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2012-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伟光
222
132000
无
社会需要这种正能量近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感动”这两个词越来越经常地同张丽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一位平凡的80后青年女教师在5月8日这天,用被碾压在车轮下、双腿截肢的昂贵代价,换来了两个孩子的安然无恙和他们家庭的幸福,仅这件事,足以让人心灵震撼,感动落泪。“感动”的力量不只在于使人钦佩,更在于促人行动,因为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接力传承。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张丽莉老师的感人事迹,《光明日报》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师德,感动中国》一书,用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多角度、完整地记录张丽莉老师平凡的动人故事,她的亲人、朋友、学生对张丽莉的介绍和看法,以及有关专家、参加采访媒体的评论和感言等内容。书中故事催人泪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民教师忠诚教育的情怀,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展现了时代的风采,充分表明在当今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多变的条件下,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仍然是社会主流、时代主流,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体现为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精神引导,张丽莉老师正是用自己的善行义举,用自己在生死关头展现的大爱壮举,诠释着“最美”精神,激发了更多人心中蕴藏的向善因子,也教会我们用最本能的善写就最有意义的人生。“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成大,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就是要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平凡壮举,展现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用爱唤醒爱,用爱回报爱,给人以更大、更多的精神力量,鼓舞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这种正能量体现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危险来临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那是点点滴滴的师德积聚在学生最需要时刻的必然迸发。这种看似平凡之中凝成的师德,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有的本色品格。她用自己平日里的关爱学生、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位,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用平凡执着感动、感染了许多人,以对教书育人事业的赤诚,以对学生发自心底的爱,诠释着师者的崇高,完美地诠释了师者的爱与责任,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鲜明、生动的精神榜样,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一个好人做了好事社会要叫一声好,这是媒体应该代行的事情。作为最先报道张丽莉事迹的中央级媒体,《光明日报》这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特别是知识界的优秀典型。这也表达了《光明日报》的一个办报理念:就是要通过各条战线的典型特别是知识界典型人物的报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要在弘扬主旋律中体现办报特色。《光明日报》将以本书的出版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报道,发现和报道各条战线代表中华美德、时代精神的典型,不断唱响道德建设主旋律,在全社会推动进一步形成崇尚光荣、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和生动景象。《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师德,感动中国》一书写的是平凡,传递的是大爱,集中展现了张丽莉老师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她的奉献,真诚、无私而又彻底,平凡而又伟大。不愧为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完善的人格。“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时代楷模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需要这种正能量。何东平光明日报社总编辑2012年8月7日致全国教师的一封信各位教育战线的同仁们:大家好!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地祝福大家:节日快乐!也真诚地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与鼓励!是“教师”这支优秀的队伍历练了我、培养了我。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感谢国家政府给予我“全国优秀教师”的殊荣。其实我只是教师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分子。全国每一位教师都是光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笔端流淌过一本本作业,书写着执着与敬业;口干舌燥却诲人不倦,诠释着真知与博爱;爱生如子无微不至,演绎着无私与奉献。粉笔染白双鬓、岁月黯淡双眸,但师者依然用微笑守望着桃李芬芳、期盼着栋梁建功立业。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我将学生推向一边,而自己却承受着病痛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摧残。我知道还有无数的无法想象的困难在等着我,但我不后悔!是身为人师的本能让我挺身而出,是身为人师的责任让我奋不顾身!在危难的瞬间,每一位深爱她的学生的老师都能做到保护学生,都能做到像母亲一样保护孩子。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宝贝们”。我想,在当今社会,师者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用一颗师爱的心授以真知,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用博爱的世界观以行导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一切就是一个字:“爱”。而我也正像无数的师者一样在践行着,努力着。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传承爱:爱身边的人,懂得感恩;爱社会,懂得创造;爱国家,懂得承担历史责任与使命!曾经也是教师的父亲教导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这颗上进的种子伴我成长和前行。有人说我是“英雄”,有人评价我“大爱无疆、师者风范”,还有无数的荣誉称号。我想说:努力履行每一件老师的职责,就是不平凡;兢兢业业每一年就是伟大。我依然是我,一朵默默美丽的茉莉花,我愿与大家同行,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同仁们关爱学生,也关爱自己;努力工作,也要爱惜身体!祝工作顺利,健康平安!张丽莉2012年7月18日致谢
朱伟光所著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探访了舍己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学校、家庭、朋友,深入了解了一个平凡的教师,在临危义举的背后,蕴藏着怎样强大的善良和爱心。通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每一点滴的闪光,还原一名受人尊敬的好教师在教育战线上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爱生如子的她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老师那里能体会到父母般的关爱;不惧风险地尽责,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一以贯之地奉献,刻苦钻研业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她为教师立范、为社会立标、为世人立信、为人性立尊。
朱伟光
现任光明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主任、黑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硕士生导师。1998年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光明日报社授予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1998~2003年,连续六年获光明日报编委会年度总编辑奖。
第一章 美在刹那间永恒
第一节 舍生忘死父母心
那时茉莉花开
第二节 挽留“瞬间的美丽”
一、与时间赛跑
二、我们用掌声送别您
三、两座城,一条心
四、如果再重来,你会怎样?
