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代伊拉克艺术

(伊拉克)安东·穆尔特卡//伊萨·苏勒曼|译者:周顺贤//袁义芬//朱一飞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伊拉克)安东·穆尔特卡//伊萨·苏勒曼|译者:周顺贤//袁义芬//朱一飞  

页数:

2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古代伊拉克艺术》内容广泛,史实丰富,资料翔实,分析透辟,描述生动,图文并茂。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到:读着它,就仿佛进入古代一个庄丽华美的艺苑,其乐无穷;阅毕《古代伊拉克艺术》,掩卷沉思,还会流连忘返于古王国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及其绘画、雕刻之中,面对古王国和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艺术、教育、礼仪和神话、传说、故事等,都会啧啧称赞,惊叹不已。

作者简介

作者:(伊拉克)安东·穆尔特卡(Moorteka.A.) (伊拉克)伊萨·苏勒曼(Sulaman.E.) 译者:周顺贤 袁义芬 朱一飞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苏美尔-阿卡德艺术
Ⅰ.历史黎明时期(第六—四层乌拉卡厄时期和捷姆迭特·纳色尔时期)
1.建筑
(1)乌拉卡厄第五层时期
(2)乌拉卡厄第四层时期
(3)捷姆迭特·纳色尔时期
2.雕刻
3.浮雕和平面艺术
(1)乌拉卡厄第六一四层时期
(2)捷姆迭特·纳色尔时期
a.乌拉卡厄第四层时期风格
b.崭新的发展
Ⅱ.第一过渡时期和梅萨勒姆时期(瓦解和重建)
1.建筑
2.艺术
(1)捷姆迭特·纳色尔时期向梅萨勒姆时期的过渡
(2)梅萨勒姆时期
Ⅲ.第二过渡时期(伊姆杜库杜一苏库罗和乌尔第一王朝时期)
1.建筑
2.艺术
(1)雕刻
(2)浮雕和平面艺术
Ⅳ.阿卡德时期
1.建筑
2.艺术
(1)萨尔贡时期
(2)英希吐·安娜一马尼什吐苏时期
(3)纳拉姆辛和沙尔卡利·夏里时期
Ⅴ.苏美尔一阿卡德复兴(从拉卡什国王乌尔·巴巴到巴比伦国王苏木·阿布姆)
1.库提人和艺术
2.苏美尔一阿卡德复兴时期建筑
(1)神殿建筑
(2)宫殿建筑和王权观念
(3)王陵建筑
3.苏美尔一阿卡德复兴时期的艺术
(1)雕刻
(2)浮雕和平面艺术
a.浮雕
b.印章雕刻
(3)重新确定玛里壁画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 古巴比伦艺术
迦南第一巴比伦王朝时期两河流域国家的古代艺术
1.建筑
(1)宗教建筑
(2)宫殿建筑
2.雕刻和绘画
(1)印章雕刻
(2)壁画
(3)浮雕
(4)雕刻
第三章 中巴比伦时期艺术(加喜特)
加喜特统治时期的巴比伦艺术至曼利希荷二世
1.建筑
2.雕刻和绘画
(1)仅剩的少量雕像
(2)壁画
(3)浮雕
(4)印章雕刻
第四章 亚述艺术
Ⅰ.古代和中古亚述艺术(公元前2000年)
1.古代亚述艺术
2.胡里特-米坦尼艺术和中古亚述艺术
3.公元前14世纪亚述的特殊风格
4.公元前13世纪中古亚述艺术
5.中古亚述艺术的衰微
Ⅱ.新亚述艺术
1.公元前9世纪(提格拉特·尼奴尔塔二世—萨尔玛那萨尔三世)
(1)阿拉米人对亚述艺术的影响
(2)建筑和绘画艺术的统一体——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宫
(3)壁画和建筑雕刻
(4)壁雕
a.题材
b.技巧
c.风格
(5)萨尔玛那萨尔三世的伊卡尔马什拉梯宫
2.公元前8世纪(新亚述壁画和夏姆希伊洛将军时代,公元前780—前752)
