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搜主义

张远昌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远昌  

页数:

27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Google是一家酷而迷人、整个互联网都为之疯狂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Google就代表着互联网搜索。它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达到这样一种高度,即如果在Google中都找不到的东西则一定是不存在的。  作者用独到的叙述方式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神话公司Google的创建、成长到今日之辉煌的同时,又从横向与微软、雅虎、百度的比较和纵向7年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全面的分析,对互联网行业内部的竞争、外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了透彻分析,并尖锐地指出神话可能破灭、天才可能夭折的陷阱。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具有相当的前沿性,填补了国内研究Google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空白。不仅对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人员,而且对所有与时俱进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Google所代表的是新信息时代文明,Google正在试图改变我们这个时代。“全球信息的有效组织者”,这是Google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下的注解。 Google的成功,实质的内涵却是使得信息访问更加民主化。这是Google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互联网必须努力保护的一份遗产。本书以全景式描写的方式,试图揭开Google这家神秘的搜索巨头的所有秘密。

书籍目录

第1章 缔造神话的天使1.1 低调缔造神话1.2 驾驭更聪明的人1.3 投资之王的慧眼1.4 神话的炼成1.5 微软最后的挑战者?1.6 Google式创业,最迷人的IT精神第2章 创造性地破坏自己2.1 打破规则2.2荷兰式拍卖惊奇2.3股价之后的思考2.4将反传统进行到底第3章 最好的捕鼠器3.1 佩奇位阶3.2 净化视野策略3.3 广告主不是上帝3.4 重建巴别塔3.5 让网络回归本质面3.6 口碑战略:让诱惑自发传递3.7 新兴传媒巨头的野心第4章 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4.1 Google的“破窗”4.2 搜索历史服务4.3 搜索无处不在4.4 进入消费者的客厅4.5 上网叫车服务4.6 交友社群服务4.7 数字相片管理4.8 企业内部网搜索4.9 个性化搜索4.10 不断变化的搜索第5章 全球有效信息的组织者5.1 为你带来更多的信息5.2 颠覆传统新闻模式5.3 Gmail:无限空间5.4 你问我答第6章 光是优秀还是不够6.1 门户之门6.2 网上图书馆6.3 Blog与全民媒体化6.4 人类知识数字化6.5 未来的野心第7章 创造与分享成长机会7.1 无限的机会7.2 加入大猩猩的游戏7.3 斯坦福下的蛋7.4 分享财富价值第8章 “懒蚂蚁”人才计划8.1 懒蚂蚁8.2 杀手培养计划8.3 信马由缰的创意8.4 别具一格的测试题8.5 造就富翁计划8.6 财富的责任第9章 留存与共享人类智慧9.1 Google式民主9.2 记述人类文明9.3 美式文化强权?9.4 Google上帝9.5 Google一统网络江湖?第10章 搜索风云再起10.1 全球逆势扩张10.2 雅虎的死扛10.3 微软追击10.4 群起而攻10.5 转变超越自我第11章 百度:对Google的最好赞美11.1 百度,下一个Google?11.2 3种武器抗Google11.3 大象与蛇的博弈l1.4 上市的疯狂11.5 百度的冬天第12章 Google中国给了谁机会12.1 Google中国揽才风暴12.2 新力量与旧势力12.3 打造“梦幻Google”中国版13.1 Google新闻公正吗?13.2 动了知识产权的奶酪?13.3 个人隐私的偷窥者13.4 Google逐渐变得邪恶?13.5 未来将向何处?13.6 丈量Google离死亡的距离

