中国,使得三十年来中国有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而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全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就是使得全国发展在东与西、贫与富、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不平衡有了深刻的改变。而徐林正的行走正是对于这一“不平衡”性的深切观察,他的思考和探究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其实已经反映出当下社会的现实。他所看到的中国西部的最真实的、第一手的经验有很大历史的价值和意义的。他记下了此时此地中国西部在变化中的有价值的横断面。这些对于我们深切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各族群的关系,了解中国社会当下和未来的诸多发展的趋势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徐林正的写作其实是由小见大,体现了一个行走中的作家的历史的担当和责任。 这部在行走中写出的书值得我们大家认真阅读。

内容概要

  本书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和描绘了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又神奇的路。容纳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样态。
  ◆本书卖点
  张颐武教授作序,王文澜、六小龄童推荐
  作者被认为是和徐霞客走得最近的人,《单车万里走丝路》也在地域方面填补了《徐霞客游记》的空白。
  ◆编辑推荐
  骑行是徐林正的信仰,他曾经单车走运河、西藏,作者准备骑行走世界。
  这是一次丝路原生态文化探秘之旅;一次丝路本土美食体验之旅;一次丝路原住民生存状态的人文之旅;一次马可波罗脚印的追寻之旅。
  作者用文人的笔触和诗人的情怀关注风土民情,民俗文化和现实生活。
  作者的自行车与他的笔、相机同样成为记录、认识历史与现实结合点的得力工具
  ◆读者定位
  普通读者、骑行爱好者、丝绸之路迷,
  可以作为青少年的励志图书,驴友指南

作者简介

  徐林正:作家、旅行家。出版专著《文坛剽客》《先锋余华》《骑车走运河》《单车万里走丝路》等10多种,现致力于完成“骑车走世界”的骑行计划和创作计划。

书籍目录

第一阶段 骑车上帕米尔
第二阶段 穿越塔克拉玛干南缘
第三阶段 从新疆罗布泊到青海盐碱地
第四阶段 河西走廊高速行
第五阶段 渭河流域(八百里秦川)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宾馆吃完早饭,一打听,且末古城离且末县城只有iOkm,但没有路,必须租越野车进入,400元,期间还可以,去另外两个景点:尼牙孜庄园和扎滚鲁克古墓群。我觉得不合算,只有lOkm的路程啊,也不肯便宜点。宾馆工作人员说,这三个景点都没有工作人员,他们为了我的参观要特地到那里去上班。而且古城全是没有路的沙漠,因此比较贵。我想想,也就算了。决定去一趟尼牙孜庄园。宾馆只是给我叫了一个出租车,来回20元,他们同样要通知工作人员去景区,给安排游览。在宣传材料上,尼牙孜庄园有且末“小故宫”之称。,其实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独具风格的维吾尔族古代民居建筑,位于县城西托格拉克勒克乡,我昨天骑车就过来过,只是我的功课做得不够细,否则顺路过来就游览了。庄园确实大而精美,但是“小故宫”确实言过其实。我选择来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且末尚未有博物馆,庄园里却有一个民族、民俗文物陈列馆。我想看看中国最早的竖箜篌实物。到了庄园,工作人员让我去办公室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因为上头有指示,奥运期间,一切从严。竖箜篌出土于西汉墓地,年代约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我看到的竖箜篌比想象中的小多了,其音箱是缩微的狭长的船。可惜不让拍照。看着竖箜篌,想象着将弹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呢?唐代“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写的就是这个竖箜篌吗?回到县城后让出租车司机接着带到自行车店,我只能花26元买了两个唐山产的三元内胎,店主说“这是最好的内胎了”。有什么办法呢。然后买了水、伍仁月饼、面包等等,算是明天的粮食。回宾馆的路上,路过巴扎,一不小心买了个小西瓜,其实不怎么好吃,但依然吃了,结果诱发了胃疼。不得已,去且末人民医院看病,挂号只要七毛钱,维吾尔族大夫和善地询问病情:泛酸不泛酸,大便通畅吗?拉不拉肚子?——我都没有这些症状,看来我的胃虽然难受,但是总体不错。

