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

杜普伊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杜普伊斯  

页数:

287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洛森克兰兹的《教育学的体系》一书的出版(1848年)算起,教育哲学的历史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中国的教育哲学研究相对来说则晚了许多,从杜威来华讲学(1919年)开始算起,迄今不足百年,而且中间还中断了一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建教育哲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1980年,我国在高等院校中重开教育哲学课。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以前曾长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和教学的老一辈学者率先进行教育哲学的研究,积极开展我国教育哲学的重建工作。尤其令人可喜的是,在他们的带领和帮助下,一部分中青年同志和哲学工作者也参加进来,这不仅给我们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也使教育与哲学的结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因教学而研究,教学又为研究培养后备力量。正是在教学和研究的良性互动中我国的教育哲学逐步前进,体系不断更新,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展,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出版的教育哲学专著已有几十本之多,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内容概要

  本书清理了从柏拉图的教育哲学开始直到当下备受关注的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进展,各个章节围绕着大致相同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人是什么;如何认知;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学校的目的;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协调自由和纪律;总结。作者把这些教育思想和思想家划分为两大阵营,即保守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并探索了这两个阵营在不同时期对这九个问题的回答。其中保守主义肇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经罗马时期、早期基督教时期,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文艺复兴之后是早期自由主义者如卢梭开始登场,至杜威乃灿烂一时,其后便出现了保守和自由的斗争和融合问题,以及这种状况的尝试性的解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哲学第二章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第三章 古典教育理论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保守主义的巅峰第五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兴起第六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繁荣第七章 新保守主义的回应第八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重新界定第九章 可能的解决之道第十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后现代主义第十二章 多元的统一附录

章节摘录

  保守主义课程的第二个特点是,大多数课程都是必修科目,很少有选修课。直到20世纪,在初等学校还是很难见到选修课程的影子,只有在大学层次上,出于专业选择的需要,才提供一定范围的选修课。通常,一个在保守主义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必须修完所有规定课程。随着学生在学术阶梯上的前行,科目变得更具学术性,更加抽象和困难。即使学生不能达到必修科目的要求,也没有选修课供他选择。于是,他走到了他可能达到的最高等级,通常便离开学校去接受学徒训练或进入职业学校。  保守主义课程的另一个特点与课程控制有关。课程内容由专家或学者决定。地方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课程几乎没有影响,或没有直接影响,更谈不上反驳。就像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时代那样,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在20世纪许多保守主义教育体系的官方课程指导中依然表现明显。  这种课程的特征——学科中心、学术性、强制性和官方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关联。如果教育专家觉得某些科目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很关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掌握这些科目。既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头脑,发展他们的智力,那么,非学术性科目在整个课程安排中将不会有正式的地位。


编辑推荐

  虽然名为“教育哲学”,事实上“哲学”总是在“教育”前面,即是说教育哲学是以哲学为基础和前提的,有什么样的哲学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育哲学让从事哲学工作的人看不起,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看不懂。因为看不起,所以不屑看。在哲学家眼中,教育哲学家是只不过是“小商贩”而已。因为看不懂,所以不愿看。在教育实践工作者限中,教育哲学是深奥的、高不呵攀的,即使不是无用的,也是自己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生活的竞争和重负使得人们不大愿意去思考一些看上去很迂阔而实际上却较为根本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埋头干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和职(专)业上更为便捷的发展。这对每个行业和专业都是一样,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如今人们日益把教育中较为微末和功利的一些东西拿来鼓吹,并在鼓吹中自我膨胀,试图反过来吞没或替代基本的教育思考。这并不是说微末的东西要不得,整体的可理解性恰恰在于必要的微末和微末化,所谓整体把握也恰恰必须经过微末和微末化的过程才不至于停留在僵死的、虚无的空相之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全面,能对整个西方教育哲学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翻译通俗易懂,很适合教师岗位或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人读


教育哲学一本不错的选读书目!


好书,还需细细品读,希望能从中获益不少,其实这本书是之前读研时候看到的系列书籍之一,今买来再读,也好留存。


能对整个西方教育哲学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不论你是学教育还是学哲学,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是教育重最为基本的一个关系。怎么看待人,就决定了你对教育的一种理念。如今,各式各样的教育观点,都可以还原到这一点上。而且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保守的和自由的两个派别。教育实践也在此两者中螺旋上升。作为一个教育者和一个学生,这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如何去看待人。
  
   书的各个章节围绕大致相同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人是什么?如何认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学校的目的?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协调自由和纪律?历史上的保守主义开始于柏拉图,自由主义开始于卢梭,两者作为二元对立的出现,到现在慢慢开始出现融合。其中一个可能解决的道路是分析哲学,不过分析哲学者一再重申说他们这是为了澄清一些语义上的差异,另外后现代的哲学也在进一步影响教育,教育将走向何方,或者说对人的认识,又有什么的不同呢?
  
   当然,书是国外人写。哲学一般都有印度哲学、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中人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呢?在当今各种思潮中,我们又要如何把握传统的教育理念呢?西方哲学,着眼未来,追求个性和工具的理性,中国哲学,追溯过去,崇拜道德人伦。这两者如何融合一起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