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陈思和,止庵 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思和,止庵 等著  

页数:

218  

字数:

20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品读名作 余香在口 赵学文 2010年秋天,《名作欣赏》度过了它的30周年生日。 在座谈会上,前几任主编都说,30年来,《名作欣赏》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文章,构建起了文学欣赏的理论框架,许多文章都因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如果能编辑出版《名作欣赏》名人名篇的精选本,从杂志到书,既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收藏要求,又能对《名作欣赏》有个回顾总结。作为现任主编,我很赞成他们的看法,于是,从当年年底开始着手组织力量进行“《名作欣赏》精华读本”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我出生在60年代,曾是《名作欣赏》多年的忠实读者。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品读,再到众多学界名家的赏析品位,《名作欣赏》如一泓清泉沁入我们的心田,照亮了我们的读书行程,所受教益自然是融汇于血液里,渗透在学养中。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任教语文,《名作欣赏》又成为我语文讲坛上撷英咀芳的丰富源泉。许多年后,我担任了《名作欣赏》的主编,面对这样一份曾经滋养过自己的刊物,我的这种惶恐几近僧人见到佛祖吧。 办刊几年来,作为刊物主编,我常常被读者对《名作欣赏》的厚爱所感动。2010年《名作欣赏》举办30周年社庆,当我们寻找拥有30年全套《名作欣赏》杂志的读者的启事刊出后,一时间电话、来函充盈编辑部。30年,对于个人来说可谓岁月漫漫,然而数百读者孜孜订阅,精心呵护,细心收藏,这份执着令我们办刊人心生温暖,倍感骄傲。社庆时,我们邀请了西安的杨德盛先生参加,杨先生至今仍一字不落地阅读每期《名作欣赏》,对历年来的好文章、好作者,如数家珍,令人感佩。在《名作欣赏》编刊,与学界同仁交流,许多人都说自己是读着《名作欣赏》成长起来的,特别是中老年学者,几乎无人不知《名作欣赏》。2012年,杂志社组织了一次“‘80后’作家小说派对’,活动,黑龙江儿童文学作家黑鹤推却了很多事,千里迢迢赶往太原,只为了却一桩心愿,见见《名作欣赏》的编辑。她的母亲是《名作欣赏》的一位忠实读者,她在母亲的教导下长大,《名作欣赏》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与结实的黑鹤举起原浆汾酒一饮而尽,那种在《名作欣赏》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编辑“《名作欣赏》精华读本”的过程,对于我们,也是重新认识过去,从过去印迹的追寻中重识《名作欣赏》独特价值的过程。虽然今天已然是出版过剩、阅读过剩的时代,书店里各种读物应有尽有,轻击键盘便可任意找到各种经典作品,但惟有作品品读的独有见解是随时的、个别的。30年的《名作欣赏》留给我们许多名字熠熠生辉的学界大家以名作推介和普及为己任的学人精神,更留下了他们舍弃八股学术文风的隽永的品读文字和言常人所未言的精辟见解。这些独特的品质,对《名作欣赏》的老读者来说,仍余香在口;对《名作欣赏》的新读者来说,无疑是欣赏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入门之径。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即将与读者见面了,令我们不能不遗憾的是,这个选本远远不能容纳《名作欣赏》曾经刊出的众多好文章。那些伟大的古今中外作家和闻名遐迩的当代作家、学者,因其思想艺术的贡献而会被我们铭记。我们也感谢把半生精力倾注在《名作欣赏》杂志的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第二任主编解正德先生、第三任主编原琳先生继往开来,成绩为人称道。胡晓青先生老骥伏枥,在丛书编辑过程中超负荷工作,个中滋味是不亲历其事者难以想象的。我的挚友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博士对该选题的热情和他身上的北大人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令我敬佩。出版精品图书需要的是慢功夫,在历时两年之后,编辑人、出版人付出了很多努力,该丛书终于付梓,辛苦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后的释然,对所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人来说都是极好的宽慰。 谨为序。

内容概要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是由陈思和和和止庵等编著。
本册为《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选收欣赏文章29篇,选文时尽可能考虑到时代性,也考虑到内容的涉及面。排序大致是先现代文学后当代文学,也涉及了一些华文文学。