后记

和《骑车走运河》一样,这本《单车万里走丝路》的作者依然为两位:一位是我,另一位就是这辆自行车——捷安特ATX660。 一 《单车万里走丝路》依然坚持“快乐行走,快乐书写”的原则,因此本书的推进有时轻快,有时缓慢,有时丰富多彩,有时枯燥单一。轻快如在帕米尔高原和当地青年赛车,拉风如最高时速达66km的下坡狂奔,单调如长时间在茫茫戈壁滩独自骑行,枯燥如在某个小旅馆辗转待天明。写喀什摇曳多姿,是因为进行了一周的休整,雄姿英发;写西安语焉不详,是因为经过80天骑行,精疲力竭。 这是一次丝绸之路原生态文化探秘之旅。从塔吉克人的独特高原生活到英吉沙小刀的原始制作方法;从穆斯林礼拜到维吾尔族婚礼;从中国海拔最高县城塔什库尔干到面积最大的县若羌……不断地满足我贪婪的好奇心。当然,我多少还从人文的角度去关注当地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内地很多人谈新疆谈维吾尔族人色变,这源于内地以讹传讹带来的误解。其实,维吾尔族非常善良、热情而友善,我在新疆一直很安全。又如河西走廊的高速公路大部分是建立在国道基础上的,大部分路段的国道已经消失,只有一条没有路标和里程碑的窄窄辅路。但是为了免交过路费,很多司机放弃高速走辅路,使得高速的利用率很低。我骑车走河西走廊,大部分走高速,也没有遭到有效干涉。 这是一次丝路美食之旅。丝路美食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瓜果:西瓜、哈密瓜、老汉瓜、白兰瓜、银蒂蜜瓜……在新疆和田,葡萄还是青涩的,到了甘肃阳关南湖,葡萄已秀色可餐。第二类为当地主打美食:新疆的手抓羊肉、羔羊肉、风干羊肉、馕坑烤肉;各种馕、烤包子、拉条子……当然还有在海拔4900米的帕米尔红其拉浦前哨班吃的方便面和不毛之地的罗布泊的帐篷里蹭吃的“汤饭”。第三类是当地另类美食。如喀什土法制作的冰激凌、敦煌黄面、张掖的牛肉小饭、酒泉的糊锅、武威的三套车、临洮的洋芋搅团、天水的呱呱、河西走廊的搓鱼子、拨疙瘩、炒炮仗……看着这些奇崛古怪的名字,不禁口内生津,馋涎欲滴。每天骑车到一地住下、洗澡后,就开始了一天最美妙的时光——拖着疲惫饥渴的身体,去搜罗、品尝最正宗的当地美食。甚至后来产生这样的感觉:我白天的辛苦骑行就是为了晚上大块朵颐。 丝路上的西瓜和冰激凌,是最质朴最纯粹的。西瓜本来就因产于西域而得名,它圆滚滚地散落在戈壁上,瓜藤根须却深入遥远的地底汲取营养和水分,成为最甘甜最爽口的瓜。而内地的西瓜却汲取了过多的雨水(现在有的还添加了膨大剂),味道差强人意。而土法制造的冰激凌,不用任何激素和添加剂,只用本地产的牛奶和鸡蛋。 这又是一次“追寻马可·波罗的脚印”之旅,这一路我随身携带《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一边行走一边验证发现,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所言不虚。 二 这几年,我骑车走世界,走了东北走西北,走了运河走丝路,走了云南去越南……总行程超过三万公里。 有人问:“你走了那么久那么远,换了几辆车?” 也有人问,就凭你这辆千把元的捷安特,居然走完了万里丝路?事实上,七年,我有且只有这么一辆车:捷安特ATX660。一些人很惊愕。 我想,造成换车的原因大致这么几个:自行车骑久了自然报废;喜新厌旧换新车;被偷了。 捷安特ATX660无论从工艺还是材料,都足以对抗正常的多年骑行中的任何风雨,只要保养得当,且不喜新厌旧,一辆捷安特ATX660可以骑一辈子。 导致“换车”的是偷车贼。据说,现在高级的偷车贼,不是单单偷走一辆后销赃。而是带黑买主去车棚,看中哪辆车就是哪辆车。 但是,我这辆捷安特ATX660却从未被偷。一个最大的秘诀是:不上锁。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 七年来,我和这辆捷安特ATX660一起经历着风雨坎坷,悲欢荣辱,是我无法离开的伴侣。每次住宿,我都尽量把它带到宾馆房间里“同居”。我坚定地认为,如果被安置在一辆小黑屋或者过道里,它一定会寂寞、闷闷不乐的。 并不是所有的宾馆都乐意让自行车带进房间的,大多在我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被说服,但也有例外。2005年的一天傍晚,我骑车到达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加格达奇一家宾馆,前台给了我一个优惠的价格并且答应可把自行车带进房间去。正当我往里推自行车时,没想到来了宾馆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他坚决反对把自行车放到房间里去:“我们会给你保管好,即使少了一根钉子也会赔给你。”他的态度并不差,却激怒了我,我一边办退房手续一边破口大骂:“你这种人根本无法理解我对这辆相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自行车的感情!你就是一个薄情寡义始乱终弃背信弃义寡颜廉耻的人……” 远征的时候免不了托运自行车,一般都走中铁快运。每次我总是担心,万一弄丢了怎么办?我想的办法是:保高价。