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本卷

宋林飞 主编,潘清,刘舒曼 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林飞 主编,潘清,刘舒曼 编著  

页数:

225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是江苏学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文化的“软实力”价值日益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发掘和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此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内容概要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参照“八荣八耻”的叙述,分为“爱国”、“民本”、“勤俭”、“仁爱”、“慈善”、“诚信”、“修身”、“气节”、“忠孝”、“荣辱”共十卷。每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概论部分对该卷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民本卷》分册。

书籍目录

总序上篇 概论 一、中国民本思想的萌生与确立 1.我国民本思想的萌生 2.春秋时期诸子学的奠基者均信奉民本论 3.先秦民本论的主要内容 二、民本论从汉代至明代的曲折发展 1.民本论在汉代被确立为国家统治思想的组成部分 2.民本论在唐代被部分法制化 3.为民请命的“清官”思想在宋明的发展 4.明代中叶之后社会批判思想的发展 三、近代与当代新民本论的孕育、产生和发展 1.早期启蒙思想家新民本论的思想萌芽 2.近代君主立宪主义者的新民本论 3.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新民本论的借鉴与发挥中篇 故事 一、先秦东汉故事 李冰父子:浇灌出天府之国 董宣:执法当如强项令 二、唐代故事 魏征:犯颜直谏为民生 段秀实:不畏强梁段太尉 杜甫:醉里眉攒万国愁 柳宗元:一生襟抱未曾开 三、宋元故事 范仲淹父子:先天下之忧而忧 苏轼:湖山有情也忆君 真德秀:忧国忧民真儒者 黄道婆:衣被天下 王祯:以农为本 张养浩:鞠躬尽瘁为黔首 四、明清故事 朱橚:著得《本草》救荒年 周忱:公心体国,藏富于民 于谦:独留清自在人间 海瑞:模范官僚,何如刚峰 潘季驯:大河安澜 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 郑燮: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近现代故事 林则徐:荷戈西戍一老兵 魏源:末世惊风雷 郭嵩焘:流转百世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王韬:不作人间第二流 武训:千古奇丐,万世之师 杨斯盛:实业报国,毁家兴学 晏阳初:为平民鼓与呼 梁启超:近代思想的先行者 朱庆澜:爱心育人,慈心济世 周恩来:吾貌虽瘦,必肥天下 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 孔繁森:一团不熄的火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两汉名言 三、魏晋南北朝名言 四、唐代名言 五、两宋名言 六、元明清名言 七、近现代名言后记

章节摘录

  嘉定六年(1213年)十一月,真德秀受职为秘阁修撰,实授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当时江南东路遭受了严重的旱蝗灾害,其中尤以广德、太平两军州最为严重。他到任后,首先是赈灾,分别派遣官员到管区其他州县办理荒政,并亲自到灾情最严重的广德、太平,协同当地官员到民间察看,并授予当地长官开仓救灾的权力,从而使灾民得到了及时解救。当他完成救灾使命,离开广德时,当地百姓数千人送至郊外。有人指着道旁的坟墓哭泣着告诉他,这些是往年饿死者的墓地.若无真公,我辈早已相随入此矣。  接着,真德秀又下令废除了太平州私自创设的大斛,减轻了官府和地主对农民的超额剥削。在任期间,真德秀还弹劾了新徽州知州林琰、宁国知府张忠恕贪污赈灾米的罪行。自此以后,真德秀的政誉更为提高。原来那些讥笑他为腐儒的言论,顿时烟消云散。  真德秀于嘉定十年至十二年(1217-1219年)首知泉州,绍定五年至端平元年(1232-1234年)再知泉州。  庆元(1195-1200年)以前,泉州港田赋丰足,舶货充羡。庆元以后,吏治败坏,地方官吏(包括南外宗正司)对海商的盘剥,无所不用其极。官府假“和买”之命搜刮舶货,甚至不给货款,对蕃舶肆意掠夺,严重损害了泉州港的声誉。加之南宋中后期,海盗猖撅,沿海居民和商旅深受其害,严重影响海上贸易。商人获利既薄,怨望愈深,“比年蕃舶颇疏,征税暗损”。舶税收入下降到年仅十多万缗。  为重振泉州海上贸易,真德秀与市舶提举赵崇度、军州事章徕一道,着手整顿泉州市舶司。革除积弊。采取有利于促进海商贸易往来的经济措施,“同心划洗前弊,罢和买,禁重征”,严戒官吏未经批准擅自购买舶货,狠刹重征勒索之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本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