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
2011-4
北京大学出版社
庞跃辉
391
316000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内率先分析研究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的专著,呈现出兼备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指导性的鲜明特色,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的内涵及表征,紧密结合现实状况,针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知荣辱、勤操守、乐进取、勇担当"的良好人格,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本书深刻阐述了影响大学生人格优化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大学生人格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既可供广大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其他读者阅读,也可选作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教学参考书籍。
绪论
一、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的内涵与表征
二、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人格的内涵与大学生人格取向
第一节 人格的內涵与表征
一、人格的基本内涵
二、人格的重要表征
三、人格与自我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路
三、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格取向
一、人格的四大关系特质
二、人格的道德生命态度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取向
第二章 人格的优化机制与重要价值
第一节 人格优化的内涵、表征和价值
一、人格优化的内涵与表征
二、人格优化对于个体的重要价值
三、人格优化对于社会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 人格优化机制的内涵、表征和价值
一、人格优化机制的内涵
二、人格优化机制的表征
三、人格优化机制的重要价值
第三节 人格优化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格优化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人格优化机制形成的路径
三、人格优化机制发展的态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人格理论与大学生人格优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格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际的人格理论发展
二、改革开放30余年的人格理论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格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一、“党的教育方针”与人格理论发展成果
二、“两个文明”建设与人格理论发展成果
三、“三个面向”“四有新人”与人格理论发展成果
四、“素质教育”与人格理论发展成果
五、“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人格理论发展成果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格理论与大学生人格优化
一、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指导思想
二、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时代要求
三、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总体目标
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定位与特征
第五章 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机制及运行
第六章 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六章 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的评估体系
附录
版权页:插图:心理人格:心理学主要从个体身心关系出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外部行为模式,并常常把人格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同起来。美国心理学会原主席阿尔波特在其1937年出版的《人格:一种心理学解释》一书中,对人格下了一个著名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将人格界定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一生理性状或特性的有机结合,包括遗传的和后天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卷》这样定义人格:人格(个性),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较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社会人格:社会学主要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性的社会发育出发,研究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并把人格看成是一种非个体的社会共同体、阶级、群体、民族的社会典型,如学者良心、军人魂魄、国民性格等。最早明确提出社会人格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弗罗姆,他把人格定义为“一个集团的大多数成员性格结构的核心,是这个集团共同的基本经验和生活方式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人格的内涵,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群体心理、社会规范的个体化,个人行为要符合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病态人格,在社会学上称为“反社会人格”。社会人格是同一种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但它又隐藏在个人心灵深处,并对个体人格起强大的作用。
《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