每次我宁可多付保价费,也要保个平安。2006年完成第一次骑车走越南时,在广西凭祥火车站中铁快运托运自行车,工作人员把我这辆经历沧桑的自行车研究了半天:这车怎么值2000元? 如果坐飞机,我习惯把自行车直接上飞机托运。不仅不需要托运费,而且非常安全,下了飞机就可以提走。如果不嫌疲惫,在机场就可以把自行车组装后骑回来。 三 总有人问,为什么选择自行车?我总是用《骑车走运河》一书的句话作答: 我欣赏贾平凹《西路上》的那句话:“古人的行是徒步的或骑了一头毛驴,日出而动身,日落而安息,走到哪儿吃在哪儿住在哪儿,遭遇突如其来的饥渴、病痛、风雨和土匪,那是真正体验着生命的存在。” 自行车就是我的毛驴。我一直认为,一起走了近三万公里的自行车是有生命的,如果我是徐霞客,他就是同甘共苦的顾行;如果我是堂吉诃德,他就是不离不弃的桑丘。 再也没有比自行车更适合行走的交通工具了。有路的地方,自行车能到;没路的地方,自行车也能到。我希望我的下半辈子,能够骑着自行车走遍全球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前几天,我给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先生寄去了《骑车走运河》一书,没想到很快收到对方回赠的《自行车的日子》(王文澜、倪萍著)一书。 这本书我其实寻觅了很久未果,此时不禁欣喜若狂。40多年来,王文澜几乎偏执地爱着自行车,骑着自行车,拍着自行车。《自行车的日子》精选了300多张自行车为主题的照片,配以倪萍隽永、娴熟的文字,折射了近40年来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人们的生活变迁,也勾起了我关于自行车的记忆。 我出生于浙江金华兰溪一小乡村,家境不算差,但当时拥有一辆自行车依然是非常奢侈的。我最羡慕的是邮递员和卖棒冰的。邮递员的自行车永远崭新干净,横杠上绿色邮包露出报纸和信件,闪亮的扣碗车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卖棒冰的自行车恰好相反,铃声不响外全身都响,但是那“白糖棒冰”“赤豆雪糕”的吆喝声带给我们无尽甘甜冰爽的憧憬。我家算是最早拥有自行车的人家之一,是粜了好几担谷子买的。虽然不归我,但我可以骑着玩。28寸的自行车,很高很大,我只能把一只腿套进三脚架里面,倾斜身子站在脚蹬子上,却也骑得飞快。当时村子里很多小孩子都这么骑。这次骑车走丝路,也遇见好多个这样骑车的维吾尔族小孩。 我真正拥有第一辆自行车却是参加工作的1995年。我在浙江《金华晚报》当记者。金华是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故乡,当年我也是抱着像邵飘萍一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理想走进报社的。我工作的第一天,就买了一辆自行车。这辆车成为我抢新闻的重要工具。那时的金华城不大,又没有太多的汽车,非常适合骑车。我就在这自行车上放飞我的新闻理想:我初生牛犊,年少轻狂,指东打西,意气风发。骑行中是彻彻底底的大撒把,转弯、减速亦不需要扶把。只要提前侧身,就可以完成转弯;减速呢,因为金华是一座高高低低的山城,熟悉地形的我巧妙地运用了上坡、下坡来控制速度。这样的大撒把日子持续了两年半后我离开金华,居然没出现一次摔车或者交通事故。唯一一次有惊无险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去解放路一家点心店吃早饭,当我大撒把飞过一个下坡时,结果小巷口居然飞速钻出一辆大卡车,遽然在点心店门口停住。我破天荒地扶把大转弯,紧急刹车,差点摔倒。惊魂未定的我愤怒地声讨,结果从副驾下来一性感美女,带着委屈、销魂又发嗲的口吻说:“干嘛对我这么凶哦,又不是我开车……”我至今都纳闷,这卡车司机到哪儿去了,难道是比我更绝的无人驾驶? 四 1998 年,我来到北京,很轻描淡写地告别了那辆自行车。相当一段时间,我不再骑车。因为北京根本不适合骑车,到处是尾气、沙尘,还得应付闯入自行车道的汽车和逆行的三轮车,自行车道渐渐名存实亡。很多城市干脆取消了自行车道。不知不觉,中国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自行车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提速,越提越快,快的让我们无法控制,甚至无法停下来。混乱而单一的价值观和成功学,把我们的心灵推到高速上。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 五 渐渐地,人们开始怀念那从容自在的生活,怀念那自行车的日子。 越来越多的人重新选择了自行车。 不再疲于奔命,让灵魂跟上脚步,只需一辆自行车。 我也和这辆捷安特ATX660有了一次美丽而漫长的邂逅。 骑上车后发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风景:开车的人在封闭的小空间里骂骂咧咧,骑车的人却在开阔的大视野里欢声笑语。 正如王文澜云:“世界上很多国家,汽车是道路上的主角,自行车是凤毛麟角。