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国学.大学

陈来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来  

页数:

257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京·国学·大学》的大部分文字,是著名国学大家陈来教授近20年来各个时期所写的思想文化评论。许多文章都在《读书》、《当代》等重要的刊物发表过。作为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关注北京文化、国学、大学等重要的文化话题和社会现实话题,对于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文化评论,都是切就当时社会、时代环境所发,以“即事论理”为主,多层次、多角度地通过评论性文字再现和澄明当时的历史场景,也反映了作者20
年来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于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话题,他冷静观察、热情参与、积极建设;简洁亲切的行文、深入浅出的解析,无不流露出一代学术大师的人文情怀和深邃思考。
《北京·国学·大学》所收的文字,大致分为北京文化、国学或传统文化、大学文化三个主题。其中有些文章还是颇有代表性的,如90年代初写的
“贞下起元”,对儒家文化的命运作了与众不同的预测;又如90年代末写的 “世纪之交话传统”,对一个世纪的关于传统的争论作了总结。
“陈来教授是一位既能博通古今、又能融汇中西的学者。他的著作之所以能引人瞩目,备受赞扬,其原因也就在这里。……他对过去许多中国大学者探讨过的问题,确有新的而且是言之成理的见解,可以称之为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陈来
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书籍目录

北京
“北京文化”的危机
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
价值不应代替规则
精神文明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精神素质与有序行为
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化
学术规则:传统的自律到转型的他律
文化艺术发展的人文视野
“非典”引发的哲学与文化的反思
“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弘扬传统年节文化
北京现代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北京城市精神之我见
礼仪文明与世界城市
人文北京与世界城市
关于城市精神
国学
思想出路的三动向——科学精神、文化关切与传统意识
贞下起元
九十年代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与地位
世纪之交话传统
《传统与现代》修订版后记
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国学热”是对国学研究的新考验
如何看待国学:国学热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孔子影片拍摄的两个基本问题
中国崛起的文化信息——陈来教授答BBC记者问
从中国文化到中华文明
百年中国哲学的东西问题
民族生命与爱国情怀
关于民族主义的思考
“四书”教学的经验与问题
大学
北大精神的断想
百年学术思潮与北大
学术大国的梦想
《中国学术》:国际化与中国化
北大的使命、定位与核心价值——我看北大的教育理念
新国学之路——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清华国学院的使命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重建
清华的传统——我的感想和体会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大学精神
人文学科与高等教育的危机?
高校社科的重要大任务
随记
分化与重组:台湾文化一瞥
打开经典的门——读《朱子一百句》
《哈佛琐记》的琐记
纪念任继愈先生
怀念季羡林先生
我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我和三联书店的交往
我的早年读书经历
我的读书观
你的笑容
后记

章节摘录

  三、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  自然,90年代思想界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90年代的知识分子已一改80年代急切的心态和反传统的迷思,以冷静和清醒的思考面对文化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文化研究的能量在80年代末之后必然转移,也确实因为在理智支配情绪之后,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文化理论上的严肃论说。活跃于80年代的中青年学者到90年代更趋向成熟,对于传统的态度愈来愈多的是深入的研究或同情的了解,同时在教育体制内由前卫青年变为专业化的教授,这使得激进的反传统宣言已不受欢迎。这样一种对于传统的平实的态度在90年代占了主导地位,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传统不是指摘其缺陷而是寻求其肯定因素的风气。风气所及,不仅30岁左右的年轻学人积极认同于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发扬,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颇为积极地参与中国文化的讨论与交流,1993年春由黄枏森教授主持举办了一次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参加的两岸中国文化研讨会,就是一个例子。  这一切,可以说都反映了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在历经曲折之后开始步入经济增长背景下民族自信的增强,在这一点,它是不受指责的。这种自信乃是现代化工程的必要条件,其意义决非政治性思维所能理解和所能消解。  问题在于,所有这一切,就算是“国学热”了吗(顺便说一句,其实我是更喜欢用“中国文化”而不是“国学”这个词的)?出版文化并不能代表学术研究,这是很明显的。否则,怎么又会有1994年《读书》杂志上“人文精神的危机”的讨论呢?  ……


编辑推荐

  切就时局,即事论理,博通古今,真知灼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国学.大学 PDF格式下载



近期文章编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