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及应用

许玲萍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许玲萍 编  

页数:

221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把机械、电气、电子、气动、机器人和计算机通信、PLC控制等技术综合展现给学生,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方式,使学生认识生产线系统的结构、运动、驱动、传感、控制方式,并能够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安装、编程、调试、故障诊断和排除。本书采用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S-F01型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  本书根据国内高等职业技术的教学要求,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出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全书基于生产的实际要求,在突出技术应用的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力求体现循序渐进的职业培训规律,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本书特点阐述如下:  (1)按照“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从教材的整体构思、项目的选择、任务的确定到最后的定稿,都是与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  (2)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完全打破传统知识的编排模式,按项目任务的需要进行编写,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  (3)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编排课程内容与顺序,让学生边学边练,循序渐进。  (4)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所选项目注重实用性、代表性和可学习性,所选的每一个任务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突出技能培养。  本书共分6个项目14个任务:项目1阀盖的拆卸与分检控制;项目2立体仓库对工件的自动存取控制;项目3自动传输站的运动控制;项目4四站联网自动拆卸线控制;项目5SG-MOTOMAN机器人的操作与控制;项目6阀盖零件加工流程的自动控制。  本书由烟台职业学院许玲萍主编,刘建宁主审。其中李占锋编写项目1和项目2,王萍编写项目3和项目4,许玲萍编写项目5和项目6,杨少慧、宋卫国参与项目6任务2的编写。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陆欢林、夏春芳等参与项目2、项目4和项目6的编写。全书最后由许玲萍统稿和定稿。

内容概要

本书针对机械制造业机电一体化应用岗位的要求,按照任务驱动模式编写,是校企结合的产物,主要涉及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安装、编程、调试、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内容涵盖了机械、电气、电子、气动、PLC控制、机器人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具有实用、管用、够用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大中专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机电一体化控制技能的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项目1 阀盖的拆卸与分检控制 任务1.1 认识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 任务1.2 使用S7-300 PLC编程软件 任务1.3 实现阀盖与阀芯零件拆分与分检项目2 立体仓库对工件的自动存取控制 任务2.1 使用组态王监控软件 任务2.2 载料台的自动定位控制项目3 自动传输站的运动控制 任务3.1 小车定位与手臂旋转控制 任务3.2 小车自动运输功能的实现项目4 四站联网自动拆卸线控制 任务4.1 中央控制台的使用 任务4.2 拆卸流程的联网运行项目5 SG-MOTOMAN机器人的操作与控制 任务5.1 操作SG-MOTOMAN型机器人 任务5.2 机器人搬运工件的控制项目6 阀盖零件加工流程的自动控制 任务6.1 MPC2810与MPC07运动控制卡的使用 任务6.2 阀盖零件的数控加工 任务6.3 七站联网加工流程的编程与调试

章节摘录

  (5)按控制方式分类  ①点位控制。按点位方式进行控制的机器人,其运动为空间点到点之间的直线运动,在作业过程中只控制几个特定工作点的位置,不对点与点之间的运动过程进行控制。在点位控制的机器人中,所能控制点数的多少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  ②连续轨迹控制。按连续轨迹方式控制的机器人,其运动轨迹可以是空间的任意连续曲线。机器人在空间的整个运动过程都处于控制之下,能同时控制两个以上的运动轴,使手部位置可沿任意形状的空间曲线运动,而手部的姿态也可以通过腕关节的运动得以控制,这对于焊接和喷涂作业是十分有利的。  (6)按驱动方式分类  ①气力驱动式。机器人以压缩空气来驱动执行机构。这种驱动方式的优点是空气来源方便,动作迅速,结构简单,造价低;缺点是空气具有可压缩性,致使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因气源压力一般只有0.6MPa左右,故此类机器人通常应用于抓举力要求较小的场合。  ②液力驱动式。相对于气力驱动来说,液力驱动的机器人具有大得多的抓举能力,抓举力可高达100kgf(1kgf≈9.80N)以上。液力驱动式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平稳且动作灵敏等优点,但是对密封的要求较高,不宜在高温或低温的场合工作,且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大。  ③电力驱动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电力驱动式,这不仅是因为电动机品种众多可供选择,更因为可以运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法。  电力驱动是利用各种电动机产生的力或力矩,直接或经过减速机构驱动机器人,以获得所需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电力驱动具有无环境污染、易于控制、运动精度高、成本低、驱动效率高等优点,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电力驱动方式。电力驱动又可分为步进电动机驱动、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无刷伺服电动机驱动等。  ④新型驱动方式。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新的工作原理制造的新型驱动器,如静电驱动器、压电驱动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人工肌肉及光驱动器等。  ……


编辑推荐

  《高职高专机电类工学结合模式教材: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及应用》按照“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从教材的整体构思、项目的选择、任务的确定到最后的定稿,都是与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完全打破传统知识的编排模式,按项目任务的需要进行编写,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编排课程内容与顺序,让学生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所选项目注重实用性、代表性和可学习性,所选的每一个任务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突出技能培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及应用 PDF格式下载



速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