但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仍然有两个轮子不停地转动,很多人还是离不开自行车。从诞生那天起,它风度翩翩地走过了两个世纪,魅力丝毫未减,还是那么迷人。” 一些城市渐渐地重新建设了自行车道,有的也为市民出行提供免费的自行车,有的以举办自行车环游赛来提升城市的品位、魅力、知名度。 很多开车族也爱在后备箱放一辆折叠自行车。 民用的单速车越来越多地被山地车、公路车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骑自行车旅游。每年夏天,骑车进藏的人像珍珠一样飘荡在青藏、滇藏、川藏、新藏线上。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了骑车环游世界。 说到底,选择自行车,就是选择了一种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环保的运动方式,是一种磨练意志,挑战自我的精神,一种自由行走、放飞梦想的象征。 对我来说,正在进行的“骑车走世界”,是梦寐以求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突破传统体制、挑战单一价值观追求多元化的尝试…… 我希望过这样一种生活:像徐霞客那样旅行。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或者恢复名副其实的自行车道;越来越多的汽车会主动避让自行车;每一个家庭,拥有两辆车,一辆汽车,一辆放在后备箱里的折叠自行车;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骑着自行车周游世界,解放身心、放飞梦想…… 六 在这本《单车万里走丝路》中,我依然近乎偏执地选择了日记体,希望真实记录丝路的原生态和最初始的感动,也希望和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走得近一点,即使是形式上的。 尽管我这一趟丝路之旅,拍了上万张照片,但我并不想用图片堆砌成书,因此,本书依然黑白印刷而不是彩色,希望借此尽可能保存一点纯粹、质朴和真实。同时,我坚信,文学的力量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须特别指出的是,在高中同学叶志远的牵线搭桥下,“单车万里走丝路”计划在骑行、创作、出版过程中,获得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为我以上的坚持和偏执提供了保证。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为《单车万里走丝路》(北京大学出版社也2011年10月版 作者 徐林正)一书后记。 徐林正 2011年夏于北京新中环公寓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徐林正《单车万里走丝路》-书,细致入微的描写、图文并茂的版式,自行车与他的笔、相机同样成为记录、认识历史与现实结合点的得力工具。自行车也成了我们交往的起点,让我们继续骑行。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行车的日子》作者 王文澜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又神奇的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但玄奘师徒却徒步前行,脚踏实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徐林正却使用自行车,追寻幺奘西行东归路,历经八十天。无论结果如何,他的过程很精彩。由此创作的《单车万里走丝路》也有了“当代版《西游记》”的味道。  ——著名表演艺术家、经典版《西游记》孙悟空一角主演 六小龄童徐林正的《单车万里走丝路》最为独特处是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的生活样态实实在在地写得生动具体。 在这样的骑车旅行中,徐林正观风土,用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每一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着墨生动,刻画入微;看民情,用自己的视角看当地人的生活,与当地老百姓接触中体会人心,观察世态。这些既像是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工作”一样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却又有作家的主观感受,情绪和心理的体会。既有学者的严谨深入,却又保持了作家的情怀和诗心。这些让这部书有了一种独特的,和他人的写作不同的形态。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张颐武


