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

侯云灏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侯云灏  

页数:

402  

字数:

52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中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下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专题。主要内容有:  上编共六章:包括绪论,主要论述对史学思潮的理解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难点及其意义,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大势的简要概括;第一章,着重论述新史学的兴起,对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思想的“多变,,进行分析,提出梁启超史学思想因其政治主张变化而变化的观点,并对新史学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重点论述;第二章,着重论述近代自然科学观念对新历史考证学思潮形成的影响,总结新历史考证学的共同主张和不同特色;第三章,叙论社会问题的突出和历史学观念的转变,对社会历史成为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重点分析,并以此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历史必然性;第四章,从总体上考察新中国成立后17年中国史学的基本走向,对中国史学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基本属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新时期史学是历史学学科化和自觉发展的重要时期,重点论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西方史学思潮的冲击以及国内变革传统史学模式的呼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创新问题。  中编共四章,分别从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社会改造”思潮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史学的学科化历程以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地位提升的历史学社会功能的探索四个方面来论述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这四大方面看起来有些松散,其实恰恰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变革不同阶段的几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下编共五章:第十章概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的12个流派,总结和分析史学流派演进的特点;第十一章论述古史辨运动兴起的背景、讨论的内容及其走向和评价问题;第十二章讨论雷海宗与文化形态史观的问题,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第十三章专论傅斯年与兰克学派;第十四章总论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着力于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本属性的阐发。这些研究史学家与流派的文章,从时间序列上讲成文较早,成为史学思潮课题研究之基础,放在这里可以成为史学思潮研究从学派、史家史著这些点上往下深入开掘的逻辑序列。  总论则回到全书的主题,综论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思潮与变革,从史学思潮与流派、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中西史学的交互影响等方面对20世纪中国史学进行总结,并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新趋势进行展望。

书籍目录

自序上编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 绪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  二、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演变之大势  四、研究的重点及旨趣 第一章 20世纪初民族的新觉醒与“新史学”思潮  一、社会危机的加深与民族的新觉醒  二、新史学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  三、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新诠释  四、新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近代科学的提倡与新历史考证学思潮  一、20世纪初的科学观念及其对历史学的影响  二、新历史考证学思潮的兴起  三、新历史考证学的不同特色及其基本主张  四、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学术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三章 社会问题的凸现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  四、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中国史学的基本走向  一、唯物史观的普及和左倾思潮的抬头  二、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  三、以现实改造为价值取向的理论探索  四、关于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问题的争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调整、提高与新时期诸史学思潮  一、拨乱反正一一对极左思潮的逐步清算  二、调整步伐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新理解  三、“史学危机”史学的多元化发展倾向  四、走向自我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历史学的开拓前进中编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  一、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  二、史学观念的变革  三、斐然的史学成就  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章 “社会改造”思潮的兴起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第八章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学科化进程 第九章 20世纪中国史学的社会功能探索下编 20世纪中国史学专题 第十章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流派 第十一章 “古史辨”的兴起及其评价 第十二章 雷海宗与文化形态学派 第十三章 傅斯年与兰克学派 第十四章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总论 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思潮与改革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论文目录索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 PDF格式下载



该书是博士论文改编而成,反映了近年历史学的教育现状和研究水平,文中第一部分回顾了20世纪一百年中国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客观公允,让读者首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其中对梁启超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观点,应是亮点之一,第三部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其他史学流派的史学观点和史学大家的治学方法,在肯定其成就时也指出其理论的局限性,使读者对各家治学的长短能有清晰的了解。不足之处是第二部分,对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学科化建设的论述在各章中反复出现,未能形成一个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结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