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事、国事、天下事

陈永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永发  

页数:

407  

字数:

48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口述历史访问计划,早在1957年5月即由筹备主任(嗣任首任所长)郭廷以开始拟订,其目的在访问当代军事、政治、外交、文教、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人物,请其自述生平,为现代史保留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以备历史学者之研究。经过年余的筹划,于1959年10月正式展开工作。1984年春更在所长吕实强推动下,成立口述历史组,扩大进行访谈记录。至今则由口述历史委员会负责推动进行。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近五十年,不同人群所累积的台湾经验,亦值得我们珍视。而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为使访问记录广为历史学者参考,本所于1982年开始征得应访者(或其家属)同意,陆续刊印出版,列为口述历史丛书。 本所访问人员进行访谈工作时,力求应访者尽情畅谈,所成笔录保留口述原意,不予刻意修饰。初稿送应访者校订后,视为定稿。惟应访者记忆难免有所疏误,或有涉及价值判断、个人恩怨、政治立场,而记录或语意不清,印刷或有手民误植,尚祈读者赐函指正。 台湾“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口述历史组谨识

内容概要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於福建厦门鼓浪屿。1949年赴台。
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誉教授。
《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除叙述其个人成长、学习和治学的心路历程以外,也介绍他对中国近七、八十年历史的参与观察,以及他关心家国大事留下的种种回忆,涉及面极广:参加美国自由民权运动,办理《思与言》杂志,鼓吹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理念,出席国建会提出建言,撰写报纸专栏针砭政局,关心陈文成政治事件,建议和筹设蒋经国基金会,协助办理「浩然营」培养两岸菁英,鼓励成立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高等研究院,往来两岸三地讲学,为两岸关系发展筹谋。其近距离观察陈诚、蒋经国、严家淦等国家领导人物以及傅斯年、王世杰、钱思亮、李国鼎、孙运璿等学术和财经界重要人士,亦娓娓道来,趣味横生,是本跨越学术、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口述历史。
《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由周维朋记录。

