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救图强

王俊峰 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俊峰 等编著  

页数:

229  

Tag标签:

无  

前言

  列宁曾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身处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之中,我们不得不想起80年前同样是始发于美国的那场名曰“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金融就再也不能独立于经济,金融泡沫的破裂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萧条,经验证实过的真理哪怕再多讲一句都可谓矫情。  历史之所以会重复,就是因为人类在周而复始地背叛历史、背叛自己。为什么选择背叛,这不是一个价值观选择的问题,而是人类贪婪的本性在制度约束不足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放纵。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而冲动的背后往往是难以自持的诱惑,魔鬼正是隐藏在这种诱惑之中。  作为全球的经济巨擘,美国从二战后就一直扮演着世界经济掌舵人的角色。如果把全球经济比作一场游戏,那么美国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如此,纵使存在着博弈力量,但只要经济前进之舵仍然在美国手里,世界仍难偏离美国指定的航向。  此轮全球性金融危机之所以造成如此大规模与程度的经济衰退,正是由于全球经济已被美国带进了一个错误的航向,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因此谁都不能独善其身。网络技术泡沫的破灭加之“9·11”恐怖袭击事件一举将美国拖入了经济萎靡的泥潭,民选政府最大的软肋——“民意不可违”成为经济舵手迷失航向的主要原因。  在没有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强劲增长的时期,在新兴经济体十几亿人一举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时期,美国陷入了彷徨,而正是这种彷徨引起了冲动,金融与资产的泡沫成为致命的诱惑,而魔鬼正隐藏在这巨大的泡沫之中。  没有货币的参与,泡沫是不可能被吹起来的。在资产膨胀的刺激下,美国民众逐渐由保守转为疯狂,强大的财富效应带来的是无约束的消费,疯狂的消费带来的是巨额的债务,而中国不经意间成为了美国全体国民最大的债主。  中国有句俗语:“欠债还钱。”但这个规矩在以美元霸权为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也许并不适用。不仅如此,货币作为一种不以任何实物资产为保障的信用,其价值与使用范围都不是债权人所能主导的,而中国手里上万亿美元的货币资产却是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用实实在在的产出换来的。  次贷危机经过许久的酝酿终于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暴,它就像一枚金融核弹头,来得突然,来得猛烈,来得令人震撼,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才能真正镇定下来去反思这场危机,反思危机的缘由,反思制度的缺陷,反思人类灵魂深处的黑暗。  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美国人,也警醒了中国人。铁一样的事实让中国人明白:中国仍然在强权者制定的游戏规则里生存,中国劳动人民仍在承受着强权者的盘剥与压榨,我们要摆脱这种状况仍需要与之进行艰苦卓绝的博弈与斗争,而智慧与勇气则是我们的资本。面对危机四伏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只有背水一战,全力自救,奋起图强。“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中国要发展、要崛起,就必须立足于长远,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并梳理出一条符合中国发展规律的改革与转型之路,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基于这样的动机,《自救图强》一书分为上篇“地球村的冷雨夜”(描述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造成的冲击,以及各国所采取的救市措施和实施效果)、中篇“生死转型”(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进行分析和梳理)和下篇“金融崛起”(分析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脉络,以及人民币在“后危机时代”的生存和崛起之道)。全书共十二章,通过对中国的转型轨迹、经济危机中的“自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寻求中国在本轮全球经济衰退中先一步开始复苏的根本原因,并对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崛起前景进行展望。  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2009年全年GDP比上年增长8。7%,完美地完成了“保八”任务。基于中国在经济危机后的稳健复苏,日本官方发布报告称,“如果中国经济增长超过预期、日本经济继续恶化,日本将结束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位置,中国GDP将在2009年或2010年超过日本”,华尔街日报也称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在外国媒体对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实力赞誉有加的时候,中国反而应该冷静下来,理智地分析现在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的经济现状,正视这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从GDP与中国人口数量的对比来看,中国按照经济总量在世界市场上的排名并不能说明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是“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从我国目前的增长模式来看,经济危机后的经济恢复主要依靠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投资猛增,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经济刺激计划渐渐撤出的时候,我国国内需求能否被这一轮大规模的刺激持续拉升,还是一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转型都仍在进行当中,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转型过程极有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带来影响;此外,中国还需要为避免通胀、遏制资产泡沫做出努力。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在崛起之路上也并不一定会一帆风顺,近来中国与某些国家频发的贸易战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另外,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方面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干涉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小觑的障碍。  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对中国经济进行评价时认为,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确面临很多严重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有一个正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政府,以及较高的储蓄作为对政策实施的支持。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救”、在“后危机时代”的“图强”,为世界市场的主流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中国模式的阶段性胜利为中国的崛起开拓了足够大的舞台,而此后中国的发展,则要依赖中国政府对经济形势的掌控能力、对国际关系甚或国际市场博弈的处理技巧以及全世界人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有自己的问题,但中国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实力,这就是中国能够在危机中为世界带来希望,也是我们对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崛起抱有足够信心的原因。  王俊峰于清华园  2010年3月1日

