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音乐巨人-与名人一起成长
2012-9
邢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邢艳
220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是贝多芬影响无数后人的名言,也是贝多芬一生音乐之路和顽强精神的写照。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个酒鬼,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所以从小就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无休止地练琴。虽然被父亲逼迫整天练琴的生活非常痛苦,但是小贝多芬还是在音乐中找到了乐趣,“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呀”!精神上的享受竟然成为他继续训练的动力。 贝多芬的音乐成长道路异常艰苦,但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贝多芬5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就公开举行演奏会,10岁开始作曲。他的第一位老师奈佛(Christian Gottlob Neefe,1748—1798)对他的帮助极大,奈佛拓展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并教会了他许多音乐技能,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从这里开始,贝多芬终于逃离了父亲的江湖教育,走上了艺术的正道,但童年的阴影却伴随他一生——愤世嫉俗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粗鲁的言谈举止,再加上天生一副粗陋的外表、矮小粗壮的身材,这位空前的音乐大师也给人留下了偏激和粗鲁的印象。但是他的音乐才华是不容置疑的,奈佛还推荐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Mozart)。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撼全世界。果然,数年后贝多芬就以他的音乐才华征服了全世界的耳朵。 贝多芬的生活同样非常坎坷,在晚年甚至完全失去了听力。他从1796年26岁时便已开始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战胜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源泉。他仍然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钢琴奏鸣曲悲怆》、《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也是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抗争的写照。 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的一个小公寓里,贝多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3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一股群众性的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木为他送别。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展现出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贝多芬的音乐呈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在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能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一生是和命运搏斗的一生。他教会人们面对困难如何学会坚强,使人们领悟到:命运就是会无情地扼杀那些因为偶然失败而向它屈膝投降的人,却永远垂青于屡次失败却仍然与它顽强斗争而不向它低头的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屈服。”这是贝多芬影响无数后人的名言,也是贝多芬一生音乐之路和顽强精神的写照。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然而,童年的阴影却影响着贝多芬的一生——愤世嫉俗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粗鲁的言语举止,贝多芬也给人留下了偏激和粗鲁的印象。虽然用音乐写下了一世的成就,但贝多芬的生活非常坎坷,在晚年甚至完全失去了听力。所幸,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战胜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源泉,为世人展现了自由、热情、奔放的华彩乐章。
天才少年 音乐世家 神童计划 不幸的家庭 拜见名师——莫扎特和海顿 个性独立的青年 初露锋芒 “怪人”贝多芬 初涉爱河 被淋湿的《热情奏鸣曲》 贝多芬与歌德 英雄时代 耳疾——与命运抗争的契机 拿破仑与《英雄交响曲》 又一次无果而终的恋爱 永恒的辉煌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欢乐颂》 痛苦的晚年生活 争夺侄子的抚养权 不成器的侄子卡尔 《欢乐颂》——乐圣的最后一曲 永辞人世 附录1 贝多芬年表 附录2 贝多芬名言
版权页: 插图: 可惜好景不长,小贝多芬4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小贝多芬就诀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温馨的生活,他不得不开始面对经常酗酒过度的父亲。虽然跟祖父一样也是宫廷乐手,但是父亲对于小贝多芬来说却更像是一场噩梦。 为了利用具有音乐天分的小贝多芬赚钱,粗鲁的父亲把他当做神童一般地炫耀。只有4岁的贝多芬,还没有享尽父母的爱抚和温情,却很早就开始承担赚钱养家的重担,这真是一幕悲惨且残酷的事实。 父亲总是非常严厉地对待贝多芬的学习,从4岁开始,他就不得不整天地坐在大键琴前,或者用一把提琴,进行着无休止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满身稚气的贝多芬还承受不了这样繁重的练琴任务,听到外面小朋友玩耍的嬉闹声,贝多芬多么希望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啊!有时,放在键盘上的小手指就情不自禁地停住了。 每到这时,父亲就粗暴地向他大叫:“手指不要停下来!”甚至有时还以木鞭抽打;小贝多芬弹错的时候,父亲甚至会打他耳光。 这一天,在一家普通的小酒馆里,老板娘朗姆夫人乐呵呵地挪动着身躯在柜台边忙碌着。波恩城里的人大多都热情好客,并且喜欢结交朋友,闲暇的时候就会跟朋友来酒馆喝上一杯,所以朗姆夫人的生意还不错。 忽然,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了,进来了一个摇摇晃晃的身影。 “哦,天哪!又是他!”朗姆夫人一下子皱紧了眉头,抬头看着这位不受欢迎的客人。他每次来都会喝得酩酊大醉,满身酒气地离开酒馆,一点儿也没有普通酒客该有的温和和节制。最让朗姆夫人气愤的是,他总是喝完酒却说身上没有钱,只能赊账。似乎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等待暮色降临,然后去酒馆狂饮到天亮。 他就是小贝多芬的父亲——约翰·贝多芬。 约翰·贝多芬虽然也是一位宫廷乐手,但是音乐造诣却平庸无奇,并且性格喜怒无常,粗暴乖戾。 “嘿!约翰,今天喝酒带钱了吗?口袋里又空了吧?”坐在旁边喝酒的杰克大叔是一个爽快的人,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
《与名人一起成长:音乐巨人:贝多芬》属于名人传记系列,取名为“与名人一起成长”,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中小学图书项目,以及一般的低龄大众书市场。丛书精选目前各学科领域,如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为人所耳熟能详的人物,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其辉煌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