编辑推荐

《单车万里走丝路》:一次丝路原生态文化探秘之旅,一次丝路本土美食体验之旅,一次丝路原住民生存状态的人文之旅,一次马可波罗脚印的追寻之旅,励志挑战梦想,一人一自行车八十天走过万里丝路,张頣武教授倾情作序,王文澜、六小龄童隆重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单车万里走丝路 PDF格式下载



我买了徐林正写的《骑车走运河》后,又买了这本《单车万里走丝路》,感觉这本比前者更精彩,值得反复寻味。


看过骑车走运河,喜欢


就一句话, 喜欢。 可以一口气读完。 羡慕作者的洒脱。


很经典的旅程,后悔没有早些看到。


学到很多地理知识。


文字比较空洞,主题性不强。


文字及经历喜欢,是少有的朴素型,适合中年以上的人品味


书本的质量很好,内容的话是作者的事情了


写的很细,但感觉少点什么。


文字写得比较文艺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我也向往户外生活。当在群书中搜索出此书时,我当时不无为此兴奋。于是毅然果断的购买了此书。不料,刚读完第一节,真的,实在让我太失望了,完全不知写的什么,跟记流水账差不多,根本就让人感觉不到、想象不出来那种旅途的美和画面,更不用说是旅途的生活感触和意义了。还是个作家?此书说比先前的《骑车走运河》要好,那可以想象那书的糟糕了。此书唯一一点说的过去的也就是配上了那么几张图片。
其实,旅行-----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生活方式,给人以不断的惊喜、磨练、感触!这就跟生活一样,需要的是我们用心的体会和感知,配上沿途的风景,这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那种意境如果不能准确滴传达出来,那么还不如不作为。免得损毁了美景和旅途的真正意义!


人文气息浓,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强力推荐!


记录真实,小偷、人渣什么的都写了,没被过滤掉。书中大篇的引文不错,比如马可波罗行纪、贾平凹等。


躺在床上看《单车万里走丝路》,带着满满的感动入睡。闭上眼,眼前全是帕米尔高原妖冶的月光,全是喀什噶尔的千年不朽,全是塔吉克民族的真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