五、她的爱,难以言表
第三节 用我们一个家庭的不幸换四个家庭的幸福,我不后悔
一、爸,我腿疼
二、大威,咱们离婚吧
第四节 生命和双腿,哪个更重要
一、“谢谢大家”
二、“我还能当老师吗”
三、“活着真好”
第二章 心怀师爱,温暖你我
第一节 不倾城,不倾国,只倾尽所有去爱
一、“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还有我们”
二、第一次家长会
三、痛彻心扉的那段日子
四、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意外”
第二节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一、因表扬惹来的“嫉妒”
二、丽莉与“国旗手”的故事
三、从“学年200”到冲击“中考状元”
四、不抛弃、不放弃
五、“老师的评语比我们写的字都多”
第三节 师爱是剪不断的“脐带”
一、一个学生的“道歉”插曲
二、“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100元钱延续的希望
四、“今天的瞬间”重复了“昨天的故事”
五、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四节 有你们,才有真实的喜怒哀乐
一、丽莉日志中的“爱生”情结
二、丽莉老师来信了
三、看到丽莉的信,孩子们沸腾了
四、恍如隔世的重逢
第三章 敬业爱岗,大爱无言
第一节 “当老师是我一生的愿望”
一、“三尺讲台,是我梦想的地方”
二、“我这辈子就当老师”
三、“相依为命”的承诺
四、“最美茉莉”在悄然绽放
五、如愿以偿,初出茅庐的丽莉有些迷茫
第二节 “最好”是一种坚持
一、初为班主任的困惑
二、“拼命三郎”的努力
第三节 师者,父母心
一、深情中裹着的“师者心”
二、当“榜样”遇到“英雄”
三、病房里放不下的“师生情”
四、“为了这份爱心,我给孩子们保驾护航”
五、“爱”是一种抉择
六、为人师者,亦是父母
第四节 抉择中有一种向善的力量
一、用无悔的选择收获金色的人生
二、奖章 背后,是“师德”在闪光
三、用“爱”与“善”点亮心灯
第四章 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第一节 瞬间的抉择是人最真的本性
一、细节 成就爱情
二、婆婆眼中的好“闺女”
三、“别样”母女情
四、做温暖他人的自己
第二节 松薄云天有深根
一、母爱的缺失让她格外珍惜幸福
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三、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第三节 用大爱,为世人上课
一、“那一瞬间,她来不及思考”
二、本能的背后
三、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伸出援手
四、伤痛过后,她以微笑示人
五、有了坚强,以后的路才好走
六、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第四节 一位英雄,一座灯塔
一、“学生的生命跟我自己孩子的生命一样重要”
二、点亮道德灯塔,重塑社会尊严
三、社会呼唤更多“张丽莉”
后记
第一章 美在刹那间永恒“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人们把张丽莉称为最美女教师,是因为“至善方能至美”。美是智慧的化身——其实高于智慧,因为它无需任何解释。第一节 舍生忘死父母心2012年5月8日,一个人的名字注定被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所铭记、所感动,她的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中国。有人说,她感动了一座城;也有人说,她感动了一个国家。熟悉的脸孔与陌生的脸庞不断汇聚在医院,网络上的牵挂如潮水般奔涌,这些关注都源自一次事故。面对突如其来的客车,她“本能”地推开处于危险之中的学生,用身体拯救了两名学生的生命,而代价则是永远地失去了双腿。其实,那一刻她的“本能”可以让她安然无恙……那时茉莉花开“我叫张丽莉,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你们就记住,我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23岁的张丽莉那段富有意味的自我介绍,让很多人直至今日记忆犹新,记住了这个自称是“美丽的茉莉花”的新老师。瞬间的壮举2012年5月8日,20时30分,夜幕下的佳木斯早已路灯闪烁。第四中学校门口车来车往,宽阔的马路上不时有大货车驶过,越来越多的家长聚集在出口处,等待着孩子放学。“丁零零……”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结束晚自习的学生鱼贯而出,操场上、校门口顿时嘈杂起来。“妈,晚上吃什么啊,我都饿了?”“最近你玩游戏了吗?”孩子看见父母的撒娇声,小伙伴搂着肩膀放肆的聊天声,在一瞬间点燃了整个校园。在这群如出笼的小鸟般快乐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因为校舍装修,暂借此处上课的第十九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看着点车,小心点。”初三三班班主任张丽莉像往常一样,拉着学生的手慢慢地走出校园,同学们簇拥在她周围,有说有笑。双眼闪烁笑意的丽莉不会知道街道上有怎样的厄运在等待着她。时间闪回到一个小时前的亿达巴士公司,这家公司承担了第十九中学学生上下学的接送任务。司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进了汽车驾驶室,马达被发动后发出“突突”的声音。肖月艳熟练地坐上驾驶座椅,头脑中想着什么。“刹车最近不太利索。”她嘀咕着。“没事,也不跑远道儿。”在自我安慰中她将客车驶向了马路。“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肖月艳的自负与失职注定将酿成一场大祸,而她事后的泪水怎么也无法挽回他人的双腿。客车驶近胜利北路的第四中学,缓缓停靠在一旁。肖月艳的车在头车的后面停下,但是她并没有熄火,显然,这样方便随时启动。校门口等待的人群开始不断增多,路上不时驶来的车辆让马路显得并不宽敞。“最近挺忙的啊?”在这辆并未熄火的车上,肖月艳干了另外一件麻痹大意的事,她与一位熟人聊起了天。寒暄的热情使她丝毫感受不到灾祸即将来临。