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勇  

页数:

4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本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艺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事业。  本书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还是文学论争,本书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本书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真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10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建构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晚清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变革 第二节 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五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第二章 五四初期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 白话新诗的最初尝试 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 第四节 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 第五节 话剧品种的逐步引入 第六节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五节 《故事新编》 第六节 杂文创作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女神》: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第三节 《屈原》:对历史的再创造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子夜》:现代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腐蚀》:茅盾小说风格的深化 第四节 茅盾短篇小说及散文等创作第六章 文学研究会及创造社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第二节 叶圣陶与王统照的创作 第三节 冰心与许地山的创作 第四节 朱自清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的创作 第五节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第六节 《沉沦》:郁达夫自叙传的抒情小说 第七节 创造社其他作家的创作第七章 “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 第一节 新诗格律化及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作 第二节 “语丝文体”及周作人等的散文 第三节 冯至与浅草~沉钟社 第四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 第五节 早期乡土田园小说的兴起第八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的成立 第二节 蒋光慈等人的早期革命文学创作 第三节 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 第四节 各具特色的左翼小说家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蓬勃兴起第九章 巴金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文化思潮与巴金的创作 第三节 《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赞歌 第四节 《寒夜》:多重内蕴的人生悲剧第十章 老舍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 第三节 《骆驼祥子》:庶民文学的典范 第四节 《四世同堂》:国民性格的深刻剖析第十一章 沈从文与“京派 第一节 “乡下”与“湘西”:沈从文的文化选择 第二节 牧歌:沈从文小说的美学至境 第三节 散文创作:情绕湘西 第四节 其他“京派”作家第十二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刘呐鸥与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 第二节 施蛰存、穆时英对“新感觉”的深化 第三节 李劫人及其“大河小说 第四节 张天翼、沙汀和艾芜的小说第十三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曹禺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惊天动地的《雷雨》 第三节 不同凡响的《日出》《原野》 第四节 意蕴深藏的《北京人》 第五节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第六节 欧阳予倩与洪深的创作 第七节 田汉与夏衍的创作 第八节 丁西林与李健吾的创作第十四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 第一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第二节 杂文的再度兴盛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新发展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成熟第十五章 全面抗战以后的文艺运动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及解放区文艺运动 第三节 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及国统区文艺运动第十六章 艾青及现代新诗的又一次高潮 第一节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 第二节 田间、臧克家等人的探索 第三节 胡风及“七月诗派”的追求 第四节 穆旦及“中国新诗派”的崛起第十七章 解放区的创作 第一节 赵树理:真诚的农民作家 第二节 孙犁:开掘生活的诗意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 第四节 长篇叙事诗和民族新歌剧第十八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 第一节 张爱玲、钱钟书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徐讦、路翎等人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张恨水等人的通俗小说创作 第四节 讽刺喜剧与政治讽刺诗结语 从现代到当代:30年文学的承载与余响附录 中国现代文学大事年表(1915-1949)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三个10年:第一个10年是从1917年到1927年,由于五四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深远,因此通常称这10年为五四时期的文学;第二个10年是从1928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新文学的重要流派,因而往往被称为左翼时期的文学;第三个10年是从1938年到1949年,一般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现代文学虽然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在中国几千年文学史长河中只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它以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新文学的新天地。几千年古典文学的根本变化就从这里开始,当代文学的种种利弊就在这里显露。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这30年的首尾两端,恰恰连接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年份——“1919”和“1949”。这个事实本身说明,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社会的变革,文学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后记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类著作不断面世,这一方面体现了现实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一学术领域的活跃。“文学史”是对一段时期文学发展的总结与发现,旨在探讨文学实践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动因,厘清文学发展的脉络与趋势,淘选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家与作品。200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除了努力达到上述文学史建设的目标以外,还在指导大学本科教学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它的篇幅与结构都比较适合于教学的需要,因而在这三年的使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科建设的逐渐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较新的研究成果。本次修订力图将学界最为前沿的学术思考和研究成果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融汇其中,以期在今后的使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内容方面,此次修订在坚持原版本对于文学史扎实而灵活的论述的基础上,补充和增添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对原版本中存在的部分错别字、表达不太恰当的语句等处进行了细致的校对和修订,确保了较高的版本质量。在体例编排上作了一定幅度的调整,章节目录上进行了必要的扩充和规范化处理,使得全书结构更加合理,层次更加分明,线索更加明晰,体现了重点内容与广博背景知识的深度契合。特别是,本书所有章节的课后思考题全部进行了更换和修改,参考了大量的文史资料,选取了丰富的史料素材,对学界当下关注较为热烈的问题进行深度追问,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在扎实掌握文学史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对于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印象,我们还选取了大量照片、插图,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此次修订在主编刘勇、邹红的主持下进行,张岩、许江、赵焕亭、万安伦、韩冬梅、张弛等均承担了具体的工作,特别是张岩、许江在内容的调整、习题的改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说明,并向他们致谢!最后,特别感谢北师大出版社各级领导对本教材修订的支持,他们的支持也是对广大学生的真情相助。其中赵月华编辑为该书修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付出了更多的辛勤劳动,同样向他们深深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不错,但是书分了三部分装订,长短不一样。感觉是次品。


北师大自编的文学史实在是很有问题,跟北大编的有不少差距。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刘勇编写的,内容很有现代意识。值得阅读


装帧挺好的,简洁大方


北京讲的很详细,有助于对文学理解


即将进行到这一本了。


这本书 就一本 这最好的了 因为不用花很多钱


书还行,有点贵,之前买过,但是质量不好,这两本勉强还行。


梦想和现实有多远呢?我既坚持梦想 也要拥抱现实!


真的不错,应该是正版


为了考研买的,所以对书的内容还是不说了......


很不错,正版值得收藏


发货很快,书很好。是我要买的版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


汉语言文学基础课


帮人买的考研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