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夜语
2008-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先达
373
无
《静园夜语:哲学随想录》的风格,文字虽然稍长点,仍属短文。只是文章中涉及中国历史、哲学、文学,有点掉书袋,但还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的哲学体悟为主轴,尚可一读。静园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处宿舍。所处三室,70多平方米。我从50平方米的林园二居小房迁入静园新居,从此有了一个独立的属于我个人的书房,能摆一台电脑。《静园夜语》就是在这间约7平方米的书房中敲成的 《漫步遐思》出版后受到一些读者的鼓励,“老夫聊发少年狂”,有时灵感突发,不能自己,晚上也常敲敲键盘,故名《静园夜语》,实际上还是白天写的时间多。所谓“夜语”,名实难符。
陈先达,江西鄱阳人。生于1930年12月30日。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身无半官,一生从教。虽有小挫,终难舍笔。著有《陈先达文集》(6卷本)、《处在夹缝中的哲学》等书。合著中较有影响的是《被肢解的马克思》。有旧体诗《学步诗选》问世,薄薄一本,自娱之作,为识者哂笑。 年近八旬,仍在键盘上敲敲打打。非求闻达,实防痴呆。“居家不知油米价,弄文差比弄孙强”,可为晚年写照。
上篇一、哲学贫困与哲学家的穷困二、为道与为学三、在枯燥哲学命题的背后四、学哲学要防止走火入魔五、矢人与函人六、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七、鲁侯养鸟与郭驼种树八、“的”必先立九、一位不懂哲学的国王就像一头戴王冠的驴十、父母官与公仆十一、能与不能十二、个人主义的最佳治疗方案十三、无知的迷信和有学问的迷信十四、“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说十五、非水求人,人实求水十六、人莫知其子之恶十七、人不是土豆十八、心中有群众才能实事求是十九、白发死章句二十、“看不见的手”: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二十一、“傻瓜”并非傻瓜二十二、不要在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中思维二十三、站起来,我们同样也伟大二十四、如果没有伽利略会怎样二十五、社会现象的个别性、相似性与本质重复陸二十六、历史没有意义吗二十七、历史事实是既成的不可更改的二十八、不探求原因就不必研究历史二十九、关于克娄巴特的鼻子的争论三十、社会进步中的曲线三十一、历史的道德评价三十二、人的宗教崇拜与当代的追星族三十三、历史感和现实感三十四、历史必然性与三角形的证明三十五、超越个人生命的局限三十六、类与社会三十七、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三十八、王侯尚且忧贫,况编户之民三十九、老百姓不是零四十、历史是现实的验证四十一、历史必然性与乌托邦四十二、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四十三、鲁国无儒和真假马克思主义四十四、从《共产党宣言》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四十五、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四十六、尽信书不如无书四十七、人的双重角色:剧作者和剧中人四十八、生命的本质与人的终极关怀四十九、无之为用五十、人文科学体系的个性不能是“唯我独有”五十一、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五十二、文化与文明五十三、文明与人性五十四、文化爆炸五十五、人道与文明五十六、在物质丰富和精神贫困的背后五十七、文化的积累和决裂五十八、在文明冲突论的背后五十九、以头立地和以脚立地六十、老九与老大六十一、历史的规律与循环六十二、历史中的芸芸众生六十三、争论不休的哲学本质问题六十四、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六十五、利益不是个人脚上的鸡眼六十六、哲学应该是被把握在哲学思维中的时代六十七、诗人不识渔人苦六十八、基因、血统与动物政治学六十九、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造七十、人文学科的科学与价值七十一、有足未必走遍天下七十二、君子远庖厨式的人道主义七十三、幸福的阿Q和阿Q式的幸福七十四、英雄业绩淘不尽七十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七十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七十七、尚留微命做诗僧下编
五、矢人与函人 矢人是指造箭的人,函人是指造盔甲的人。孟子说,难道造箭的人比造盔甲的人坏吗?造箭的人,唯恐箭不伤人,总是把箭造得能致人死命。而造盔甲的人,唯恐箭能伤人,总是力求把盔甲造得能抵挡住箭。医生希望治病救人,没有医者不愿活人的,而制棺材的人则希望死人,生意越兴旺越好。这是由于术即职业不同造成的。所以孟子的结论是,“故术不可不慎也”。而韩非则从另一个角度说了大体相同的意思。他说,饥荒的年景亲兄弟可以不理,而丰年过客也可以招待吃饭。这并不是非骨肉而亲过客,“多少之实异也”。 孟子是儒家,是性善论者,认为人人皆有仁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天生就具有侧隐、羞恶、辞让、是非的本性。可人性善,并非人人都善,世界上确有不仁之人,怎样解释,用环境或术来解释。由于环境或所操之术不同而使人固有本性正常发挥或发生改变。例如,矢人与函人的心术不同就是如此。韩非是法家,主张性恶论。可人的本性虽恶,但并不是人人皆恶事事皆恶时时皆恶,由于凶年或稔年不同人的行为可以不同。可由于儒家主张眭善,所以基本倾向是强调道德教化,人人皆可为尧舜。法家主张性恶,故强调法治,应该严刑峻法。 可见,中国哲学中性善论者和性恶论者,强调的并不在于人性本身,而是以人性为其治国治世和为人处世态度立论的依据,并用以解释社会现实和人的行为。人的本性是善或恶是无法验证的,因为现实都有相反的事例。性善论者不能否认世上有坏人,而且无法否认人可以为恶。性恶论者也不能否认世上有善人,人可以为善。如何解释这些事实呢?如果执著于自己关于人性的观念必然陷于困境,所以当遇到相反事实时,必然要引入其他因素,如孟子引入术,韩非引入饥年与丰年就是如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