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Web技术在主机系统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唐剑锋 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唐剑锋 等编著  

页数:

21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大型主机系列课程的主干教材,全书共分12章,主要从应用的角度探讨了web技术在主机系统应用程序中实现的理论知识与完整案例,并在此之前论述了相关的大型主机技术基础作为铺垫。
  本书的第1章对ibm主机系统进行了介绍,第2章对比了ibm主机系统和开放平台的差异,第3章简要介绍了新一代主机开发环境,第4章对db2
for 2/os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它与db2 for
luw和vsam进行的比较,第5章主要论述了主机交易管理软件cics的基本概念,第6章从样例的角度论述了cobol应用的开发,包括cobol+cics、cobol+cics+vsam和cobol+cics+db2的程序样例,第7章论述了应用cicsweb
support实现以及ip直连访问主机应用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第8章论述厂应用ctg实现j2ee应用与cics互连的理论知识,第9章论述了应用ctg实现j2ee应用与cics互连的完整案例,第10章论述了应用cicsweb服务实现cics程序的web服务封装的理论知识,第11章论述了应用cicsweb服务实现cics程序的web服务封装的完整案例,第12章论述了应用服务流建模将基于3270的cics应用发布成web服务的理论知识和案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大型主机研究方向的本科和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大型主机系统应用程序web化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以用作希望了解和学习大型主机系统应用程序web化的人员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ibm主机系统简介
1.1 1bm主机发展历史
1.2 1bm主机技术上的大改进
1.3 大型机服务器的特点
第2章 ibm主机系统和开放平台的对比
2.1 1bm主机系统的特点
2.1.1 封闭性
2.1.2 成本
2.1.3 结构体系
2.2 1bm主机系统的优势
2.3 开放平台特点
2.4 本书基于的主机系统及开放系统基本配置
第3章 新一代主机开发环境简介
3.1 zlinux简介
3.2 z/osuss简介
3.3 基于java的主机应用开发--rdz简介
第4章 db2forz/os和vsam简介
4.1 db2forz/os与db2forluw的比较
4.2 关系型数据库db2与vsam的比较
.
第5章 主机的交易管理
第6章 cobol+cics+vsam禾llcobol+cics+db2程序开发
6.1 cobol+cics程序编写规范
6.2 cobol+cics样例程序开发
6.2.1 样例程序的cicsmap代码及执行
6.2.2 样例程序的源代码及执行
6.2.3 cicsregion里各资源创建、安装及程序执行
6.3 cobol+cics+vsam样例程序开发
6.3.1 vsam数据集定义及数据导入
6.3.2 cicsmap生成及vsam数据集的copybook编写
6.3.3 样例程序源代码编写及执行
6.3.4 cicsregion里各资源创建、安装及程序执行
6.4 cobol+cics+db2样例程序开发
6.4.1 表创建及数据结构生成
6.4.2 样例程序的cicsmap代码及执行
6.4.3 样例程序源代码编写及执行
6.4.4 cicsregion里各资源创建、安装及程序执行
第7章 应用cicswebsupport实现以及,p直连访问主机应用
7.1 cicswebsuppo~概述
7.1.1 为什么要使用cicswebsupport
7.1.2 cicswebsupport中的组件
7.1.3 业务逻辑接[
7.2 cicswebsupport对http请求的处理
7.2.1 cics如何处理http的请求
7.2.2 cicsweb绑定处理/65,
7.2.3 cicswebsupportanalyzer
7.2.4 基于http处理请求的实现
7.3 cicswebsuppo~对非http请求的处理
7.3.1 tcpipservice的定义
7.3.2 非http请求analyzer的实现
7.3.3 用户程序的改变--应用bli接口获得请求数据
7.3.4 cws非http请求的应用实现
第8章 应用ctg实现j2ee应用与cics的互连
8.1 为什么要使用ctg
8.2 cicstransactiongateway中的基本组件
8.3 cicstransactiongateway接
8.3.1 externalcallinterface
8.3.2 externalpresentationinterface
8.4 tcp/ip到cics的连接
8.4.1 tcp/ip在cics中的定义
8.4.2 tcp/ip在ctg中的定义
8.5 应用jca构建j2ee应用与cics应用之间的连接
8.5.1 方案一:j2ee连接架构的cci接h
8.5.2 方案二:web服务调用框架
8.6 基于ctgjca的应用实现
第9章 应用ctg实现j2ee应用与cics_~连的案例分析
9.1 测试ctg与cics服务器的连接
9.2 使用ctg实现java客户端应用程序与cics的互连
9.3 使用ctg实现was应用程序与cics的互连
第10章 应用cicswebservice实现cics程序的web服务封装
10.1 案例背景
10.1.1 概述
10.1.2 3t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应用
10.1.3 本章研究内容的意义
10.2 soa与web服务
10:2.1 soa简介
10.2.2 web服务技术
10.2.3 web服务标准协议
10.2.4 soa与web服务之间的关系
10.3 cics与web服务
10.3.1 cics简介
10.3.2 cics中的web服务
第11章 应用cicswebservice实现cics样例应用程序web服务封装的案例分析
11.1 案例背景介绍
11.2 实现主机端样例应用程序
11.3 建立并安装cicswebservice支持环境
11.4 在rad中测试cicswebservice
11.5 在was中测试运行cicswebservice程序
第12章 应用服务流建模将基于3270的clcs应用发布成web服务
12.1 为什么要使用服务流建模