章节摘录

  《商业周刊》每周都会推出过去75年最具创新影响的系列人物报道,他  们来自科技、管理、金融、市场等行业和政府部门。2004年12月的一周,《  商业周刊》推出的是以搜索引擎点燃互联网搜索革命的Google创始人拉里·  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与任何高科技神话一样,主人公是故事的关键要素。  尽管Google两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格外低调,但是,没有人会否认是他们缔  造了这个神话,并且赋予神话核心的内涵。  Google的建立可以算得上是硅谷传奇的新一代版本。佩奇与布林从小就  沉迷于计算机技术。对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孩子来说,这段经历  与别人有很大不同。  谢尔盖·布林出生在前苏联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迈克尔是一位数  学家,曾经在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就职。1979年,布林刚好5岁,全家移民  到了美国,从此布林开始了美国式的成功历程。据说,移民的原因是由于前  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用数据证明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国人高得  多,这就是我在苏联工作时期的主要内容,可事实又是如何呢?”迈克尔说  。  到美国后,迈克尔在马里兰大学的数学系谋得了一个教书的职位,直  至今日。而布林的母亲则是美国宇航局的一名专家。  实际上,布林的祖父也是一名数学教授。所以,迈克尔曾经希望他的儿  子布林能够和他一样沿着父亲的足迹成长。迈克尔说: “除了我自己的乏  味工作之外,我离开苏联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布林的前途。我并没有考虑过  布林会成为一名企业家,我只是希望他能像我一样成为一名教授。”  由于自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布林的数学天赋自幼年时期就开始显山露水  ,他同时还对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尚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布林就做了一  件令其老师大为吃惊的事情: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  方案。那时候,计算机还刚刚开始在美国普通家庭出现,而布林的老师甚至  看不懂学生的方案。  中学毕业后,布林进入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由于成绩杰出,布林  在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了一个奖学金,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在斯坦福  大学,这位数学天才再次得到教授们的重视,校方允许他免读硕士学位而直  接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布林终究没有沿着父亲规划好的路走下去。他在斯坦福大学遇见了同窗  好友拉里·佩奇,并一起创建了现在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跟布林的移民身份不同,佩奇在芝加哥长大,他的父亲是密歇根州立大  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直到现在,佩奇还一直认为自己从事这个行业在很大程  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6岁,佩奇就喜欢上了计算机,并拥有了第一台个人  电脑。佩奇说:“小学时,我把我的第一份家庭作业用电脑打印出来,当时  老师们都感到吃惊。”  在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前,佩奇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读大学并获得计算机工  程学士学位,期间,他曾经利用乐高积木设计了一款别致的绘图机与喷墨打  印机。  1995年3月,布林奉学校之命带新来的研究生佩奇利用周末时间认识校  园。那时,布林已经是一名社团成员,初次见面,两人谈不上情投意合。两  个人几乎无所不谈,但是,几乎每一个话题都观点相左。两人都有很强的个  性和自己的观点。佩奇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我跟布林初次相遇  时似乎并不投缘,相互之间都没有留下什么好感。”  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大家虽然依旧没有取得多少共识,但是在一个  问题上,两人却罕见地有一致的认识:那就是在海量信息中如何搜索信息的  独特解决办法!作为互联网的新秀,1995年雅虎网站已成为第一个流行范围  极广的搜索引擎,而当时佩奇和布林还仅仅在斯坦福混了个眼熟。  两人相识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已开始步入繁荣期。在周围的一  片狂热中,两位年轻人却显得特别有耐心,集中精力开发了一个技术上非常  先进的搜索引擎。佩奇与布林通过信用卡借来了15000美元——这几乎是信  用卡上能透支的最大金额,购买了一堆电脑磁盘驱动器,在斯坦福大学建起  了自己的工作间,这几乎与迈克尔·戴尔起步时一样。  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用独到的叙述方式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在仔细深入地讲述神话公司Google的创建、成长到今日之辉煌的同时,对互联网行业内部的竞争、外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了透彻分析,并尖锐地指出神话可能破灭、天才可能夭折的陷阱。本书具有相当的前沿性,不仅对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人员,而且对所有与时俱进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陈晓萍本书作者将Google的成长置于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横向与微软、雅虎、百度的比较和纵向7年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全面分析,揭开G00gIe奇迹的神秘面纱,搜索出G00gIe成功的真正策略,详细阐述了Google规则、精神和文化形成的过程。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是国内研究G00gIe以及互联网企业不可多得的好书。  ——分众传媒创始人兼CE0江南春  GoogIe是家神秘的公司,Google是家代表方向的公司,Google是家和很多人有关系的公司,此书能帮助你打开Google之门。  ——DoNews制作人、著名IT作家刘韧  模仿是对竞争者最好的赞美,因此,百度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赞美。  ——新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微软技术顾问 李开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搜主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