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语重叠认知研究

张恒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恒悦  

页数:

203  

字数:

20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张恒悦编著的《汉语重叠认知研究——以日语为参照系》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拥有丰富的重叠性构词的日语等语言为参照系,深入细致地考察了汉语的一系列重叠形式各自所对应的语义认知模式,着力挖掘制约各类重叠的形式构成、语义理解及语法表现的认知理据;同时,打破传统研究以基式的词性来划分重叠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跨词类的角度对高度能产的ABB和
AABB格式的横断性研究,从而对重叠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汉语重叠认知研究——以日语为参照系》是第一部借鉴日汉对比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汉语重叠认知机制的专著,不仅对重叠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对日汉语言对比、辞书编撰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恒悦,满族,生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后,考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刘月华教授进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并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北京华文学院。之后东渡日本。2011年于大阪大学言语文化研究科言语社会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杉村博文教授。现居日本,任立命馆大学语言教育中心讲师。主要研究兴趣是现代汉语语法、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以及对日汉语教学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方法
第三节 本书结构说明
第二章 重叠现象研究综述
第一节 重叠研究概况
1 古代学者对重叠的研究
2 “五四”到20世纪40年代末对重叠的研究
3 20世纪50年代初到“文革”前对重叠的研究
4 “文革”后对重叠的研究
第二节 先行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数量词重叠形式认知模式研究
第一节 数量词重叠式“一CC”和“一C—C”
1 引言
2 先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 本研究的假设
4 假设的检验
5 小结
第二节 量词重叠式CC的语义认知模式
1 引言
2 统合型认知与离散型认知
3 CC和“一CC'’的语义差异
4 离散认知的速度
5 CC与“一C—C”的语义差异
6 周遍性主语句的性质及其对CC的语义制约
7 小结
第三节 数词重叠式“一一”的语义认知模式
1 引言
2 先行研究
3 “一一”与“一C—C”
4 “一一”与CC
5 “一一”的语法地位
6 小结
第四章 拟声词重叠形式认知模式研究
第一节 拟声词的三种重叠:AA、ABAB和AABB
1 引言
2 双音节拟声词AB表达几个声音?
3 三种形式的语义共性
4 AA与ABAB的差异
5 AABB的认知特征
6 小结
第二节 拟声词重叠式ABB的语义认知模式
1 引言
2 先行研究及其问题
3 ABB与其他三种重叠式的类同性
4 关于ABB认知模式的假设
5 关于ABB假设的检验
6 小结
第三节 ABCD类拟声词重叠式及“里”的语法化动因
1 引言
2 先行研究及问题
3 运用“双声”“叠韵”的构词法
4 ABCD的结构个性
5 ABCD的语义分析
6 “里”的语法化
7 小结
第五章 重叠形式的横断性研究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ABB是形容词吗?
1 问题所在
2 理论依据
3 ABB的语义结构
4 语法上的观察
5 ABB的词类所属
第二节 AABB格式的认知模式及其能产机制
1 引言
2 本研究的基本立场
3 动态的持续性
4 AB之间的关系
5 内部的无界性
6 能产机制
7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省略标记及用例出处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表现之二是,对一种重叠形式的语义解释,不是建立在与其他相近重叠形式的对比分析之上,而是拿某一近义词语来对应。比如,形容词重叠式ABB常常被释为“很A”(相原茂、韓秀英1990:212,王国彰等1996:162),量词重叠式CC(如“个个”)常常被释为“每”(Cha01968:202、朱德熙1982b:26、郑远汉2001等)。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触及被释重叠形式的本质,相反,还会平添一层麻烦,因为“每”毕竟不等于CC,“很A”也无法完全取代ABB。这些词语由于存在于重叠系统之外,和重叠形式具有不同的性质,把它们牵扯进来只能徒增语义纠缠。这种近义词语对应法不仅仅是语言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事实上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误导也是深刻的(汝淑媛2007)。  另外,还有一种表现是,否认一种重叠形式在语义上具有统一性,根据所出现的句法位置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语义解释。比如,宋玉柱(1980)明确指出“单音量词的重叠并没有统一的语法意义,而是随着句法功能而变化”,并认为量词重叠CC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时表示“每一”;出现在谓语位置上时表示“多”;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时,因被修饰语性质的不同分出两种情况:一种是修饰宾语,表示“多”,另一种是修饰主语,表示“多”或者“每一”;至于出现在状语位置上时,情况更为复杂,CC如果为动量词重叠,表示的是“每一”,而CC如果为名量词则有时表“逐指”,有时表“联绵”。杨雪梅(2002)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一脉相承。比如,该文对于“一个个”的语法意义作如下归纳:“‘一个个’作主语不表示周遍意义;作状语有时是表示动作的次序性,有‘依次’‘逐一,的意思,有时表示出现较多的一种情况,有‘纷纷’的意思;作定语有‘数量多’的意思,有时含有‘每’的意思”。如此这般分析,不仅得出的结论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为什么同一语言形式(如“一个个”)在同一句法位置上(如作定语),仍会有“数量多”与“每”的分别?而且,如此多指代不明的“有时”的使用并不能说明各种语义的解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分析使得该重叠形式的语义陷入杂乱无章无法整合的状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语重叠认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