书籍目录

创造者的苦闷的象征
析《补天》
《祝福》: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穷困吗
历史的宿命与现实性追求
解读鲁迅小说《孤独者》对自我灵魂审问的超越
想象子君的痛苦追问涓生忏悔的限度
《伤逝》的叙事空自
正统与异类的颉颃失衡与平衡的消长
从《药》的断点信息窥探鲁迅小说的叙事功能
人力车夫的挽歌
《薄奠》赏析
巴金的《寒夜》及其他
读《华威先生》札记
用生活的场景来显现
《多收了三五斗》赏析
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谈《林家铺子》的结构艺术
清新馥郁的《迟桂花》
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
老舍《断魂枪》赏析
寻找“丈夫”
沈从文《丈夫》赏析
非诗却如诗非画胜似画
《荷花淀》课文导读
《青春之歌》的版本学及其他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
读张爱玲小说札记
含蕴深厚 勇于探索
论《白鹿原》的艺术创新价值
揭开神秘的面纱
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赏析
余华的“现实”和《活着》的现实性
圣洁的爱和古典的美
读刘庆邦的小说《鞋》
平凡中的不凡
《倾城之恋》的一种解读
堂·吉诃德、房东太太与禅
读废名小说《莫须有先生传》
自己的书架: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
乱花渐欲迷人眼
《彩虹》与毕飞宇的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的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
以郑若瑟的《情债》为例
短篇小说艺术领域的精彩篇章
《大淖记事》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
重读《月夜清歌》
男女、生死和情义
2004年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及其他
呼唤爱情的绝响
徐坤“爱情祭坛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失去了油鸡与阿随,对于涓生来说不但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而且清净了很多,但对于子君却失去了生活中的一线快乐,“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到夜间,在她凄惨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至此,涓生已经产生了离弃的念头:“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生活压迫和苦痛,大半倒是为她。”这个“失掉了勇气,只为了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的子君在涓生心中的价值完全跌落了。 陷入失爱的忧惧中的子君想竭力挽回失去的爱情:“眼里忽而又发出久已不见的稚气的光来,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时候的情形,时时又很带些恐怖的神色。……虽然竭力掩饰,总还是时时露出犹疑的神色来,但对我却温和得多了。”子君的犹疑和强颜欢笑的温暖的神情反而更增加了涓生的苦痛。 听到涓生讲出“真实”后的子君:“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面对失去了凭依而恐怖着的子君,涓生却逃到了图书馆。 子君由一个对新思想充满了好奇,也对涓生充满了初恋的少女,到思想觉醒成为一个大无畏的爱人,直到变成一个活泼、忙碌的家庭主妇,最终为生活的凄苦与失爱的忧惧所击败,在无爱的人间走向了死灭。在这场恋爱与婚姻的悲剧中,涓生既是这一悲剧中的角色同时又是这一悲剧的解说者和旁观者,相比较子君的大胆与全身心的投入,涓生始终是以一个探索者、思考者与审视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不但在时时刻刻地审视着自己,审视着这段婚姻生活,审视着周围的世界,同时也在审视着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子君。涓生亲见子君从一个臂膊瘦弱、面色苍白的可爱少女变成两手粗糙、脸色红活的妇人;由一个温情而有思想的少女变成一个为了油鸡和阿随与小官太太较劲的家庭妇女;从一个坚决的无畏的觉醒者退化为一个失掉了全部勇气的弱者,涓生对子君的感情也由爱恋逐渐变为不满、失望乃至厌倦,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最终选择了子君而舍弃了子君。 一、记忆的反差与断点 面对同一个爱情事件,子君与涓生的记忆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尤其是涓生向子君表达爱情的那一刻,在彼此心中产生了截然两样的印记。对于涓生而言,那是一个慌乱而令人羞愧的场面:“记得那时以前的十几天,曾经很仔细地研究过表示的态度,排列过措辞的先后,以及倘或遭了拒绝以后的情形。可是临时似乎都无用,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竞用了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涓生的记忆中只剩下了这一点微末的残留,而且就是这一点遗留,也是后来一想到就令涓生感到愧恧的,因此,从“那一刻”一开始就成为涓生有意无意要抹掉的记忆:“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只剩了一些断片了;同居以后一两月,便连这些断片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最令涓生难为情而努力要模糊的“记忆”却在子君的记忆中生动而鲜明,并成为铭刻在生命中的永久印痕:“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所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那对于涓生而言可笑的甚至是可鄙的求爱方式在子君并不可笑,而且是人生最幸福的体验。因此,在夜阑人静的时刻与涓生相对温习成为子君的甜蜜生活,而在涓生却变成难堪的“质问”与“考验”:“我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由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样一种记忆与心理的反差,已经构成了子君与涓生情感之间的隔膜,涓生有意无意地拒绝和子君共同追想那些细节,致使原先两人相对的温习变成后来子君一个人的独自默想与回味:“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涓生的记忆被“愧恧”、“可笑可鄙”的心理充斥着,而子君的心却被那一刻热烈的幸福所攫取,两个人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中。


编辑推荐

作者阵容大师云集,群星璀璨,以别样的视角引领读者进入古今中外的文学殿堂。《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创于1980年,以鉴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和艺术欣赏趣味、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以发表名家赏析名著的经典之作为特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PDF格式下载



《名作欣赏》是一本我喜欢读的杂志,这本书选的杂志中文章的精华。


这个书很不错,都是名家鉴赏名作!


买的时候以为是小说选集,哪知道是评论,不过好挺好


都是名家名篇啊,开卷有益,我就买了


当代的作品解读,不知作者是否认同


孩子的学习资料,就当当网买,我已是老顾客了。正版,价格合适。


总体质量还不错,准备好好看


推荐阅读,值得收藏,篇篇精品


选文时尽可能考虑到时代性,也考虑到内容的涉及面。排序大致是先现代文学后当代文学,也涉及了一些华文文学。


是该系列中文章水准较高的一本。


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错,呵呵


进一步分析作者,挺好,长知识


封面很让人喜爱,内容通俗易懂,好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