内容概要

始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遭受了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打击。为避免经济形势恶化,中央政府出台了各种有力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并最终成功实现“保八”目标,其快速恢复能力让世界为之惊讶。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市场变得愈加复杂,改革过程中积聚的老问题和“后危机时代”激发的各类新问题一并出现,中国能否在后危机时代实现产业结构的完美转型?人民币如何才能在困境中突出重围?低碳经济又将带领中国的产业走向何方?中国经济要实现新一轮的腾飞,必将迈入新的求变之路。

作者简介

王俊峰,管理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1993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学位。最早提出国家“绿色GDP”概念和国家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元数量经济学模型,2000年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国际技术经济和国际金融风险领域的研究。2007年初开始但任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

书籍目录

上篇 地球村的冷雨夜 第一章 自由女神的祈祷 本章导读 华尔街梦回人间 美国大衰退 无畏的希望 第二章 难兄难弟 本章导读 欧罗巴共患难 欧元区身陷主权债务危机 俄罗斯折戟“黑金路” 再现樱花凋落 第三章 殃及神州 本章导读 晴天霹雳震中华 金融风暴抢滩登陆 “脱钩理论”不攻自破 中国三步“亮剑” 第四章 重拳出击 本章导读 4万亿救市计划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分蛋糕的艺术 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增长与稳定 中篇 生死转型 第五章 制造业与大国崛起 本章导读 大国崛起梦 WTO与“鲶鱼效应” 人口红利与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的奇迹 第六章 中国转型之路 本章导读 “失衡”的警示 中国“奇迹”的背后 中国的转型轨迹 “后危机时代”的全面转型 第七章 自主创新续辉煌 本章导读 “创新”引领未来 “市场换技术”的悲哀 “自主创新”成就梦想 低碳经济:不可逆的转型 第八章 法治进行时 本章导读 制度建设与交易成本 市场经济的“十字路口” 市场经济的基础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下篇 金融崛起 第九章 风雨兼程银行业 本章导读 中国金融“防火墙” 银行业改革之路 实业为基,资本为翼 经济复苏的“助推器” 第十章 资本市场的华尔兹 本章导读 解放资本 股份制的孕育 风雨中探索前行 资本市场酝酿“质变” 后危机时代的资本战略 第十一章 货币战争 本章导读 货币的魔力 中国的货币困境 “升值”压力的由来 中美货币之战 第十二章 人民币大突围 本章导读 海啸中的“定海神针” 中国的“包袱”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突破“碳封锁”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WTO与“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他们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然而,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却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总比其他渔民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里面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被装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以来沙丁鱼就会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也被称作“非同类刺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世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在夜里外出,猛然间发现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李广大惊失色,吓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被射死的老虎时,才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巨石。原来是将军晚上看走眼了。再看那支箭,箭镞竟然深深地插进了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弯弓复射,却再也没有把箭射进石头里。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恐惧往往能够激发动物或人的“超能力”,生命力和战斗力也只有在求生的本能驱动下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市场是由人的逐利活动组成的,生存与淘汰是市场参与个体永恒的话题,因此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受人类心理学定律的影响,而“鲶鱼效应”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因此同样可以在经济领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市场经济之所以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是因为竞争是市场的基本环境,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逼迫市场参与者必须使出看家本领,而效率的竞争是残酷的,资源配置最终会在竞争中得到最大化。相反,在没有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将失去求生的本能,市场将如一潭死水,而这则意味着效率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  中国在加入WTO之前的市场正是这样一种情况。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中共十四大”上得到了确立,但中国的市场活力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激发,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企业粗放型生产造成效率的损失,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外,在国家宏观调控方法尚不成熟的时候,国内经济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又经历了一轮长的通缩周期。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也让国内企业渐渐得了“调控恐惧症”。  