3.公元前8世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至萨尔贡二世)
(1)新亚述帝国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公元前745—前705)
(2)萨尔贡二世时代的建筑
4.公元前7世纪(圣哈里卜、阿萨尔哈东、亚述巴尼帕)
(1)建筑
(2)格温介卡艺术(圣哈里卜西南宫)
(3)亚述巴尼帕时期艺术
第五章 新巴比伦艺术的尾声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神殿设计的主重部分是拉丁字母“T”型大殿,长62米,宽约11.5 米。如此宽度,只有用最高大的树干才能架顶。部分房顶碎片的发现,证明这个有柱架的巨室并非露天庭院。房顶是后期修建的可能性也不应绝对排除(乌拉卡厄第四层时期)。有一个有顶的场地,矩行屋宇的两个长侧边各有四个完全对称的内室。每个侧边各有一扶梯间,内有梯级通向平整的殿顶,其余的内室均可通过相对的房门在屋宇内出入。这座建筑物的南窄边有一个重要的房间,它的每一边有一间小边房。可以通过中间长方形房间的大房门进入这个重要房间。大房门的门角饰有拱形和波纹褶皱,大房门位于殿宇的纵轴线上。高耸的四壁和拱形饰物正是史前几千年近东地区宗教建筑之特征,没有其他附属设施,如能表明宗教属性或宗教用途的拱顶、壁龛和祭坛等。诚然,石灰石神殿是伊厄纳圣地上第一时期最庞大的建筑。但它不是唯一的,而是同另一座建筑紧密相连,那座建筑只发掘出一部分。同时,西南面有一“L”型的讲台,用大块土坯建成。讲台分为相接的两个部分,呈直角,周围是低平的场地。讲台的西南部就是众所周知的南北台,上有殿堂,称为A殿,其设计与石灰石神殿相仿,但A殿是泥结构,体积也小得多;西北部是个独特的圆柱建筑,宽约30米,有两排巨大的圆柱,每根直径在2米以上。这些圆柱与墙相交在半圆处,这排半圆柱围住石灰石神殿、A殿和廊柱大厅,厅内有一矩形场地,比其四周约低2米,东南面是进口。场地围墙先用大土坯,然后再用16×6×6厘米的小土坯砌成。建造石灰石神殿时,因担心土坯易于破损,便改用石头,而在建造柱厅及其周围场院时试用了另外的方法,即用土和芦苇或土和木材。这种别致的方法在两河流域的国家里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原来护墙惯用草席的方法也被一种新方法取代:在墙壁的泥层中植入千万枚锥型陶钉,钉头有平的,有带黑、白或红色豁口的。嵌成的墙壁如同马赛克精品。这使人们想到原来古老的护墙席可能就带有这类颜色和图案。陶钉贴面不仅用在矩形场院的四壁,西北部讲台的四壁和大厅半圆柱上也都采用了(图3、4)。这种用镶嵌饰加固的墙壁是整个历史黎明时期建筑的一大特点,对于单调的石质建筑物,其优点很突出。用锥体陶钉植入的方法,即用小块彩色物体镶嵌成图案,和苏美尔的大自然是和谐一致的。事实上,这个方法不仅用于建筑,在造型艺术上也一直广为采用,直至苏美尔时代结束。苏美尔人认为,完美不可能是物体固有的,必须通过改建与再创造才能呈现其伟大之本色。取代护墙席的陶钉镶嵌贴面,很可能也代表着向石钉马赛克发展的第二个转变(图2、4)。用彩石镶嵌装饰的泥壁,在乌拉卡厄第四层(艾努和伊厄纳两地)的建筑物中亦能看到,如场院墙壁上镶嵌的陶钉、院内建筑上镶嵌的白大理石圆锥钉、红色和黑色的石灰石圆锥钉,整个庞大殿宇象征着以石灰石神殿为代表的纯石料建筑向石面泥建筑的过渡。这一切引导考古专家们设想,柱厅中类似大柱的支撑物和镶嵌装饰贴面是以前石柱的代用品,因为对于土坯建筑物来说,石柱的使用显然是不相宜的。这样,苏美尔建筑艺术的发展排除了大柱。


编辑推荐

《古代伊拉克艺术》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代伊拉克艺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