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传播学基础

侯健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侯健 编  

页数:

210  

前言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传播在全球的迅速兴起,而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最广泛的观众群和覆盖面。  随着广播影视事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属性的显现,对广播影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广播影视系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广播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影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广播影视高素质人才,是广播影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作为广播影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新的形势要求教材建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高职高专教材应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特点,按照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使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机衔接,全面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材体系。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要包括影视动画、影视广告、新闻采编与制作、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等专业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必将对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领导、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事教育司领导及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内众多同类院校的大力协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师生和读者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教材更加完善。

内容概要

本书本着理论够用、关照实践的宗旨,从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入手,以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为线索,立足大众传播,围绕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及传播效果展开,结合传播学现有的主要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兼顾当今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力求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指导实践。

作者简介

  侯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主任,从事传播学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教育、应用传播学。主讲《传播学理论》《公共关系》《广告心理学》等课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传播及传播学的基本问題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及类型 第二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 第三节 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二章 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传播过程模式 第三节 控制论传播过程第三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第四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二节 组织传播第五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与大众传播相关的几种传播活动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功能 第五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六章 传播者与传播控制 第一节 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内容及类别 第二节 内容的传播手段 第三节 大众传播内容的生产流程第八章 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概述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理论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第四节 新媒介与媒介融合 第五节 媒介组织第九章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 第二节 受众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受众调查第十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效果研究理论第十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奠基人、开创者及主要流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开创者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香农一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更精确地研究传播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第一次采用了物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这也为后来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应该指出的是,香农一韦弗模式描述的毕竟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因此把这个模式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缺乏可行性的。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与“电报发送机——电报接收机”这种电子通信过程不同的是,社会传播的双方往往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香农一韦弗模式缺少反馈要素是其重要缺陷之一。除此以外,由于研究本身仅局限于技术科学的范畴,该模式未能更多地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也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等。二、线性传播模式的优点和缺陷  一般来说,模式的结构越简单就越便于记忆和传播,其影响也就越大。以拉斯韦尔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为代表的一批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对于传播学的研究启发很大。特别是拉斯韦尔模式,它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区分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抓住了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从传播学应用的角度来看,“五w模式”的影响力不可替代且意义深远。  然而,这些线性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缺陷,主要的不足表现在:第一,它们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单向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第二,它们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传播过程只是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传播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