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倾听
2012-2
南京大学出版社
【美】杰·鲁宾
312
冯涛
无
我还是开宗明义坦白承认的好:我是村上春树的“粉丝”。我在读他的作品时喜欢上了他这个人。我知道还有很多跟我一样对他产生了亲情之感的村上迷,他们渴望更深入了解他的人生和艺术,但又苦于不通日文。这本书就是为这些同道中人写的。 我开始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以来就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提出过五花八门的疑问,在本书中我试图一一予以解答。因特网上的读者评论算是我另一个灵感源泉。我知道这种创作方式会引起人们对我学术研究客观性的置疑,但我宁肯认为我的学术背景正好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使我能更中肯地向别人以及我本人解释清楚我心目中村上春树的形象,也包括指出我认为他犯下的一些错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在引用他作品的译本时依据自己的解读在某些我认为必要的地方做了些许改动。我这么做不是故意混淆视听,也是藉此向读者说明文学翻译,特别是当代文学的翻译可以多么地见仁见智。当然,我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与读者分享我在阅读和翻译村上作品时感受到的兴奋之情,同时也可以对这些作品的创作理路有更多的会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来,跟我一起分享村上艺术世界的无限风光吧。
村上春树年轻时,在他经营的东京“彼得猫”爵士乐酒吧里播放唱片,调制酒水,然后待在厨房的桌子旁一直写作到翌日太阳升起。他热爱各种音乐——爵士、古典、民谣、摇滚——家里收藏了六千多张唱片。他的文字都有自身的乐感,许多取经于爵士乐。
杰·鲁宾,自认是村上舂树的“粉丝”,为其他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位隐遁于世的作家的粉丝们写了这本《洗耳倾听》。他揭开村上小说中的自传要素,阐释村上如何在日本文坛形成自己卓尔不群的新的写作风格。循着村上的职业轨迹,鲁宾结合他与村上从1993年到2001年进行的访谈,并凭借他十多年来与村上合作英译其作品时积累的关注度和洞察力,写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洗耳倾听》分为12个部分及3个附录,将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穿插交融,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细腻的村上世界。
作者:(美)鲁宾
译本序
作者弁言
1 序曲
2 “Boku”的诞生
切碎的洋葱和拆散的小说
《且听风吟》第一章
3 半已遗忘的旋律
《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穷婶母的故事》
《去中国的小船》
《袋鼠佳日》
4 洗耳倾听
《寻羊冒险记》
5 练习曲
《萤》
《旋转木马鏖战记》
6 自我之歌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7 瓦格纳序曲与现代化厨房
《再袭面包店》
《象的失踪》
8 流行曲
“村上朝日堂”
《挪威的森林》
9 随着迥异的曲调起舞
《舞!舞!舞!》
《电视人》与《眠》
《托尼瀑谷》
10 重新上路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11 《贼喜鹊》序曲
《奇鸟行状录》
12 大地的律动
《地下》
《列克星顿的幽灵》
《斯普特尼克恋人》
《地震之后》
13 乐声继续
《海边的卡夫卡》
《少年卡夫卡》
《麦田的守望者》
《生日故事》
瞻望未来
附录一 翻译村上
附录二 村上春树主要作品表
附录三 乔治·布什绝不可能是村上春树的“粉丝”——杰·鲁宾教授访谈录