在聊天中,司机原本放在操纵杆旁的腿,无意中碰到了变速杆,本已发动的客车瞬间蹿了出去。慌乱之中,本打算采取制动措施的肖月艳却一脚踩在了油门上,加速的客车如一头发疯的公牛般冲了出去,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惨剧发生了。20时36分左右,肖月艳的客车快速撞击到前车,巨大的惯性迫使前车向前驶去。正带领学生出校门的张丽莉猛地发现蹿来的客车,向前一跃,奋力推开身旁两名学生,而自己却倒在了无情的车轮之下。肇事车辆在惯性的作用下,又陆续撞上了同向的一辆依维柯客车和一辆本田轿车,经过一系列的撞击之后才缓缓停下。而在它后面的血泊中则躺着张丽莉等5名师生。“快点救人,快打120!”人群中的喊叫声,使几名被吓得愣在原地的学生回过神来,跌跌撞撞地跑进校园去报信。昏暗的校门口乱作一团,只有校门口的监控录像还“冷静”地记录着一切。“快救救老师,快救救老师!”顺着学生的哭喊声赶到出事地点的几位老师都惊呆了:丽莉老师的双腿被客车碾压后,牛仔裤已经严重破损,腿上的肉外翻着,双腿已经浸泡在鲜血之中。胳膊上满是划痕,脸上也流着血。在她不远处的几名学生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但显然张丽莉是最严重的。“当时丽莉老师已经伤得不成样子,到处是血,学生们围着老师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李金茹老师每当想起现场的情形都抑制不住伤心的泪水。她怎么也不愿相信躺在血泊之中,危在旦夕的人是她朝夕相处的好姐妹、好朋友和好同事。“丽莉老师当时面对着车,离学生有1米多远,如果想躲,闪一下就行了。”张老师的“本能”其实也可以选择让自己安然无恙。从学校里跑来的老师越来越多,看到车祸现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为了方便救护车救治,许多人自愿维持起了现场。躺在地上的张丽莉早已因为撞击而昏死过去。那些目睹眼前一幕的人们,久久地不愿离去,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注视着这位英勇的教师。几乎是同时,佳木斯市120急救中心求救电话的铃声急促响起:“在第四中学门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受伤了,请求救助!”810和821号救护车接到指令后迅速驶向事故地点。“大家闪一闪,闪一闪。”120急救车驶进现场,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分开人群小跑到5位受伤者身旁。来到现场,主治医师姜春萍立刻检伤分类。张丽莉平卧在地上,秀气的脸上越发的惨白,长发散在地上,两条腿的上端已经明显变形。救护人员小心翼翼地为张老师止血和包扎,并将已经严重变形的双腿固定好,迅速进行了快速补充血容量治疗。经过初步处理后,张丽莉和其他伤者被抬上两辆救护车,在鸣笛声中渐行渐远。黑夜中,红蓝闪动的光芒让人心寒,划破夜空的不只有尖厉的车笛声,还有远去的哭喊声和那些期盼奇迹发生的眼神。第二节 挽留“瞬间的美丽”一、与时间赛跑120急救车在马路上飞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躺在担架上的丽莉老师一动不动,那双大大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嘴唇没有了血色。救护车很快驶进了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将已经昏迷的张丽莉送进手术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孩子们没事吧?”张丽莉老师在休克中间唯一清醒的瞬间说了这句话。望着眼前的丽莉,李金茹老师泪如雨下。“你放心吧,学生们都没事……”还没来得及多说一句,张老师再次失去了意识。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让一让,让一让!”张老师的担架径直推进了手术室,里面的专家早已准备好,手术室的大门随即被紧紧地关上。一道门阻隔了人们的视线,但却不能阻隔门外的挂念。不断赶来的市民默默地站着,偶尔有人窃窃私语,此时的安静让人觉得可怕。23时30分,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实施了“急诊双下肢高位截肢术”的张丽莉老师暂时稳定下来,生命体征平稳。但是她那修长的双腿再也无法复原,每天饭后半小时的站立腿部塑形法可能也永远无法再运用了,更为残酷的是她自己还浑然不知。“昨天,在第四中学门口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辆失控的大客车撞向放学的学生,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将学生推到一边,自己被无情地碾压在车轮下。”“5月8日,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挤满了刚刚放学的学生。原本停在路旁等待接学生的汽车突然向前蹿去。车旁的张丽莉向前一扑,一拉一拽,两名学生获得了新生。而她,永远失去了双腿。”……一时间佳木斯当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纷纷刊发新闻播报张丽莉老师的英勇事迹,而从5月11日开始,一则“女教师车祸瞬间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消息,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网站和微博中热传,问候病情、祈求平安,网民的热情被空前地调动起来。张丽莉一夜之间成为了网民心中共同的“最美女教师”,她的“舍身一推”不但感动了黑龙江的人民,也逐渐被祖国各地的百姓所知晓。爱心的传递,无法代替病情的好转,“最美女教师”的生命时刻在受到威胁。“她的病情十分复杂,涉及多学科、多系统,需要多几个专家会诊。”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院长曹洪涛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教授赶到佳木斯,与当地专家共同为张老师会诊。偌大的会议室内,专家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CT片,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断裂处,不时地比画着,小声地交流。