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通信最新技术 (第2版)

(美)UYLESS BLACK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UYLESS BLACK  

页数:

307  

字数:

48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代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并对它们作了客观的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T1/E1系统、X.25、B-ISDN、SS7、FDDI、MAN/SMDS、ATM、住宅宽带以及移动通信系统、IPv6等。全书各部分的内容各有侧重并且涵盖全面,适应作为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本社已于1998年出版了一套“ATM及B-ISDN技术丛书”的影印原文版。该丛书发行后,颇受欢迎。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又推出这套丛书的中文版,本书是其中的一本。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对增强业务的需求 1.2 LAN和WAN互连 1.3 建议的解决方案 1.4 困惑因素 1.5 快速中继系统 1.6 技术趋势 1.7 宽带网络 1.8 宽带信令层次结构 1.9 新技术支持的应用 1.10 新技术:竞争还是互补 1.11 性能和距离因素 1.12 为网络取得服务:按需带宽 1.13 哪里提供服务 1.14 新兴通信技术的分层结构 1.15 小结第2章 新兴通信技术的基础 2.1 虚电路 2.2 面向连接的系统和无连接的系统 2.3 可变比特率应用和恒定比特率应用 2.4 流量控制和拥塞管理 2.5 用户有效负载完整性管理 2.6 分层协议和协议数据单元 2.7 寻址和识别方案 2.8 多路复用方法 2.9 交换、路由选择与中继 2.10 网络接口 2.11 小结第3章 成熟的技术 3.1 T1/E1载波系统 3.2 X.25 3.3 ISDN 3.4 7号信令系统(SS7) 3.5 FDDI 3.6 小结第4章 帧中继 4.1 帧中继的用途 4.2 有关的标准 4.3 典型的帧中继拓扑 4.4 帧中继的层 4.5 帧中继协议数据单元(PDU) 4.6 帧中继操作详述 4.7 帧中继网络到网络接口(NNI) 4.8 帧中继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4.9 帧中继工作表 4.10 小结第5章 快速和交换以太网 5.1 几代LAN 5.2 交换以太网 5.3 虚拟LAN 5.4 快速以太网 5.5 快速/交换以太网工作表 5.6 小结第6章 城域网(MAN)和交换多兆位数据业务(SMDS) 6.1 MAN的用途 6.2 有关的标准 6.3 典型的MAN拓扑 6.4 MAN的层 6.5 MAN协议数据单元(PDU) 6.6 MAN操作详述 6.7 MAN小结 6.8 SMDS简介 6.9 SMDS的用途 6.10 有关的标准 6.11 典型的SMDS拓扑 6.12 SMDS的层 6.13 SMDS协议数据单元 6.14 SMDS操作详述 6.15 交换运营商接口(ICI) 6.16 SMDS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6.17 SMDS MIB 6.18 MAN/SMDS工作表 6.19 SMDS小结第7章 异步传输模式 7.1 ATM的用途 7.2 相关的标准 7.3 一种ATM拓扑 7.4 VPI和VCI标号 7.5 ATM的层 7.6 ATM协议数据单元(信元) 7.7 ATM操作详述 7.8 ATM B-ISDN交换运营商接口(B-ICI) 7.9 ATM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7.10 ATM MIB 7.11 ATM工作表 7.12 小结第8章 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层次结构 8.1 SONET/SDH的用途 8.2 有关的标准 8.3 典型的SONET/SDH拓扑 8.4 SONET/SDH详述 8.5 SONET/SDH设备 8.6 SONET/SDH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 8.7 SONET/SDH 工作表 8.8 小结第9章 移动通信技术 9.1 移动通信系统的用途 9.2 典型的蜂窝系统拓扑结构 9.3 蜂窝系统操作详述 9.4 GSM 9.5 GSM900/DCS1800:PCS1900(TDMA)的基础 9.6 CDMA:商用移动-无线领域的新成员 9.7 无绳系统操作详述 9.8 美国和PCS市场的频率资源拍卖 9.9 蜂窝数字数据分组系统规范(CDPD) 9.10 第三代移动系统 9.11 移动通信系统工作表 9.12 小结第10章 住宅宽带 10.1 用户环路问题 10.2 建议的解决方案——两种联锁方法:编码/调制和布线 10.3 用户需要多大的带宽 10.4 编码/调制和布线以外的部分:业务提供 10.5 编码和调制 10.6 本地环路的布线:用户环路选项 10.7 宽带信号的管理 10.8 住宅宽带工作表 10.9 小结附录10A:住宅宽带的编码和调制技术第11章 宽带信令网络 11.1 什么是宽带信令网络 11.2 宽带信令系统和常规信令系统的差异 11.3 N-ISDN和B-ISDN 11.4 宽带信令网络操作实例 11.5 宽带网络提供的业务举例 11.6 宽带信令协议 11.7 宽带信令堆栈如何运行 11.8 宽带信令工作表 11.9 小结第12章 高级智能网 12.1 话务员服务系统(OSS) 12.2 800业务——高级智能网(AIN)初探 12.3 AIN的几个关键方面 12.4 智能网和高级智能网 12.5 功能分配 12.6 AIN的演化 12.7 AIN的其他部分 12.8 AIN操作实例 12.9 AIN的基本呼叫模型 12.10 标准化消息 12.11 专用虚拟网络 12.12 AIN工作表 12.13 小结第13章 网际协议第6版(IPv6) 13.1 网际协议(IPV4)的功能 13.2 IP地址 13.3 IP和IP地址的有关问题 13.4 解决方案——扩展的IP地址空间 13.5 IPv6地址开销的替代方案 13.6 下一代IP—— IPv6 13.7 IPv6与ATM 13.8 关于IPv6与ATM的争论 13.9 IPv6工作表 13.10 小结附录A 通信网络指南附录B 分层协议、OSI和TCP/IP附录C 管理信息库(MIB)附录D 新兴通信技术工作表缩略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通信最新技术 (第2版)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七拼八凑,不全又不专,极其不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