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先锋派散论

(美)理查德·墨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理查德·墨菲  

页数:

276  

译者:

朱进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先锋派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多维而深度的研究。作者把后现代理论对我们所理解的先锋派发起的挑战推到了顶点;评估了先锋派对当代文化以及后现代理论家(例如詹明信、利奥塔和哈贝马斯)所具有的重要性。书中重新思考了卢卡奇、布洛赫、比格尔就先锋派所做的经典而系统的阐述。作者借助讨论马尔库塞、阿多诺和本雅明来研究艺术与政治间的关系。这一跨学科工程为现时有关后现代性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再考察。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理查德·墨非 译者:朱进东

书籍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第1章 先锋派理论第2章 重写推论世界:革命和表现主义先锋派第3章 先锋派的反话语:詹明信、巴赫金和现实主义问题第4章 歇斯底里诗歌理论:表现主义戏剧与情节剧想象第5章 卡夫卡的假想照片: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对话式相互影响(《变形记》)第6章 魏玛无声电影与表现主义:表象的非稳定性和《卡利加里博士的密室》中的反对话语第7章 结论:后现代主义与先锋派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6章 魏玛无声电影与表现主义:表象的非稳定性和《卡和加里博士的密室》中的反对话语狂欢欲:表象与话语在先前一些章节中,我根据表现主义所创造的种种反对话语描述了表现主义先锋派的功能。像在第2章中看到的,这些激进话语所具有的特点,并非它们明显采纳一种实用主义的“革命”、“政治”的批评,而是试图使这种批评的形式具有“反叛的”开放性,“反叛的”开放性破坏话语意向的稳定性,并且(与符合习俗的有机作品形成对照)否认读者具有认知固定性观念和概念闭合。考虑到表象的“经典”模式的权威相应地不太在于表象的“经典”模式对事件、对象和人物的描述具有明显意识形态的特点,而倒完全在于另一维度,这一点证明是一种极为适当的回应。它恰恰牢牢植根于表象系统本身作为一种组织接受者经验手段的结构之中。因为,经典表象中几乎难以觉察和无人挑战的权威氛围源自氛围的建构所特有假象式的本质:权威氛围创造叙事、意味和话语的同一组织,诱使读者或观众适应它的权力结构,使他们间接享有它所产生的一致性、全知和控制的观念,而同时把自己假扮成一个透明和“客观的”世界的窗户。和历史先锋派一样,表现主义的反对话语因此通过以欺骗为目标且以解构构成经典表述的经验组织基础的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手段着手揭露虚假权威。不是用一种能被一致地“把握”的形式来描述现实,表现主义的话语组织现在具有它基本非稳定性和概念控制的问题之特点。如果,威廉明娜时期具有失范的标志,具有深层认识论和宇宙论危机观念的标志,那么,与其说表现主义先锋派试图产生控制和稳定的虚假观念(例如它在这样做时或者借保守地复制人们所熟悉事物的外在假象且这一假象恰恰总是貌似真实的,或者相反通过躲进乌托邦主义和升华而主张审美控制),不如说表现主义先锋派“依然进一步撕下”(如布洛赫所言)意识形态面具,并且意识形态面具总是试图凭借这样的手段整理经验,即赋予经验有机整体的氛围或一种栩栩如生的解释——卢卡奇称作“盖住”的过程。


编辑推荐

《先锋派散论:现代主义、表现主义和后现代性问题》是“先锋派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之一,对先锋派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多维而深度的研究。全书共分7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先锋派理论”“重写推论世界:革命和表现主义先锋派”、“先锋派的反话语:詹明信、巴赫金和现实主义问题”、“歇斯底里诗歌理论:表现主义戏剧与情节剧想象”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先锋派散论 PDF格式下载



很新颖,是理论研究的必备资料


此书翻译得实在太差可惜好书了!


翻译得真的不堪入目,我耐着很大的性子都没读下去两页。用不着最好还是别买,买原版的会好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