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002-1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文玖
301
无
1996-1999年,文玖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现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文库,即将出版,我作为他的导师,感到十分高兴。当初,文玖原本打算在中国古代史学领域内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后来,我和他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现在本书所标明的这个论题。我为什么要建议文玖同志研究这个问题呢?这要从几件往事说起。1964年,我报考白寿彝先生的研究生时,专业是中国史学史。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要考试作文。论题有二,可任选其一。一个论题是:“科学工作者为什么必须重视语言修养?”另一个论题是:“展望我国的科学(可结合报考专业来写)”。我选择了第二个题目,并且加上了一个副标题,这就是:“展望我国的科学一谈中国史学史的兴起”。所写内容,现在我只约略记得一些大意,是说中国史学素来发达,而近代以来研究史学史者甚少,现在颇有加强研究之必要。此文获得了高分。白先生后来同我谈及此事,感到很高兴。当然,这里说的“史学史”是“史学”的历史。1985年,白寿彝先生明确地提出了研究“史学史之史”的问题。在白先生的倡议下,这年年初,《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大家就“史学史之史”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次讨论所得,后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研究史学史之史;二、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三、给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编辑部经过整理,在《史学史研究》上公开发表出来,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近代意义上的一门学科,中国史学史是在20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论述的是这门学科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意在揭示这门学科的完整的成长过程及发展规律。这既是本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切实需要,又是世纪末进行学术总结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取全面概述和重点分析相结合、历史叙述和理论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论述。 全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绪论说明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意义,概论与本文相关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是《专史研究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史学史”的提出》,论述中国史学史产生的学术背景、中国史学史产生的具体过程以及在产生时期关于这门学科基本理论的探讨。中国的史学史因素很早就已经产生,并且非常丰富,但却没有形成专门学科,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门学科才被提出来。那么这门学科是怎么产生的?本章通过对20世纪初学术背景的考察,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史界革命、文化史的兴起以及专史与通史之关系的认识都有密切关系。20世纪初兴起的史界革命,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深重。而西学东渐,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引进,则为史学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史学革命导致中国史学的近代化,文化史的兴起。至20年代,史学革命进一步深化,专门史受到重视,特别是致力于通史建设的史家,一方面把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专史上,再一方面注意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这样,对传统史学具有高深造诣的学者,首先意识到历史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出“中国史学史”这一专门学科。本章分别论述了他们产生史学史学科思想的不同情况,以具体反映这门学科的诞生经过。最后对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在中国史学史学科基本理论上的探讨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第二章是《史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中国史学史”在20年代被提出以后,即引起史学界的重视,但在30年代,中国史学史专著并未出现,30年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大量的史学通论著作的出版,而这些著作大都包含史学史的内容。在总结中,重视了史学史研究专家师承关系的梳理和研究成果的分类。 第三章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展开》。论述的是40年代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进展,40年代发表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论文达220多篇,从先秦史学到民国时期的史学,均有研究文章问世。 第四章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新阶段》。论述解放后17年间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 第五章是《是国史学史研究的入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论述的是自“四人帮”垮台至最近,中国史学史的发展。 最后是《结语:理论上的几点认识》,意在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理论概括,以认识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并就这门学科的性质、价值等问题结合这门学科的历史进行理论思考。 正文五章,是对中国史学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的分别论述;结语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
序内容提要ABSTRACT绪论一、本文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意义二、与本文相关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一章 专史研究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史学史”的提出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史学史因素第二节 专史研究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的提出第四节 关于中国史学史基本理论的探讨第二章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第一节 “史学通论”与史学史第二节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初步成果第三章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展开第一节 三部“中国史学史”专著的出版及其成就第二节 关于其他几部与中国史学史相关的著作第三节 关于中国当代史学的研究第四章 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新阶段第一节 沉寂与新探——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第二节 关于史学史之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第五章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入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节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振兴第二节 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之理论的进一步探讨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最新趋势第四节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之展望结语:理论上的几点认识一、中国史学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点二、史学史学科的性质三、中国史学史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史学史学科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一、史学史学科在西方的产生二、史学史学科在西方的发展概况三、国外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附录二:中国的外国史学史研究一、世纪前半期中国对外国史学的引进和研究二、解放后年间的外国史学史研究及学科建设三、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史学史研究的迅速发展后记
一、本文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意义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近代意义上的学科,是在20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时间断限上自20世纪初下至20世纪末。中国史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对史学进行反思的“史学史”之因素很早就产生了。①《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太史公日”,《十二诸侯年表·序》等,谈到了此前的史书编撰,表现出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班彪的《略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评说了史书的发展。以后,《文心雕龙·史传》篇、《史通》中的一些篇目如《史官建置》、《古今正史》等,郑樵的《通志·总序》及《二十略》的有关内容,《文史通义》中的《浙东学术》、《释通》等,都从不同角度比较系统地讲述了史学的发展。历代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及国家、私人的目录学书籍,也蕴含一定的史学论述。总之,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内容,随着史学的发展愈来愈丰富。但作为一门学科,在20世纪以前,它还没有成立。1926-1927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里首次明确地提出“史学史的做法”。他说:“中国的史书既然那么多,几千年的成绩,应该有专史去叙述它,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也没有人打算做,真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中国史学史最简单也要一二十万字才能说明个大概,所以很可以独立著作了。”
本文在瞿林东先生指导下,终于完成。在即将付印之际,我首先向瞿先生表示我的感谢。本文的选题是瞿先生1996年12月给我提示的。经过半年的读书、分析,我终于下定决心选择这个论题。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瞿先生给予了悉心的指导。从篇章结构、整体思路,到具体标目、文字表述,他的建议都令我深受教益。这篇论文,包含着他的心血和期望。我专门学习中国史学史不到10年,以我浅薄的学识来评述、总结本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能够完成,也受益于前辈学者在这方面取得的许多成绩。本文肯定存在诸多疏漏及论述不当之处,我诚恳地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在多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我有幸得到过吴怀祺先生的指导及其他先生、老师的教泽、关心和鼓励。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我的感激和感谢。我还感谢我的爱人李静。这些年来,她一直在为我辛苦、操劳。论文的完成,意味着新的学术生涯的开始。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1999年5月12日本论文被选入博士文库,使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再次向对我进行悉心指导并支持本文出版的瞿林东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在论文答辩会上,蒋大椿先生(答辩委员会主席)、施丁先生、吴怀祺先生、陈其泰先生、于沛先生在充分肯定本文的同时,又热诚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予以鼓励,令我感动。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文库。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