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曾国藩家书精粹

龙子明 选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

龙子明 选编  

页数:

238  

字数:

262000  

前言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主张富国强兵,倡导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文章独具丰姿,门生故吏遍天下。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努力实践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一生的理想。《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高度概括说:“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在许多家书中反复强调了谦逊、戒骄、宽容,主张“敬恕”。“君子不器。”“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几千年前孔子主张的东方君子的美德,包涵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君子,首先要有道德,有技能,因而社会适应性强;第二是践履道德;第三是以道交友,从道而不从利。孔子的这些关于君子品性的阐述,在曾氏的家书上,再一次得到深刻的印证。本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曾氏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书籍目录

道光年间在京为官时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与父母书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祖父书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与父母书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与父母书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与父母书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与父母书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与国荃国葆书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初十日与诸弟书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与诸弟书咸丰与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时期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与诸弟书 咸丰五年二月二十九日与诸弟书 咸丰五年三月二十日与诸弟书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与诸弟书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与纪鸿书 咸丰七年正月十八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七年九月初八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成丰七年十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七年十月十五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与国潢国葆书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与纪泽书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与纪泽书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与国潢国葆书 咸丰八年九月十二日与国潢国葆书 成丰八年九月二十八日与纪泽书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与纪泽书 成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与纪泽书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与诸弟书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与纪泽书 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九年六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六月十九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与纪泽书 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五日与国潢国荃书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与季弟国葆书 成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与国荃国葆书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六日与国荃国葆书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四日与纪泽纪鸿书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与纪泽纪鸿书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与国荃国葆书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与纪泽书 同洽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元年三月二十七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与国荃国葆书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二年八月初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九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二年九月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十月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三年四月初九日与九弟国荃书同治年间镇压捻军时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九日与纪泽纪鸿书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与纪泽书 同治四年十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四年十月初五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四年十月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五年二月十八日与纪鸿书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与纪泽纪鸿书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五年七月初六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与纪泽纪鸿书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与纪泽书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与纪泽书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与纪泽书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同治年间办理天津教案时期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与纪泽书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与四弟国潢书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七日与纪泽书 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与纪泽书 同治八年三月廿四日与纪泽书 同治九年三月十九日与纪泽书 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与纪泽书 同治九年八月廿九日与纪泽书 同治十年正月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十年四月初七日与国潢国荃书 同治十年五月初十日与国潢国荃书

章节摘录

儿身体同往常一样。新年应酬太繁多了,几乎每天都应接不暇。您的儿媳和孙儿孙女都平安。正月十五接到四弟、六弟的来信。四弟想带季弟跟随汪觉庵先生学习,六弟想带九弟到省城去读书。儿考虑到大人家事烦琐,肯定不能时常在家塾照管各位兄弟;而且四弟天分不高,绝不能一日无师,讲书改诗文,千万不可耽搁一课。愿请堂上大人依从儿等的请求,就命四弟、季弟拜觉庵先生为师。学费儿将在八月寄回来.两位弟弟自己必定会加倍发奋努力。六弟实在是不羁之才,乡间孤陋寡闻,不足以启其见识,树其志向;再说少年英锐之气上进之心不可久挫。六弟不能入学,已经受了挫折:想进京又被我阻止了,受了挫折;如果再不许他去省城读书,也太压抑他的上进心了吧?恳求堂上大人依从儿等的请求,就让六弟、九弟到省城读书。费用,儿二月里寄二十两银子到金竺虔家里。全家和睦则福自生。如果一家之中,兄长有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有求于兄长而兄长没有不答应的,和气蒸蒸而家运不兴的,还没有过;反之而家运不败的,也从没有过。恳求大人仔细体察儿的志向就此信敬禀叔父大人,就不另外写信了。六弟将来一定能为叔父振兴家业.也能为我们家族光大门第,可喜可贺。谨述一二、余容续禀。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祖父书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二月十九日,孙发第二号家信。三月十九日发第三号。交金竺虔.想必五月中始可到省。孙以下阖家皆平安。三月初六日奉上谕,于初十日大考翰詹,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考试。孙初闻之心甚惊恐,盖久不作赋,字亦生疏。向来大考,大约六年一次。此次自己亥岁二月大考,到今仅满四年,万不料有此一举。故同人闻命下之时无不惶悚。孙与陈岱云等在园同寓。初十日卯刻进场,酉正出场。题目另纸敬录,诗赋亦另誊出。通共翰詹一百二十七人,告病不入场者三人,病愈仍须补考。在殿上搜出夹带比交刑部治罪者一人,名如山。其余皆整齐完场。十一日皇上亲阅卷一日。十二日钦派阅卷大臣七人,阅毕拟定名次进呈。皇上钦定一等五名,二等五十五名,三等五十六名,四等七名。孙蒙皇上天恩,拔取二等第一名。湖南六翰林,二等四人,三等二人,另有全单。十四日引见。共升官者十一人,记名候升者五人,赏缎者十九人。孙蒙皇上格外天恩.升授翰林院侍讲。十七日谢恩。现在尚未补缺,有缺出即应孙补。其他升降赏赉,另有全单。湖南以大考升官者,从前惟陈文肃公,一等第一以编修升侍读,近来胡云阁先生二等第四以学士升少詹,并孙三人而已。孙名次不如陈文肃之高,而升官与之同。此皇上破格之恩也。孙学问肤浅,见识庸鄙,受君父之厚恩,蒙祖宗之德荫,将来何以为报!惟当竭力尽忠而已。金竺虔于昨二十一日回省,孙托带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项戴二座.阿胶一斤半、鹿胶一斤,耳环一双。外竺虔借银五十两,即以付回。昨天竺虔处寄第三号信,信面信里皆写银四十两。发信后渠又借去十两,故前后二信不符。竺虔于五月半可到省。若六弟、九弟在省,则可面交:若无人在省,则家中专人去取,或诸弟有高兴到省者亦妙。今年考差大约在五月中旬,孙拟于四月半下园用功。孙妇现已有喜,约七月可分娩。曾孙兄弟并如常。寓中今年添用一老妈,用度较去年略多。此次升官,约多用银百两。东扯西借,尚不窘迫。不知有邯郸报来家否?若其已来,开销不可太多。孙十四引见,渠若于二十八以前报到,是真邯郸报,赏银四五十两可也。若至四月始报。是省城伪报,赏数两足矣。但家中景况不审何如,伏恳示悉为幸。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粹》编辑推荐: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主张富国强兵,倡导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文章独具丰姿,门生故吏遍天下。《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曾国藩家书精粹 PDF格式下载



好书就是好书,不用多说,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