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

郑杰文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杰文  

页数:

33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阐述中国古代文学与考古学、文化学、文体学、佛学以及文艺心理学、文学传播学、文学接受学之间的关系,重在解说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举有许多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例子,从而解决诸多文学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以便在研究中突破“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流传影响”的机械研究模式,从而产出更多的古代文学原创性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引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古今嬗变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考古”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考古” 第二节 关于文学“探原” 第三节 先秦两汉“文学考古”举隅(上) 第四节 先秦两汉“文学考古”举隅(下) 第五节 关于“文学考古”“探原”性研究的思考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文体学 第一节 文体与文体学 第二节 体裁观念的形成与演进 第三节 体裁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第四节 体裁规范的遵守与背离 第五节 体裁类型的承传与盛衰 第六节 篇体形制的构建与完善 第七节 风格理想的树立与嬗变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汉译佛经 第一节 中国古代本土诗文受佛经影响的共通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本土诗文小说等受佛经影响的特殊处(上) 第三节 中国古代本土诗文小说等受佛经影响的特殊处(下) 第四节 中国古代本土诗文对佛经吸收中的变化与发展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艺心理学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及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节 确立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视域中的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既有成果综述 第四节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古代文学需注意的问题及努力方向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传播学 第一节 文学传播概论 第二节 古代文学传播的行为主体 第三节 古代文学传播载体与媒介 第四节 文学传播目的与古代文学的传播内容 第五节 古代文学的传播模式 第六节 古代文学传播效果研究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接受学 第一节 接受理论与文学观念的变革 第二节 国内接受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回顾 第五节 接受史研究模式的新探索 第六节 以作者为读者的渊源研究论 第七节 走出传统文学史写作的困境

章节摘录

  出土文献在文史研究中的作用,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研究院讲演时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以“地下之新材料”弼正或补充“纸上之材料”,对于古代文史哲研究,尤其是对于资料相对缺乏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因而,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在学界甚受重视。  出土文献对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上古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至少有如下三方面:  其一,就文学研究对象及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其作用至少有三点:(1)像汲冢竹书《穆天子传》那样,文学佚_作的出土可补充传世文学文献的不足,以此作为文学发展中的某一链环,来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点;(2)借助与古代文学研究直接相关的考古发现和可以间接利用的考古成果,可考证传世文学文献的讹、衍、残、窜,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正确文本;(3)可用来考说传世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舆地、名物等,以弼正或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其二,就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作家生平和时代背景等的“四维时空考证”来说,其作用有:(1)它可为考证作家生平和思想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供更为广泛的补充材料或空白材料;(2)它可为考察作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提供更为广泛的补充材料或空白材料;(3)它可像上述汲冢竹书《战国纵横家书》那样,为传世文学文献的考证提供“时代坐标”,以确定传世文学文献的准确作时而提高其利用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系统性强,有创建。


质量不错。有用!


理论性很强,满是关于考古之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