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

黄希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希庭  

页数:

438  

字数:

4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文集收录了笔者对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学术论文,还收录了笔者探讨心理学方法学的四篇论文。 笔者对时间心理现象的兴趣始于大学时期。大学毕业后笔者便开始做儿童时间知觉的研究,从那时算起,迄今已有44个年头了。时间现象纷繁复杂,它既是物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从物的存在方式对时间进行研究,而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则从人的存在方式对时间加以研究。把时间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加以研究的诸学科中,心理学家对时间的探讨尤具特殊性。笔者们所研究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虽有联系但却是很不相同的。物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和方向性,它总是从过去指向现在再面向未来地在流逝;而心理时间则具有可逆性,笔者们既可以觉知时间的消逝,也可以回忆过去,想象和预期未来。物理时间间具有均匀性,而心理时间却具有可变性,笔者们有时觉得度日如年,有时又觉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如此。笔者在心理学研究中特别留意心理学方法学的研究,注重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来探究心理现象,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应用于人格研究。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最根本的是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特征是,它具可操作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可争辩性。用这个标准来看,笔者对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大多尚不成熟,应当说,都只是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黄希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北京大学心理专业毕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

书籍目录

专题一 我们对时间的认知  时距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  时间记忆的理论与实验范型  回溯式时间记忆特点的实验研究  内隐时间表征的实验研究  未来时间的心理结构  过去时间的心理结构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Ⅰ)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Ⅱ)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 专题二 我们在时间上的人格差异名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  论时间洞察力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Ⅰ.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  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 专题三 我们该如何研究中国人的人格  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  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  扎实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  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和熟悉度的测定 专题四 价值观是我们对世界的倾向性名  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调查  用AMSC对重庆中学生成就动机的测量和分析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  我国五城市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查 专题五 自我是我们人格的核心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  青少年身体自我研究述评  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初步研究  老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专题六 健全人格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探索  自我与健全人格的养成  家庭教育和儿童的性格  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书法经验对心理健康及注意能力的影响  个性化成才教育探索 专题七 方法学研究  试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模糊偏序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儿童和青少年辨认面部表情的实验研究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 PDF格式下载



印刷时间久,皮儿和书分家啦!


慢慢啃


人格心理学探索


内容基本都是论文,但是书本身质量不错,内容看各自需要了。


总体还行吧,扭在一起的了


这本书也一般般嘛


书装订有点儿斜了,应力导致背胶开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