中国企业效率不高与当时中国市场尚未完全对外开放有很大关系,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阻隔了来自国外的竞争,在缺少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安于现状、闭门造车,不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松散、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远低于国际标准,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当属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接受政策上的特殊照顾,国有企业养尊处优,缺少变革的动力和激情,长此以往,他们大都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竞争力,更不用说能独当一面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与民营企业的竞争中已经显得狼狈不堪,大都依靠政策照顾和垄断利润勉强支撑,面对加入WTO之后即将涌进国门的“八国联军”更是惶恐不安,大呼“狼来了”,以至于“中国崩溃论”的言论开始出现。  但事实并不像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中国并没有因为加入WTO而崩溃,相反,中国的市场潜力得到了彻底的激发,积聚已久的能量在入世后喷薄而出,经济的火热程度神似当年的“南泥湾”,但这一次不是在西北,而是在东南。“狼”确确实实来了,但国内企业并没有表现得像待宰的羔羊,而是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利用一切资源和优势,积极展开技术升级和管理引进,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引导下合理地利用外资,努力改变自身之前效率低下、管理松散的缺陷,培育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证明,外资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可以管理和利用的一种外力。竞争者的出现犹如在中国的“鱼槽”中引入“鲶鱼”,中国企业为求生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激活了市场,更激活了企业。如今,海尔、联想、华为等品牌已经在世界上取得了相当的影响力,不仅走出了国门,更实现了国际化的大跳跃。  与此同时,政府前期进行的一系列针对国有企业和中央部委的改革已接近尾声,改革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尽管后来有学者对这次大规模经济体制改革存有异议,但从近几年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来看,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和裁撤各工业领域主管部委的做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一方面一举打破了在中国积弊已久的“政企不分”的局面,强行将企业推向自由竞争的市场,激活了市场潜力;另一方面,精简了经济管理部门,减少了企业的行政审批成本,即减少了经济运行成本,为后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扫除了障碍。国企改革让之前中国国企“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三分之一赢利”的时代成为历史。如今,国有企业的赢利问题已不再是主要矛盾,规模较小的国企绝大多数都已经过改制民营化,规模较大的经过合并或重组,赢利能力很强。  从2002年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中国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自入世之后,农业、钢铁、汽车、家电、IT等若干之前落后的产业都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更是发展迅猛,产品销往全球,立即形成了一股“中国制造”的浪潮。中国,开始被人称为“世界工厂”。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即创造性破坏”理论,其从影响力来说可以说是研究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鼻祖。创造性破坏即“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性破坏理论认为,当经济周期循环到谷底的时候,也就是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也就是说,从很大程度上来讲,经济的不景气是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的最直接动力。创新通常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并且风险系数很高,在生存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企业单靠自身的求变意识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起持续有效的创新行动。尽管某些企业家凭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卓越的领导力能够带领企业不断实现技术或管理的创新,但毕竟这样的企业家和企业仍是少数,不能将之推广至整个经济社会。  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成功引进了能激活中国市场活力的“鲶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融入了全球化的体系,发挥了比较优势。虽然说出口贸易只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贸易是中国经济起飞的翅膀,是带领中国各产业振兴图强的龙头。虽然中国没有声称贸易立国,但飙升的外汇储备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明白无误地表明,中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国人发现,倚靠出口增长为主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也同样具有不可持续性。


编辑推荐

  《自救图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崛起》解读中国避局,剖析资本时代中国崛起之路。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考验,中国如何实现腾飞梦想?  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美国人,也警醒了中国人。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煎熬后,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大范围复苏的迹象,但国际市场却变得愈加复杂。  中国能否在后危机时代实现产业结构的完美转型?  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能否保证经济增长与稳定?  人民币如何才能在困境中突出重围?  低碳经济又将带领中国的产业走向何方?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考验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如果能够把握好时代契机。中国将向世人展示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形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救图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