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

作者黄宇红,编者张斌贤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作者黄宇红,编者张斌贤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套“京师高等教育论丛”包括8部有关欧美大学发展的专题研究著作,它们是:和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李子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学术自由在美国的变迁与发展》  黄宇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  王晨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保守主义的大学理想》  杨克瑞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於荣博士(巢湖学院教育系)的《冷战中的美国大学学术研究》  王璞博k(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  周丽华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这套丛书是我们7年来致力于西方大学史探索的成果之一。它和我们团队在过去7年间先后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已经出版的“大学,书系第一辑《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和第二辑《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内容概要

  按照知识和大学的相互作用进程,《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将美国从学院向大学的转变,或者说美国现代大学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新学院——大学的酝酿时期,大致为1820到1870年;新大学——大学的建立时期,大致为1870到1890年;现代大学——大学的成熟时期,大致为1890到1930年。在历史分期的基础上,《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运用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了修正派的观点,认为在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和具有历史延续性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批评和革命的过程,用这一观点研究修正派较少涉猎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一时段,并从修正派较少研究的角度——知识演变的角度研究大学运动。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旧学院第一节 “真理统一性”原则第二节 “真理统一性”原则下的学院一、“知识服务于上帝”二、“学以进德”三、“所有的知识都是统一的”第三节 “真理统一性”的范例:道德哲学第二章 新学院第一节 19世纪的新学院一、科学技术教育的全面进入二、“1828年耶鲁报告”三、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二节 创建大学的尝试一、1825年的哈佛改革二、弗兰西斯·韦兰德和亨利·塔潘的大学思想第三章 新大学第一节 新知识观的胜利一、对培根主义的批判二、新的知识观三、新科学方法的确立第二节 新大学的确立一、新知识观与学院的矛盾二、德国的榜样三、新大学的建立第三节 新大学中的知识与信仰一、自然神学的衰落二、宗教和科学两分法三、知识与信仰的冲突四、知识与信仰的和谐第四节 知识的创造一、知识和大学的相互选择二、研究职能的确立三、研究职能的扩展四、研究生教育第五节 知识的应用一、服务职能的演进二、威斯康星理念三、研究和服务的结合四、私立大学的服务职能五、专业教育六、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第四章 现代大学结语注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旧学院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  作为一个移民同家,来自移民来源国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美国,正是在多种知识传统和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真理统一性”是这种知识观的核心内容,按照“真理统一性”的原则,美国建立了学院。  第一节 “真理统一性”原则  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大多数知识分子持一种概括地称做“宽泛的真理概念”的知识观,认为“真理”包括所有“正确”的知识、宗教教义、常识性信仰和科学理论,相同的认知标准评价这一切,其中宗教真理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知识形式,因为它赋予知识以意义,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和解释神的最终旨意的“道德”真理。这种真理概念完全不同于今天对于“知识”和“真理”的理解,真理具有认知、宗教和道德的三个纬度,受到当时受过教育的美国人的普遍认同,存谈论这一概念时是不需加以说明和解释的,成为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主导知识观。  南北战争前的“宽泛的真理概念”,在当时被称为“真理统一性”原则。“真理统一性”包括两个重要命题:其一,假设所有的真理是统一的,并最终在单一体系内相互联系;其二,假设知识具有道德导向,获得“真”就是获得“善”。易言之,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人认为所有知识都是统一的,知识最终服务于上帝,知识具有道德价值。  任何社会的知识观都不能凭空而来,它既受制于当时知识发展的总体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南北战争前美国主导知识观——“真理统一性”的发展和变化也不例外。  16世纪到19世纪早期,科学似乎翻开了完全崭新的一页,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的近代科学诞生了,诞生了一批科学巨匠,如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医学家哈维、物理学家牛顿、化学家拉瓦锡、生物学家林耐等。这些科学巨匠的发现打破了神学的桎梏,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但在许多知识领域,科学研究仍然是零星的和未成系统的,科学的真正发展仍尚待时日,而且许多科学家本人并不愿意否认上帝的存在,如牛顿的万有引力虽然可解释整个宇宙和自然界,但牛顿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认为宇宙的第一原因不是机械的。而美国与欧洲国家相比,其科学研究更加不成系统,其成果更少,直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化学家弗兰克W.克拉克(Frank W.Clarke)仍毫不客气地写道,“与其他一流的国家相比,美国在科学上占有较低的位置,每一项在我们国家发表的研究成果,至少在其他地方已经出现了50次”,南北战争前美国科学研究水平就更可想而知了。  ……


编辑推荐

  《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介绍了在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知识和美国现代化大学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批评和革命的过程。  将知识和美国大学运动放在了同等地位,改变了长期发来知识仅作为美国大学运动背景的研究模式。  质疑了大学当然是高深学问研究场所的观点,指出大学和知识关系的复杂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