京都作为日本的旧都历时千年(794—1868);实际上,时至今日,市区的街道仍然保持着其8世纪时的格局,而且众多的古迹和神殿、寺庙使京都至今仍是日本的宗教和精神中心,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观光客前来追寻在现在的日本首都东京早已湮没不存的文化传统。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就诞生在这个古老的城市,早年生活在仍保留了古代文化、政治和重商传统的京都一大阪一神户(即“关西”)地区。全家移居西宫的大阪市郊时,他还是个步履蹒跚的孩童,他就在这儿长大,讲的是这个地区的方言,本能地不信任任何讲话不带这种方言独特措辞和柔软口音的人。 现在的村上春树给人的感觉是个完全彻底的“国际人”,同时又是个身处边缘的日本人,想想看,他越过了多么顽强的地区偏好,不论是食物(要清淡、微甜,不要浓厚的酱汁)、学院(京都大学是唯一可以接受的学院)甚至棒球手(当地的村山是当时唯一值得认可的投手)。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是京都一位和尚之子,本人也做过几年古老的家族寺庙的和尚,不过所有这些古老的崇拜都未对村上产生影响,他既不信佛,也不信别的任何一种宗教。他母亲村上美幸是京都一商人之女,看来,他同样未能继承母系的家族传统。 千秋和美幸相识之时,两人都是高中的日本语文教师,尽管母亲后来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小春树仍能经常在饭桌上听到他父母谈论8世纪的诗歌或是中世纪的战争故事。春树是独生子,他自己觉得他的内倾性格与此不无关系。他最早的童年记忆之一是跌入一条小溪并被冲向一条开着口的暗渠,这一可怕的经验他在《奇鸟行状录》的第一部第九章《暗渠外加绝对的电力不足……》中予以了重现。 村上春树的父母基本上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对他虽要求严格,总的来说还是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空间,他记忆中的郊区童年的生活相当平和恬淡,整天在山上漫游,跟小伙伴在附近的沙滩上游泳(这一海岸线自此被永远铭记在心并得到引申发展,在《寻羊冒险记》的最后成为一个感伤的青春纪念)。父母允许他在当地的书店赊账购买喜欢的书,只要不是漫画和周刊就行。 村上春树自此成了个狼吞虎咽的小书虫,这无疑符合他父母的意愿,不过没料到在儿子读书上采取的进步政策也会产生他们不愿看到的后果。村上春树十二岁的时候,全家移居芦屋市附近(又是住在全是独幢房屋的郊区),父母订阅了两种“世界文学’’的文丛,每月由当地的书店送达。村上春树的青春期就这样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度过。村上千秋未尝不是希望通过每星期天早上辅导春树的日语鼓励儿子对日本古典文学产生兴趣,结果是春树宁肯去看司汤达,后来他又喜欢上托尔斯泰,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近年来,他倒是开始看日本文学,不过都是现代日本小说,仍然不是古典文学。在1985年与福克纳式小说家中上健次(1946—1992)的自由对谈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村上春树除了中上健次本人以及那位喜剧性的感官大师谷崎润一郎(1886—1965)之外几乎再没读过其他的日本作家的作品。他曾说过:“在我的整个成长期,我从未有过被一位日本作家深深打动的经验。” 村上春树自己也写道,他在芦屋市中学时代的所有印象就是挨老师打。他一点都不喜欢他的老师,他们也同样不喜欢他,因为他不肯学习——这个习惯他也随身带进了神户高中。他几乎每天都玩麻将牌(很入迷,但玩得很糟糕),滥交女朋友,在爵士乐酒吧和电影院里消磨时光,再就是抽烟、翘课、上课时读小说,不一而足,不过他的成绩倒一直都还过得去。 考虑到如此这般的成长经历,村上春树倒真有可能就这样不显山露水地普普通通下去。他是个来自安静城郊的好孩子,童年生活并未给他的人生造成特别的压力。他是有点内向而且爱读书,但绝对算不上绝尘出世;他没有值得一提的嗜好或恶习;也没对哪个特殊的领域或技能沉迷热衷;他既没有机能失调的家庭背景要应付,也没有个人的危机和伤痛须面对;不是特别有钱也并不贫困;没什么智力障碍也算不得天才。换句话说,他压根就没有那些据说能激励某些敏感心灵走上以写作来疗救自己及同代人之路的幼年的创伤经验。不过,他倒是逐渐变成了一个顽固的个人主义者。在一个以集体为准则的国家里他一贯避免“扎堆”。在日本,连作家都有他们的协会组织,但村上春树从来不是其中的一员。P1-3
