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
2012-2
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明生
565
无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是近十年来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研究书系: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借鉴西方政治参与理论,结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现状,分析政治参与的范式、类型、价值、公共责任,梳理解剖政治共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政治文化与法制建设与政治参与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对当代中国的农民、大学生、律师、民营企业家、媒体记者、女性、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的政治参与进行实证分析和前瞻性预测。《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研究书系: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学者政治参与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不同学科政治参与研究的特点、方法和经验,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总序绪论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发展二、近十年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状况及其分析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中探讨的若干领域和问题四、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中值得关注和拓展的领域上卷 理论篇第一章 政治参与:范式、类型与价值一、政治参与:传统的范式二、公民参与:现代的范式三、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分析四、公民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第二章 政治参与的公共责任一、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二、政治参与的理论求解和现实难题三、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发展与有序政治参与第三章 政治共识与政治参与一、政治竞争是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二、政治共识是有序政治竞争的基础三、政治共识的价值认同与核心内容四、构建政治参与基本共识的主要途径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一、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关系的理论基础二、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模式的转换三、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调和”理论四、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第五章 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一、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概述二、政治稳定和政治参与的中间变量引入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对“再制度化”的促进四、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和政治稳定第六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文化解释二、政治文化及其社会化与政治参与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下卷 实证篇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在网络平台上,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遭遇、不同社会地位的网民混合集结,虚拟冲突时有发生。民意或民愤的非理性,可能出自一种移情作用。即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形下,人们很容易把长期以来或在特定事件中激发的愤怒,迁怒于一个具体的被告,这时对他的审判就成了一种政治仪式,对他的惩罚也成了一种公开的献祭。 2010年后,随着微博与社交网站的崛起,“微博问政”成为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参与形态,有表达和行动意愿的社会阶层几乎全数卷入其中。从此,人们无需在各种网站来回切换,疲惫地跟踪多个信心源,只要锁定一家微博,天下大事尽收眼底。在这个最大的议政广场上,网民们很可能会发现一个迥然不同的生活世界。 2010年,在人民微博上,网友共发布12.6万条有关两会的信息。新浪有关两会的微博数量,不包括转帖和评论,即超过14万条。其中房价、财产申报、打黑等,成为两会微博中最热门的话题。① 2010年8月,“被落榜”的考生李盟盟的不幸遭遇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微博转发和声援,她的命运在两天之内发生了神奇的转折,最终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2010年9月,在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通过当事人钟如九的微博直播,意见领袖的转播,百万网友参与了全程围观。围观中,同情弱者、制约强权成为基本共识。地方政府和被强拆房主之间的单向较量,因为有了网民的强力围观而成为多方博弈。最终地方政府不得不让步、妥协。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官二代”这一关键词引爆了舆论与围观的高潮,猫扑网发起造句,一周内网友造出36万句。“我爸是李刚”的故事登上了《纽约时报》。2010年11月,上海胶州路高层住宅大火事件,经过数日的微博发酵,最终在亡灵头七之日达成了10万人亲临现场献花。2010年12月,曾被网络深度围观的因涉嫌发帖诽谤官员而被跨省追捕的甘肃青年王鹏,在被关押9天后,终于被宁夏吴忠警方释放,直接经办此案的责任人均被免职。2011月3月,南京市民保卫梧桐树事件中,普通网友倡议的绿丝带成为温馨的环保符号,体育名人黄健翔和国民党“立法委员”邱毅在微博上的高调介入,成为事件转折的关键拐点。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