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刘钧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钧  

页数:

226  

内容概要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作者刘钧)的编写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详细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概念、表现形式、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立法,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案例分析,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适用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也适用于准备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还适用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者。

作者简介

刘钧,女,1968年1月出生,内蒙古海拉尔市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述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的称谓
三、劳动关系的主体
四、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一、合作
二、权力
三、冲突
四、力量
第三节 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一、剥削型管理模式
二、宽容型管理模式
三、自主型管理模式
第四节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一、劳务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三、容易同劳动关系混淆的劳务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劳动关系立法
第一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概念和作用
一、劳动关系立法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立法的作用
三、劳动关系立法的内容
第二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原则
一、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特点
三、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劳动关系立法的初步发展和主要特点
三、劳动关系立法的全面发展和主要特点
第四节 我国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关系立法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关系立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三、劳动合同的作用
四、劳动合同的种类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劳动合同内容的含义
二、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
三、劳动合同条款
第三节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类型和关系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劳动合同无效
一、劳动合同无效的概念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
三、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
四、劳动合同无效的处理程序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运行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建立
一、劳动关系建立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三、劳动关系建立的原则
四、劳动关系建立的方式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存续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中止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
四、劳动合同的续订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终止
一、劳动合同解除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四、劳动合同终止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工会
第一节 工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一、工会的概念
二、工会的性质
三、工会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一、工会的产生
二、工会的发展
三、我国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和权利义务
一、工会的职能
二、工会的组织结构
三、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四、工会履行职责的方式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集体合同的特征和类型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集体合同的类型
三、签订集体合同的意义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期限
一、集体合同的内容
二、集体合同的形式
三、集体合同的期限
第三节 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和效力
一、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
二、集体合同的效力
三、集体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的区别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
二、集体合同的续订、变更和解除
三、集体合同的终止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惩处与申诉
第一节 惩处的概念和原因
一、惩处的概念
二、惩处的依据
三、惩处的原因
四、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
第二节 惩处的程序和方式
一、惩处的程序
二、惩处的方式
第三节 申诉的概念和程序
一、申诉的概念和特点
二、申诉的类型
三、申诉的程序。 四、惩处决定的纠正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职工民主管理
第一节 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
二、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地位
三、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一、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
二、职工民主管理与劳动者权益的关系
三、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概念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三、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类型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争议的类型-
三、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
四、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纠纷的区别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一、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概念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依据
四、法律法规适用冲突的调整
五、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方式
六、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三、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回避制度
四、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和原则
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三、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四、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五、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第五节 劳动争议诉讼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
三、判决书的执行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劳动监督
第一节 劳动监督的概念和作用
一、劳动监督的概念
二、劳动监督的作用
三、劳动监督体系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形式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职权和管辖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
第三节 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
一、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必要性
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方式
三、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内容:
第四节 工会监督
一、工会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二、工会监督的方式
三、工会监督机构
四、工会的劳动监督职权
五、工会监督的程序
第五节 群众监督
一、群众监督的概念
二、群众监督的特点
三、群众监督的方式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宽容型管理模式  宽容型管理模式又称权威型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对劳动者的某些需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从而能够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安全的生产工作条件。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规范化  宽容型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管理职能的规范化,能够设置独立的人事和劳动关系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劳动、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员工劳动标准、职位分类标准、薪酬差别标准;建立员工的晋升、奖惩制度;建立员工申诉处理制度;建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协商的制度等,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的。  (二)职位阶梯  管理者通过界定职位功能,设立职位晋升阶梯,发展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市场。新员工可以从较低的职位开始工作,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慢慢地沿着职位阶梯上升。员工只要在用人单位工作,就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职位阶梯的设立,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忠诚感  员工对用人单位具有某种程度的忠诚感,这种忠诚感并不源于强制性的劳动规章制度,而是源于员工对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认同。通过制定明确的劳动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晋升标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职权范围变得非人格化,管理者按照用人单位已经制定的标准行使职权,员工在职责范围内努力地工作。  (四)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宽容型管理模式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性。工会对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用人单位依法行使权力。用人单位行使权力应当在国家法律法规认可的范围内,不得违法或者越权;否则,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更改不适当的决定。监督用人单位依法行使权力,可以防止管理人员因滥用职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2.工会是集体谈判的当事人。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同用人单位讨价还价,依法维护会员的利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这方面的书有很多,选了几本,这本还是有可借鉴之处


大致翻了一下,不怎么样,内容简单,作者不经心。随便看看而已。花钱还不少,不推荐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