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系统审计

陈耿//王万军 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清华大学  

作者:

陈耿//王万军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前言

信息化与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信息化高潮开始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60%~80%是由信息技术贡献的,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2000年,中共中央第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目前,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就企业而言,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些企业已经成长为“信息系统依赖型”企业和“信息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子数据、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已经成为企业除资金、人力资源以外的第三种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信息化对企业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越高,信息系统给企业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伤害的严重性也越高。安然公司利用信息系统创造“发展神话”,但最终酿成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鬼”利用信息系统几乎导致百年企业的破产。这些无不说明了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内部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的种种舞弊行为动摇了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信用体系,需要信息系统审计师对企业信息系统提供鉴证服务,保护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等的合法利益,维护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这是社会需求对信息系统审计起到拉动作用的结果。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现代信息系统审计知识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基于信息孤岛状态下的信息系统审计概念,对提高信息系统审计师等一系列新型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导论、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信息中心审计、操作系统审计、管理软件系统审计、网络与数据传输审计、数据库审计、电子商务审计、系统开发与维护审计、IT内部控制以及信息系统绩效审计等。本书提供了大量近年发生的典型案例,供教学和自学参考。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系统,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可以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审计、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审计师、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和企业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系统分析师及IT咨询顾问等专业人士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演化 1.2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 1.3 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 1.4 企业信息管理的规定 1.5 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建设 思考题1第2章 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 2.1 信息系统审计流程 2.2 信息系统审计计划 2.3 信息系统审计报告 2.4 职业规范准则 2.5 组织与准则体系 思考题2第3章 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 3.1 审计证据概述 3.2 审计证据收集方法 3.3 审计证据评价模型 思考题3第4章 信息中心审计 4.1 业务持续能力审计 4.2 灾难恢复计划审计 4.3 环境安全审计 思考题4第5章 操作系统审计 5.1 操作系统概述 5.2 Windows审计 5.3 UNIX审计 5.4 操作系统安全审计 思考题5第6章 管理软件系统审计第7章 网络与数据传输审计第8章 数据库审计第9章 电子商务审计第10章 系统开发与维护审计第11章 IT内部控制第12章 信息系统绩效审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2章 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程性,即由接受审计委托、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报告、后续工作6个阶段构成的一个过程。信息系统审计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方面,是一项严肃而又有风险的活动。因此,如何控制风险是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审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审计风险模型认为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是由技术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所构成,为研究信息系统审计活动各个阶段的风险提供了分析工具,成为指导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审计计划是信息系统审计活动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审计计划的制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审计组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在审计之前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审计目的。因此,做好审计计划工作,对于提高审计管理效率和效益,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系统审计完成后,信息系统审计师应提交一份报告,陈述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范围、目标、周期、性质等,并提出信息系统审计结论、建议和意见。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上。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作用。必须指出,由于技术、方法、人的能力等局限性,依据审计证据作出的审计报告也只能是“审计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也就是说,审计报告的证明力或鉴证力是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的。


编辑推荐

《信息系统审计》特点为:系统性强适合作为计算机应用或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操作性强为信息系统审计师、注册会计师、IT管理咨询顾问提供参考和方法。针对性强为企业管理人员、Cl0、总会计师、内部审计师、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改进工作提供帮助。观点新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下的现代信息系统审计,突破“信息孤岛”下的传统信息系统审计,为政府机关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经济管理、财政管理、审计、电子政务管理的官员提供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系统审计 PDF格式下载



信息系统审计方面需要看的书。内容丰富。


这本书不错。一口气把它看完的,收获很多


这本书不错,唯一缺陷对实践或实验没有涉及到!


书还不错,适合做学校教材,实际工作中还不足


阅读全书,内容较为浅显,作为入门知识的了解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