书籍目录

前言

壹 家世背景
一、闽北客家源流
二、无锡落籍
三、无锡的社会网络
(一)务实之风
(二)婚嫁联姻
(三)权力网络
(四)社会民俗
四、海军出身的父亲
(一)投考海军
(二)海关关监督
(三)好官难为
贰 战乱岁月与成长学习
一、家人的扶持
(一)我的手足
(二)出生的幸与不幸
二、战火的洗礼与颠沛流离
(一)沙市的记忆
(二)川军上前线与撤退川东
(三)日机轰炸万县
(四)兴山古寨
(五)鄂、川交界的风土
(六)老河口的太平日
(七)逃难见闻
(八)战火余生
(九)迁川工厂
(十)在大后方的生活
三、胜利还都
(一)胜利的降临与隐忧
(二)无锡辅仁中学
(三)战后通货膨胀
四、辗转来台
叁 求学历程与初次任职
一、插班台南二中
二、台湾大学七年(1949—1956)
(一)外文系转历史系
(二)大学生活点滴
(三)校园白色恐怖
(四)怀念傅斯年校长
(五)师长的启迪与影响
(六)文学院各系互动
三、“中研院”史语所时期(1956—1957)
(一)师长轶事
(二)研究生活
肆 留学芝加哥大学(1957—1962)
一、赴美留学前后
(一)获取奖学金的曲折
(二)留学集训与启程赴美
二、芝大求学经验与训练
(一)寄宿神学院
(二)东方学研究所
(三)顾立雅的训练与影响
(四)Mircea Eliade的宗教学
(五)威尔逊的埃及学
(六)Peter Blau的社会学与韦伯理论的启发
(七)Berthold Hoselitz与Nef的影响
(八)受益芝大的学术训练
(九)学术外交经验
三、留学生活点滴
四、深入观察美国
(一)参与黑人民权运动
(二)芝加哥的选举舞弊
(三)南方小镇的华人
五、免费矫正手术
(一)手术过程与痛楚
(二)母亲的操心
六、留学五年的突破
伍 “归国”与见证台湾政经变迁
一、归途之旅与见闻
二、不一样的台湾
(一)南港生活的变化
(二)经济起飞
(三)蒋介石政权来台后的重整
(四)陈诚不耻下问
(五)蒋经国的权力作风
(六)与财经界人士往来印象
陆 任职“中央研究院”(1962—1972)
一、重回史语所与再度离开
二、参与学术外交合作事务
(一)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
(二)参与“长科会”工作
(三)“中美科学合作委员会”
(四)争取“中美”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
(五)“中关人文社会科学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与变化
(六)成立美国文化研究中心
(七)参加第27届国际东方学人会议的风波
三、编辑《中国上古史论文选辑》的阻力
四、规画大陆问题国际会议的召开
五、《思与言》的创办与政治风暴
(一)参与《思与言》的改组
(二)政治风暴与阻力
(三)《思与言》的发展
六、史语所的人与事
柒 任教与主持台大历史系(1962—1972)
一、回台大任教
二、兼任台大历史系主任(1965—1970)
(一)同心圆的课程设计
(二)训练研究生、讲师与创办博士班
(三)改革系务
(四)近代史组、艺术史组的成立
(五)引进新观念的助力与阻力
(六)编选史学论文提要
(七)推动台湾史研究
(八)提倡口述历史
三、自由主义在台大
四、处理台大涉外合作事务与困扰
五、拒绝政治干预
六、学人轶闻
七、满阶芝兰
捌 匹兹堡大学三十年
一、匹大三十载
(一)应聘匹大
(二)主持东亚研究讨论
二、匹大评鉴制度的特色-
(一)新聘、升等机制
(二)薪资与评鉴特色
三、教员讨论会忆往
(一)翻转农民史讨论会的基本观点
(二)讨论会的视野与成果
四、旅美学人与七。年代的美国汉学界
(一)感念旅美前辈学人
(二)七〇年代以来的美国汉学界
五、在美国受益最大的三桩事
(一)参与马雅文化衰落的讨论
(二)得自世界文明讨论会的启发
(三)受益于哥大的南亚研究
六、参与宾州的教育委员会
七、置身华人社群
(一)联络海外学者
(二)台湾研究委员会
(三)美国华人的组织与活动
八、蒋经国基金会与主持美洲业务
(一)蒋经国基金会成立始末
(二)美洲的业务与发展
(三)奖助成果的回顾
玖 治学回顾
一、学术专著
(一)《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二)《汉代农业》
(三)《西周史》
(四)《万古江河》
(五)《从历史看领导》:文官制度与管理学的探讨
二、治学回顾与心得
(一)梁任公《中国史叙论》的启发
(二)雅斯培枢轴时代观念的启示
(三)与苏秉琦区系类型理论殊途同归
(四)对古董的严肃态度
(五)褊狭国族观念的抛弃
(六)对文化融合与天命观的看法
(七)对现代枢轴时代的看法
三、学术思想总结
(一)文化系统观念
(二)终极关怀与思想的糅合
拾 为“中央研究院”贡献刍荛
一、当选院士与评议员
二、院士的贡献
三、评议员与院士选举纪闻
(一)学术桂冠选举轶闻
(二)本地院士与海外院士
四、选举学术祭酒
(一)院长候选人选举
(二)院长的领导艺术
拾壹 入世、淑世、济世
一、社论执笔渊源
二、参与“国建会”与建言
(一)危在旦夕的“国家处境”
(二)参加“国建会”
(三)与政工系统辩论
(四)与薄经国谈话
(五)化解两岸歧见的机制
(六)“国建会”建言总结
三、对陈文成事件的关怀
拾贰 为海峡两岸培养菁英
一、筹办浩然营培育领导人才
(一)筹办浩然营的契机
(二)两岸三地新生代菁英的培训
(三)浩然营学员的观察
(四)成效检讨
二、港台两地讲学
(一)香港中文大学(1992~1998)
(二)东海大学讲学(1999)
三、为两岸培养菁英
(一)华英文化教育基金会
(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高级研究院
(三)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四)突破科系的界线
(五)理想中的做法
四、科教兴国历史的回顾和批判
(一)他山之石
(二)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失贱
(三)自尊自律的知识菁英
拾叁 家庭与退休生活
一、感情世界
二、天伦之乐
三、退休生活
四、乐天知命
附录
一、长忆济之师:一位学术巨人
二、转型与传承——许倬云教授对台大历史系的贡献
三、许倬云先生年表
四、许倬云先生著作目录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抗战第二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沙市从后方变前线,不时受到威胁,只好撤退,远的撤退到四川万县,近的撤到兴山县。沙市沦陷后,我们就搬到老河口。 当时江海关、江汉关、九江关、荆沙关这一路的海关通通迁到万县,沿海都沦陷了。海关没海,只好到山里头去,近一点的迁到兴山,就是王昭君的家乡。有的时候顺着江走,有时候不顺着江走。 有一次我们沿着长江撤退,日本人来轰炸,我们那条船拖着一条驳船,驳船比正船还大,即使上面有红十字记号,表示这是难民船,日本军机一样俯冲扫射,死伤累累,简直是打坐着的鸭子(sitting duck)!我心里非常害怕,有时候我回忆起抗战经历还会流泪,不完全是因为悲伤,有时还是因为害怕,当年的恐惧到现在一直都还在。 还有一次我们半夜上船,一条小木船靠在大船边,先母一只脚在大船上,一只脚在小船上,把凌云拖上去,老九年纪小不懂事,死不肯走,先母得硬拖他上大船才行。我那时在老九后面,要是大船一开动,我就随着小船漂走了,先母也会被分成两半。这都是叫人心里很难过、很难过的记忆。


编辑推荐

《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除叙述许院士个人成长、学习和治学的心路历程以外,也介绍他对中国及台湾近七、八十年历史的参与观察,以及他关心家国大事所留下的种种回忆。是一本跨越学术、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口述历史纪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家事、国事、天下事 PDF格式下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经典力作


幸好许先生49年去了台湾,不然。。。。。。不过看目录,估计又是阉割版,唉


喜欢这种回忆的方式


还没有来得及读,被同事借去了


这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许倬云是公认的史学界大家,学术视野宏阔,气度、格局之大,令人惊讶。许先生的大部分著作,也不像学院派那般中规中矩,而是即物穷理、兴之所至海阔天空。虽然先生自称治上古史,但极擅长旁征博引,古今中外都属他的讨论范围。先生还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气质,始终心系天下苍生。他的书和访谈总在娓娓道来之际展现终极关切和悲悯情怀……


书是不错,还没看,货到的太慢了,送了一个多星期


至少包装完好,别无他~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书一贯比较可靠。    非常靠谱、扎实的书。    26.5 个印张。  定价 66 不便宜,但也货真价实。    精美的字体。  清晰爽目。  书页四周留白很少。  图片印刷也很清晰。    印厂是南京爱德。  就是那个著名的圣经印厂。


讲无锡部分和台湾部分个人比较喜欢


2012年度最佳传记类图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