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苏及若干邻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刘家润 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家润 等著  

页数:

136  

前言

  本书系配合“基础地质认识实习”课程教学而编写的教材。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是在野外进行并于地质观察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教学内容庞杂而量大。此外,目前有关介绍野外地质观察与认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教学资料贫乏且编写时间久远。正是基于这些教学特殊性和教学资料现状,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遴选和组织,并根据实习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地质认知逻辑分项编排本教材的内容。  针对课程教学的野外实践入门性质,本教材的编写以有益于构建野外地质观察和认知能力基础为中心,并追求以下目标与特色。  (1)注重基础性、实践性与系统性。力求反映实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和系统性特点,从认知的客体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出发,着重介绍实践技能与方法,并适当扩展相关知识,以利于全面构建基本能力体系和基础知识框架。  (2)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与表现力。按地质观察客体的不同类别和认知的不同内容条目,分别有针对性地介绍实习教学内容,并配以实景实物照片(242帧)、卫星影像(3帧)及编绘的插图(43幅),以利于野外感知认识、形象思维和室内回忆,深入掌握实习教学的内容;配以附录(9则)和索引,以利于野外快速使用本书资料;配以标示符,以利于确认认知性质;配以思考讨论题和适量介绍有关新近地质学进展,以利于培养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培育和巩固对地学的感情。  全书包括绪言和十章九附录及思考讨论题、索引等部分。为提高本书使用效率,特作说明如下。  (1)绪言主要介绍“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课程。第1章作为实习教学的总导航,包括地质观察地区、观察路线或地点的位置以及预习内容、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等的教学安排;由该章中【预习重点】标示,引导阅读本教材相关教学主题(第2~9章)的介绍。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用教材,主要介绍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在江苏地区(南京、句容、苏州、无锡、宜兴及连云港)和安徽明光张八岭、浙江长兴煤山开展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涉及野外地质观察地点或路线和岩石、地层、化石及地质构造等的认识方法、特征描述及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各实习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料。 全书包括绪言、十章九附录和思考讨论题及索引等部分,内容及其编排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实践针对性和使用实用性。全书配以大量彩色插图(含地质实景实物照片)和表格。  本教材不仅介绍了在江苏进行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还介绍了具有普适性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适用于高等院校理科、工科地质学本科生,也可供地理学类、师范类等与地质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使用,还可作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对地质学感兴趣人士的野外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绪言——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第1章 实习教学安排 1.1 实习教学总体安排的建议 1.2 实习教学分项安排的建议 1.2.1 野外地质观察的安排 1.2.2 编写实习报告的安排第2章 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与方法 2.1 野外仪器工具的使用 2.1.1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2.1.2 卫星定位仪与照相机的使用 2.1.3 放大镜、铁锤及小刀等的使用 2.1.4 野外所用稀盐酸的配制 2.2 野外地形图的利用 2.2.1 地形图的內容与读图 2.2.2 地形图的使用——定点方法与技能 2.3 野外地质观察与文字描述要求 2.3.1 野外地质观察与地质记述要求 2.3.2 野外文字描述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2.4 野外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 2.4.1 野外地质图件绘制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2.4.2 野外勾绘剖面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2.4.3 野外勾绘地质构造平面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2.4.4 野外勾绘地质素描图的基本要求 2.5 野外地质标本(样品)的采集与要求 2.6 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与要求第3章 岩石——野外认识步骤与描述 3.1 矿物与岩石基础知识 32 野外认识岩石的基本步骤与描述内容 3.3 实习区三大岩类的野外鉴别第4章 沉积岩 4.1 沉积岩基础知识 4.2 实习区沉积岩的野外认识方法 4.2.1 沉积岩物质组分、结构与基本类型的野外鉴别 4.2.2 沉积岩的野外命名 4.2.3 沉积构造的野外鉴别 4.3 实习区所观察沉积岩及其野外鉴别特征 4.3.1 陆源沉积岩 4.3.2 內源沉积岩 4.3.3 火山物源沉积岩 4.3.4 沉积构造第5章 火成岩 5.1 火成岩基础知识 5.2 实习区火成岩的野外认识方法 5.2.1 火成岩物质组分、结构、构造与基本类型的野外鉴别 5.2.2 火成岩的野外命名 5.3 实习区所观察火成岩及其野外鉴别特征 5.3.1 侵入岩 5.3.2 火山岩——熔岩 5.3.3 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第6章 变质岩 6.1 变质岩基础知识 6.2 实习区变质岩的野外认识方法 6.2.1 变质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与基本类型的野外鉴别 6.2.2 变质岩的野外命名 6.3 实习区所观察变质岩及其野外鉴别特征 6.3.1 接触变质岩 6.3.2 区域及动力变质岩第7章 化石 7.1 化石一般知识与野外初步认识方法 7.1.1 化石的一般知识 7.1.2 野外初步认识化石的基本方法 7.2 实习区常见化石及其野外鉴别特征   ……第8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第9章 地质构造第10章 实习区地质概况思考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索引附录Ⅰ 真倾角与视倾角换算表附录Ⅱ 实习区常见矿物野外鉴别特征表附录Ⅲ 野外常用度量及表述附录Ⅳ 地质年代(年代地层)简表附录Ⅴ 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其特征简表附录Ⅵ 南京湖山一汤山地区卫星影像图附录Ⅶ 南京湖山一汤山地区三维地势地貌仿真图附录Ⅷ 南京湖山地区地质图附录Ⅸ 野外常用地质图式图例

章节摘录

  第1章 实习教学安排  1.1 实习教学总体安排的建议  1.关于实习教学的地质观察地区  江苏地区是我国地质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各类地质体及其相关现象丰富多样而典型,并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长期以来成为我国地质实习教学的优良场所。  使用本教材开展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教学的地区以江苏为主,包括:隶属江苏南京的湖山、六合方山和燕子矶地区,句容铜山地区,苏州、无锡、宜兴沿太湖地区,连云港沿海地区与东海毛北地区,以及邻近江苏的安徽明光张八岭和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图1-1)。有关各地区的交通参见第10章相关部分。其中,南京湖山地区是最重要的实习地区;江苏东海毛北和浙江长兴煤山两地,是为扩大知识面、了解我国地质学新近重大进展而安排的具有参观性质的实习地区。各实习地区交通便利,均可在一昼日之内到达。  2.关于实习教学阶段的安排  实习全程可分准备、野外地质观察、室内编写实习报告三阶段。  准备阶段:野外实习开始前所要进行的准备主要包括:实习队就食、住、行、经费及必备药品等作出详尽计划与安排,参加实习的人员就携带教学用品、野外工作及生活必备品等进行准备,并了解实习教学课程的基本情况(参见绪言)。所要注意的是,野外住所、用车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饮食必须卫生,以确保师生的安全与健康。  野外地质观察阶段:这是实习教学的主要阶段。教学内容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先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与化石、地质构造,后其他教学内容,并将野外地质工作技能方法的训练融入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书所介绍的实习教学内容,在野外现场地质观察最少需时14天(参见本章1.2.1),另加野外观察的室内整理最少需时5天。由于教学对象、实习目的及交通行程远近等的不同,野外时间可能长短有别,为此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实习地区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江苏及若干邻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PDF格式下载



适合地质系,地理系的普通地质学实习参考,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内容较新,不错!


我还没有看,同事说不错。但由于一次不能按照要求订购10本,最后导致多订了两本,希望能够退货或者换别的书


有点太基础了,整本书讲述了好多基本的地质学基础常识。真正探究实习区域地质状况的内容反而显得太过简单。


内容很丰富,用图文表示很详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