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社会
2007-3
清华大学
格雷姆·伯顿
443
595000
无
这是一本有关媒体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入门读物。它以广泛的视角探讨了当今社会的大众媒体和文化现象。作者具有丰富的写作和教学经验。书中几乎覆盖了学生们在媒体与文化研究当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主题,包括:广告、电影、电视剧、杂志、媒体和暴力、新闻、全球化、体育运动、流行音乐和新技术等。 本书是媒体与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生和对此感兴趣的其他读者们的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同样适用于其他与媒体有关的社会学、政治学和传播学课程。
作者格雷姆·伯顿是位于英国米德尔斯布勒市的提兹塞德大学媒体研究系的讲师。他曾编写了多部媒体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教科书,其中主要有More than Meets the Eye:An Introduction to Media Studies(2002)和Talking Televs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eleison(2002
第一章 媒体机构:理解媒体的重要领域及其含义 1 导言 2 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3 媒体机构的界定 3.1 媒体机构的构成 3.2 媒体机构的特征 4 媒体机构和财政 5 媒体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 6 媒体与受众 7 媒体与广告 8 媒体与政府 9 媒体机构的规制 10 媒体机构与权力 11 媒体机构与全球化 12 媒体机构与新技术 13 媒体机构的替代性模式 14 有关“公共服务”模式的争论 15 供讨论的选段 16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第二章 媒体文本:特征和解构 1 导言 2 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3 什么是文本? 4 文本和意义 5 文本和语境 6 解构文本 6.1 文本分析 6.2 文本符码 6.3 符号分析 6.4 形象分析 6.5 话语分析 7 文本和叙事 8 文本和写实主义 9 文本·再现·意识形态·身份 10 类型化文本 10.1 公式 10.2 期待 10.3 成规 10.4 互文性和后现代主义 10.5 神话·话语·意识形态 10.6 类型和媒体政治经济学 10.7 类型和“多元主义”的幻象 11 供讨论的选段 12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第三章 受众与影响:探索“受众”的定义及其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1 导言 2 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3 受众的概念 4 被商品化的受众 5 主动受众 6 解读型受众 7 凝视和观看 8 获得快感 9 受众与公共领域 10 影响和效果 11 性别模式的塑造 12 供讨论的选段 13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第四章 媒体与暴力:质颖暴力和有关媒体影响测量的一些问题第五章 女性杂志:性别化空间构建与有关罪感和快感的问题第六章 流行音乐:对“流行性”、“控制”和“全球性”的质疑第七章 走近电影:消失的英国电影产业·观众·凝视·意义第八章 媒体与新技术:技术对媒体及其消费的影响和含义第九章 广告:它与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十章 电视剧皂剧:有关它的本质及其对电视剧的影响和性别化受众的问题第十一章 新闻:不同种类的新闻是如何构建世界的第十二章 体育与媒体再现:媒体如何构建体育的意义以及体育与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第十三章 全球化与媒体:有关权力和文化交换的问题名词解释译名对照表参考书目
无
喜欢整本书的内容组成,分为音乐、肥皂剧、新闻等部分,语言通俗易懂,感觉很实用!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看的一本书
清华出的这套传播学经典书籍我差不多都买了,真的很不错
传播学必看的书籍
今年读到的最好、最有分量的一本书
作为工具书购买的,需要时查阅。
作为传播学的入门读物不错。能引起刚接触传播学的学生的兴趣。视角也较为独特。
不错的书,正版,内容不错,印刷也好
一般有专业需要才会阅读的书吧。
不错,写论文用,有理论可以引用
可看性挺强的,分析得也比较深刻
学术但不深奥
媒体与社会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相扶相依从的关系。一定意义上看,新闻传媒是社会变革的载体,社会什么样,传媒的报道也应什么样,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真相,推动社会进步。如果传媒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只能阻碍社会发展,破坏人类自身的完美。在大众传媒喧嚣的时代,媒体构成社会前进的动力,新闻媒体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不仅欺骗了广大受众和执政者,而且由于歪曲社会种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制造了许多经济陷阱和政治误判。在当今中国,我们的媒体理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