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

程文超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作者:

程文超  

页数:

3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成为价值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告别古典,面对旧秩序的崩溃。因而“现代化”给予我们的首先是历史的转折。西方中世纪的终结是这种转折,中国封建帝制的解体是这种转折。一种文明落山了,另一种文明升起了。落下去的是古典,升起来的是“现代”。  我们反思现代性是因为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现代性的自觉,我们需要尽量避开西方人的陷阱,我们需要一种具有反思意识的成熟的“现代”,我们需要探索中国的现代性之路。  我们的姿态应该是,立足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具体考察中国现代性的内部运作,我们需要问:中国的现代性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比如,我们需要问:中国的现代性运作与“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有无关系?我们需要问: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些什么资源能为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解毒?面对现代性的难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我们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创造?

书籍目录

引言:配来以后的梦一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二 未竟的事业三 我们的姿态第一编 走向“新时期”的历史轨迹第一章 醒来的“现代性”第一节 “边缘”的崛起第二节 从重“私欲”到“开民智”第三节 无可回避的总主题第四节 桐城派的悲凉第二章 “长城”变奏曲第一节 “创新个新鲜的太阳”第二节 从“阶级”到“国防”第三节 “残花”开过之后第三章 “民族”与“阶级”的话语转换第一节 “工农兵”里的“民族”话语第二节 “两个我”的斗争第三节 “阶级”:合法化的足音第四节 暖水屯上的多声部第四章 无边的“我们”第一节 “我们工程”第二节 无边的“我们”第三节 从《艳阳天》到《金光大道》第四节 “样板”里的“戏”第二编 “人”与叙事的转型第五章 借火的仪式第一节 从“民”到“人”的历史跨越第二节 人的声音:似曾相识,不曾相识第三节 人:从何处解放?第四节 “我们工程”里“人”的声音第六章 “我爱每一片绿叶”第一节 展露伤痕与理性启蒙:“人”的出现第二节 苦难叙述与身份认同:“人”的确立第三节 人的主体性与文学的主体性第七章 “人”的叙事者第一节 精英叙事:语境与心境第二节 “说”与“听”的权力关系第三节 说“心灵”者的心灵第三编 “现代”与叙事的转型第八章 与“现代性”的对话之路第一节 误读“个人主义”登陆之后第二节 留学生阵营的不同选择第三节 学衡派的“学”与“衡”第四节 “现代派”与的“现代”第九章 “你别无选择”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生成语境第二节 “孟加拉虎”对叙事的进入第三节 “人”与“情绪”在叙事中的置换第四节 荒诞叙述与叙述荒诞第十章 同一个世纪,不同的“现代”第四编 “后现代”与叙事转型第十一章 叙事的挑战第十二章 “女性”的觉醒第十三章 “个人化”叙事第十四章 理论的操练第五编 建设中国的“现代”第十五章 “问题”的诱惑第十六章 走出他人话语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