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

赵荣钦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荣钦  

页数:

251  

字数:

272000  

内容概要

赵荣钦所著的《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以南京市为案例,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的研究机理,初步提出了城市系统碳收支核算及评估方法、城市土地利用碳效应评估方法以及城市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方法等方法体系,开展了南京市城市系统碳循环、碳平衡、碳流通的核算和评估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最后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南京市低碳城市管理策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进展评述
第三章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机理分析
第一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机理分析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源/汇分析
第四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城市系统碳收支核算方法
第三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运行评估方法
第四节 城市土地利用碳收支核算及碳效应评估方法
第五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市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南京市城市系统碳储量与碳通量分析
第三节 南京市城市系统碳流通分析
第四节 南京市城市系统碳补偿和碳循环压力分析
第五节 南京市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南京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南京市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和碳通量
第二节 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第三节 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第四节 城市扩展对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城市碳减排潜力分析
第一节 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碳蓄积/排放效应评估
第二节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南京市城市碳减排潜力分析
第三节 基于土地利用强度调控的南京市城市碳减排潜力分析
第四节 基于产业用地调控的南京市城市碳减排潜力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土地利用调控的南京市低碳城市管理策略
第一节 加强生态管护,增强城市碳汇能力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城市碳足迹
第三节 探索城市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和技术
第四节 编制低碳规划并开展示范区建设
第五节 低碳土地利用的政策保障措施
第九章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第四节 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分析  一、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来实现的。直接影响主要是指土地利用对城市自然碳过程的影响,而间接影响是指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费方式,从而引起城市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改变。  1.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机理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系统自然碳循环过程的影响通过两个层面来实现:  (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导致自然碳储量或植被碳汇的改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和植被的碳储量与碳密度差异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会改变地表上下土壤和植被的碳储量。比如:当林地转化为农田时,森林砍伐会导致自然植被的碳储量的显著下降,土壤碳储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表现为不同地类的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别;当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城市区域,建设用地取代自然植被或农田时,地上碳储量(植被)也会急剧下降,土壤因被建筑物或硬化路面封闭变化的可能反而不大。  (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比如:农用地由于人类活动的耕作影响,土壤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分解的速率较快,而林地和草地在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土壤环境改变,这会在长期内改变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和碳储量。  2.土地利用变化对人为碳过程的影响机理  除自然过程之外,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城市系统人为碳过程的影响。不同的用地方式下,能源消费类型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明显不同,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碳排放强度。比如:居民点用地主要以家庭能源消费和食物消费为主,交通用地主要以交通能源消费为主,工矿用地主要以能源和电力消费为主,商服用地主要以商业经营、运输中的交通能源和电力消费为主。因此,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上必然具有不同的人为碳排放强度。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于相关专业研究很有用的参考书,就是拿到的书被水泡了,算了,看重的是内容


排版有待加强,有错别字,花一中午时间研究了下,有很多可借鉴的思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