“前期诊断准确,治疗及时,为下一步治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今后3~4天内是并发症高发期,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二要时刻注意并发症的发生;三要加强基础护理。”专家的话再次拨动了许多人本就敏感的神经。未来3天会怎样?张老师能度过并发症高发期吗?病房外的家人如热锅上的蚂蚁不住地打听着会诊的消息,而关心“最美女教师”的人又何止她的家人……急救室外的走廊里人们来了又走,地上的鲜花却越聚越多。走廊长椅上常常坐着一些慕名而来的人,他们隔着重症监护室外面的大门向里面张望,即使什么也看不见,仍然执着地等待着,期盼能看见张老师或者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病情严重,张丽莉老师必须马上转院。“2012年5月12日,接到医院电话,张老师病情危重,要紧急去佳木斯会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等一行人当天下午赶至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伤得太重、太多、太复杂了,完全出乎意料。”赵主任一直都忘不了刚见到张丽莉老师时的情景。“病情比较严重,存在较多的风险,我认为必须转院。”在紧急会议上,各位专家分别发表了自己对张老师病情的看法。“转院虽然风险很大,但是处理及时,对张老师未来的病情有好处。”为了尽一切可能拯救张丽莉的生命,在一番讨论之后,专家组给出了统一的结论,将张老师转往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病人目前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转运风险怎样降到最低?”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会议室内对转运风险进行着反复评估,制订了几套相关方案,确保万无一失。紧接着,各个部门都飞速地运转起来。这是一场竞技,比赛的对手是时间,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二、我们用掌声送别您“张老师要转院了,是真的吗?”电梯口一位学生家长焦急地问着护士。听说张老师要转院的消息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的电梯口和门口不断聚集更多的人。有的靠在墙边,有的坐在椅子上,有些人脸上明显带着倦意,不时会困得点点头,但是当听到电梯门开启的声音时,又会立刻精神起来,人们太想看一眼心中的“好老师”。5月12日23时,张丽莉老师被推上了事先安排好的救护车。赵鸣雁坐在她的旁边,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关切地注视着跳动的仪表。在监护车内主任医师陈宇正在调兵遣将,分工部署。杨丙富负责呼吸机的使用和生命指征的监护;于晓鸥负责呼吸道的管理;杨宝玉负责观察尿样、胸腔闭式引流液量、胃肠减压液量的变化;周雅娇负责观察三个输液泵的用药情况和做好给药准备;陈宇则密切观察张丽莉的病情变化,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置。“张老师加油!”“好人一生平安!”在张丽莉父亲张爱东和张丽莉的同事所乘坐的车外,很多人向车内投来关切和焦虑的目光,还有人自发地喊起口号和鼓掌,为张老师和她的家人鼓劲。人们的情感是简单而真挚的,即使张老师仍然紧紧地闭着双眼,根本无法听到,他们也希望祝福可以抵达她的内心深处,为她换来平安。客车上的家人双手合十,感谢大家的关心、安慰,泪水却不自觉地在眼眶中闪烁。伴着祝福,伴着期盼,汽车的发动机开始启动,车队驶离医院。似乎在沉睡的张老师怎么也无法知晓,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反应都深深地牵动着那些关爱她的心。因为爱,她付出了双腿,甚至可能更多。因为爱,人民也开始更相信人间真情。爱,在这一刻被不断传递。“根据监护数据显示,生命指征基本平稳。”看似顺利的开局,预示着美满的结局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12年5月8日,张丽莉为救学生而身受重伤,致使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记者站的记者们被张丽莉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为表达对张丽莉老师的敬意,秉承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完成常规采访任务的同时,光明日报社黑龙江记者站的记者们连日来深入到佳木斯、大庆、哈尔滨等地,对张丽莉老师的同事、学生、亲人、邻居等身边最亲密的人进行了更加细微的采访,挖掘了一大批鲜活的一手资料。每一次看着关于她的新闻、资料、图片都忍不住流泪,每一次采访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探讨张丽莉的事迹都被她高尚的人格所震动。光明日报社黑龙江记者站积极捕捉盲点,不为著书立传,只为再现一个平凡、真实的张丽莉,只为让更多的人感受一位“平民英雄”的心灵成长轨迹,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了不起的80后教师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此同时,张丽莉的事迹,也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度关注。由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光明日报社驻黑龙江记者站首度合作编纂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师德,感动中国》一书。 