12.2 serviceflowmodeler介绍
12.3 应用serviceflowmodeler构建简单的soa应用
12.3.1 原始的cics3270应用
12.3.2 导入屏幕定义,建立屏幕识别特征
12.3.3 录制sfm流
12.3.4 生成部署属性文件
12.3.5 将生成的业务流代码部署到cics
12.3.6 测试运行场景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1 IBM主机发展历史 IBM主机系统发展年表如下所示: 1948年,IBM开发制造了基于电子管的计算机SSEC。 1952年,IBM公司生产的第一台用于科学计算的大型机IBM 701问世,IBM 701字长36位,使用了4000个电子管和12 000个锗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每秒20 000次。 1953年,IBM又推出了第一台用于数据处理的大型机IBM 702。 1956年,IBM继续推出701与702的后继产品704和705。 1958年,IBM推出了大型科学计算机7090,并实现了晶体化。 1960年,IBM将7000系列全部晶体化,并制造了7094—1大型科学计算机和7040、7044大型数据处理机。 1961年,IBM完成了第一台流水线计算机STRETCH(IBM7030)。 1964年4月7日,IBM发布了System/360(简称S/360)系统,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System/360是5种不同型号计算机的统称(也就是系列机的思想)。 总之,在1955~1965年这10年间,美国名牌大学与大公司使用的计算机大多数是IBM 704到IBM 7094这些机器。 1970年6月,IBM正式发布了Systern/370的155和165两种型号。 1972年8月,IBM推出的S/370—158和168系统采用了虚拟存储器技术和多处理技术。所谓多处理技术是指两个以上的处理器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共同工作。 1981年,IBM公布了扩展的S/370体系结构(370—XA),将地址线位数从24位增加到31位,大大增强了S/370的寻址能力。 1988年,IBM对S/370的体系结构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发布了ESA/370。 1990年9月,IBM开发了ESA/390,ES/9000和S/390系列计算机系统,采用ESCON等新技术。 1994年,在扩展ES/9000产品系列的基础之上,IBM发布了System/390(简称S/390系统),引进了并行复合系统环境下的并行处理和CMOS技术的应用。 IBM eServer子系列更开放,更可靠。 2000年,IBM推出z/900(2064),主存最多支持64GB。 2003年,IBM推出z/990(2084),主存最多支持256GB。 2005年,IBM推出z9—109(2094),主存最多支持512GB。 2007年,z11诞生。 1.2 IBM主机技术上的大改进 本节介绍IBM大型主机在技术上的大改进。 1.S/360系统 (1)从应用角度来看,S/360系统克服了第二代计算机性能单调的弱点,集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功能于一身,确立了通用性。 (2)从生产角度来看,实现了系列化。 (3)从发展角度来看,既采用了新的技术(微程序和通道等),又留有继续发展的余地。 (4)从使用角度来看,S/360在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继承性上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2.虚拟存储器技术 主机系统中虚拟存储体系的组成如图1—1所示。 在主机系统中整个虚拟存储体系由8层组成,分别如下: (1)寄存器:是速度最快的存储介质,但数量较少,用于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和正在使用的各类数据。它位于CPU内部,其中通用寄存器为32位,浮点寄存器则为64位。 (2)高速缓冲器:位于CPU内部,由高速半导体存储线路组成,其中存放的是下一批待执行的指令。 (3)2级高速缓存:不在CPU内部,主要功能是自动地从它的下一层存储器获取信。


编辑推荐

《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精品课程系列教材:Web技术在主机系统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大型主机研究方向的本科和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大型主机系统应用程序Web化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以用作希望了解和学习大型主机系统应用程序Web化的人员培训教材。《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精品课程系列教材:Web技术在主机系统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根据现有的主机应用系统在wleb时代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以主机中间件系统CICS(客户信息控制系统)为平台,选取了CICSWeb Support、CICSTransaction Gateway、C1CS Web Services以及CICS Service Flow技术作为解决方案中CICSWeb技术应用的代表,深入分析了CICS如何处理Web请求,如何通过HTTP、TCP方式访问CICS中的应用;讨论了Web应用(J2EE应用)如何与CICS进行交互,如何实现异构平台应用的集成以及应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思想,通过业务流建模方式,将已有的主机应用发布成Web服务,这样就可以通过Web服务进行系统的集成。同时本书对每种技术给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和案例,从实际出发验证了Web技术在主机应用中的可行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Web技术在主机系统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PDF格式下载



刚收到,还没看。IBM Mainframe的书很少,书很薄,应该只是泛泛介绍而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