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国历史法学派

余履雪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余履雪  

页数:

1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进入十九世纪后,欧陆法学面对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在本国法中处理罗马法传统。以萨维尼 (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提出了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的方案:反对法学成为“伦理取向的科学”
(自然法)或者“经验的科学”
(实证主义),对制定法持否定立场,警惕政治因素对法学的干扰,将罗马法理论和对地方性法律的厘定作为民族法学的中心。本书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回答在法典理性主义时代,萨维尼开创的历史法学派在何种程度上反映并解决了罗马法传统的延续问题。

作者简介

  余履雪,女,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后于2006年赴法兰西学院(CoHbge de
Franc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担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法理学,比较法;特别对罗马法自中世纪以来在欧陆演进的线索、方式以及罗马法对欧洲近代法学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

书籍目录

导论
引子
 第一节 结构和机理
 第二节 文献概述
第一章 历史背景研究
 第一节 罗马法自查士丁尼时代到中世纪的两次繁盛
 第二节 罗马法在德国的传播
 第三节 萨维尼与提堡的争论
第二章 方法论研究之一
 第一节 法理学的严格方法
 第二节 法理学的文本方法
第三章 方法论反思之一
 第一节 “(民族精神”(v01ksgeist)与“法”(recht)——法律人使命的肩负
 第二节 立法者、法官与法学家:谁的统治
 第三节 哲学家与诗人:哪种生活
 第四节 自然——艺术——科学:现代性问题
第四章 方法论研究之二——学院方法
第五章 方法论反思之二——大学时代的法学教育模式
第六章 方法论反思之三
 第一节 科学的、方法的、信念的——历史法学派思想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一种分裂,两种伦理——由“信念”到“科学”
 第三节 历史法学派理论的价值和局限——法学本体资源和衍生资源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种侧重于培养一种专业方法的教育模式重视个体实践理性的价值,并且将这种经验理性引入了大陆法系传统的建构理性中来。由此,这种教育模式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填鸭或照本宣科,而是对一种思维模式、推理方法的培训。由此,法律职业的传统才能够长成并接续。反观我国目前的法学知识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项的灌输模式,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埋头记笔记,这种物理“搬运”阻碍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入思考,这种气氛下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形成一种“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长此以往,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一种方法并运用之进行独立判断。此外,目前我国的法科考试对法学专业知识的考查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大量背诵教科书或法条,这种死记硬背来的知识很容易遗忘,并且很多在此类考试中善于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的考生。@一旦我们的法学教育无法使学生掌握一种专业方法,法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之间的链条就切断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互不搭腔,缺乏基本共识和共同的关注点。因而,我国目前的法学知识的教育模式应当注重对一种科学方法的培养,这种方法是法学理论家和实践者进行对话的共同平台,是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并且由此逐步形成一种共有的学科资源。对教学文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这种法学知识讲授模式功能的实现。如果我们说,大学时代法学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专业技能,那么这种培养过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素材才能实现,这种素材即法律科学的学科资源。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同时并为一种意义体系。任何规则必涵蕴有一定的法理,载述着一定的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曰法意,它们构成了规則的意义世界,而为法制之内在基础。——  ——许章润


编辑推荐

《法意•德国历史法学派:方法与传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国历史法学派 PDF格式下载



冲着萨维尼去的


全部看完,对自己帮助很大


语言精练,归纳得当,不错


为了翻译自然法的书,专门买的这本,能够解答很多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