激动人心且条理清晰……以流畅的智慧启迪世人。 ——英国《独立报》 充满魔力的神秘之旅,穿越村上自然而然、即兴虚构的小说世界……而村上本人的琐闻逸事亦尽收此书。 ——《伦敦标准晚报》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中国声誉日隆,阅读粉丝不计其数。杰·鲁宾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日本文学教授,曾经为英语国家翻译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奇鸟形状录》等作品。在《洗耳倾听》中,作者更多地是以村上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评论的高度阐述其创作背景和文本意义等内容,颇具学术研究的色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传记。
无
因为喜欢村上先生,所有村上先生的书都买来看完了所以又买来这本书来,想更多地去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家。简单的一本书,可以不用买,因为如果你把村上先生的书都看完了,再看这个就没必要了。
这本书已经看完了第一遍,准备看第二遍,就粗粗的一遍通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村上小说中一些人物的象征,一些事物的隐喻,确实受益匪浅。下次再温故村上的书的时候可以再走进去一点,希望。
迷村上的都知道林少华在序里面经常引用这本书里的话,非常值得一读
越来越了解村上了
对村上更了解了
更好的了解了村上春树。
如此好书,多一个人分享多么美好!我喜欢村上春树,连带所有关于他的书!大爱村上春树。大爱当当!
喜欢村上春树的怎么能不看这本书呢
分析细腻,大爱!
初版没找着,再版的这本略薄,依旧给力
虽然没有译文出版社的,但是是同一版本的译本,也不错
好书哎~推荐推荐!!
第一次看这本书,很不错。值得推荐。
一直以来,我对村上的认识多少停留在他是一个能够夺得诺贝尔奖的大师级人物,这本书让我对村上有了重新的人物,比如他的不擅于和媒体打交道,比如他也曾是一个日本的畅销书作家,备受青年人喜爱的青春似畅销书作家,他很普通,但他不平凡。
最好的研究村上的书籍之一
村上粉翻译的村上粉写的村上
而是对村上作品的解渎。
首先我想说 包装特别的好 就是书皮有一点磨损 就书的内容分而言 优点是 可以系统的了解村上的作品 穿插一些关于村上生活的内容 但是缺点也在与它是系统的说所有的作品的,像是梗概的叙述 我觉得要是想单独了解某一个作品的话 最好还是买别的
这本算不上传记,算是文学评论吧翻译过很多本村上的美国译者,视角独到,感觉收获很大!相较之下某些中国和日本的评论书籍实在肤浅幼稚。
还没有看,翻了一下还可以。
当我读到序言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是我说需要的,你一定会幸福,给关注这本书的你。
看过林少华老师的序言,觉得这本书应该不错,慢慢读~
喜欢村上的读者有福了,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虽然一般读者读起来会有些困难,但对读过村上的读者这本书的参考意义就很大了。书中系统介绍了村上几乎所有主要作品的写作背景病比较深刻的探讨了每部作品的内在意义。对村上本人文学创作的经历及家庭背景也有简述。作者是村上在美国的主要研究者和翻译者,且和村上本人熟识,对一些作品中的情节及隐含的寓意和村上做过面对面的探讨。因此他的解... 阅读更多
如果是村迷请不要错过,不能否认老外写的评论要比国人的全面些。当然林少华的系列序言也相当到位。
如果你是你必须买这本书看。
买的书要么有些脏,要么边角受挤压,要么干脆整个封底凹进去一块,甚至封面上还坑坑洼洼的,你们是用牙啃过了么……
杰鲁宾作为村上的英文版译者加上和村上本人相熟,对他的作品的看法有些许和东方人不同。比较适合想多了解村上的读者购买。单纯的喜欢村上的作品的话,还是别入这本。学术气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