本书的编纂得到了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佳木斯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佳木斯市委宣传部给本书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原始照片,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得到了张丽莉的工作单位,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拉锯战式的采访过程中,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负责同志,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之际,还能够积极组织、安排采访,在此表示谢意。还要感谢本书的众多被采访对象,包括张丽莉的邻居孙玉梅女士,佳木斯职教集团刘连荣部长、教师周艳秋、孟凡森,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校长殷春霞、副校长靳艳萍、老师秦楠、王筱芊,张丽莉的学生张佳岩、张雪冬、张旭等,大庆师范学院老师王全、楚丽丽等,他们在百忙之中接受记者的采访,为本书提供了张丽莉工作和上学期间最鲜活的事例。 要特别感谢的是为本书提供宝贵思想源泉的专家、学者们,他们让本书在展现张丽莉精神风貌的同时又拥有了更加丰厚的理论升华。他们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亓鹏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爱丽,黑龙江工程学院申林,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爱书,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李晓杰,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陈静,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郑莉,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姜军,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徐建成,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温恒福,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蔡颖等。在此,向所有为本书的编纂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本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完成。 本书的具体分工如下:光明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主任、黑龙江省记者站站长朱伟光负责全书的内容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琳负责全书的策划工作;黑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孙博负责全书的计划推进和部分章节的采写和编辑工作;黑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邵诚诚、毕德鹏、石芳萍、毕玉双、康代旺分别参与到本书采写、编辑、整理等各项工作中。另外,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记者站记者朱伟华、张士英,黑龙江大学2009级新闻学研究生由晓雪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素材和建议,特此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辑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期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作者 2012年7月
在当今社会,师者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用一颗师爱的心授以真知,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用博爱的世界观以行导行。——张丽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一个好人做了好事社会要叫一声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时代楷模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需要这种正能量。——何东平,《光明日报》总编辑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高尚师德,感动中国》编辑推荐:从张丽莉决定做教师的那天起,她就决定把一切都给予学生。危难来临时刻,向前一步或退后一步的选择,考量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我们用一本书,来展现这个高贵灵魂的使命,感受她带给世人的鼓舞和希望,再现这位真实而平凡的女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的执着。
在当今社会,师者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用一颗师爱的心授以真知,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用博爱的世界观以行导行。——张丽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一个好人做了好事社会要叫一声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时代楷模的榜样引领作用。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需要这种正能量。——何东平,《光明日报》总编辑
无
最美的外表,最美的灵魂,师魂的真正体现---张丽莉。
唤醒我们麻木的心,让人间多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