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黄正柏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正柏  

页数:

708  

字数:

58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冠以“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论述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历史,重在从政科技等方面论述了德国资本主义社人演变和发展的历史,重在从政治与经济方面探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即试图从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角度阐述不同于英、法、美的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发展的独特道路及其原因,从德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道路说明政治与经济的相对同步协调发展,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形式和发展的原因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正在从事的现代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吴友法,湖北省武穴市人,1948年11月生。1970年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197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现代史研究生毕业。1991年至1992年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访问研修一年。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任,兼任中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发展的特点 二、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的不同步性 三、德国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为什么不同步协调发展 四、联邦德国政治与经济相对同步性确立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德意志民族的封建割据与资本主义的迟缓发展 一、邦国林立的德意志 二、普鲁士容克贵族的“黄金时代” 三、理性主义的官僚集团 四、拿破仑法国对德意志民族的冲击 五、斯泰因——哈登贝格改革 六、从“德意志同盟”到“关税同盟” 七、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 八、市民资产阶级的“自由与统一运动” 九、“小人物们”的群众革命 十、1848年资产阶段革命——“未完成的革命” 十一、民族分裂及统一的艰难历程延缓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章 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与资本主义强国地位的确立 一、资产阶级在德意志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普鲁士统一德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三、帝国的政治体制——容克资产阶级半专制制度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 六、开资本主义各国先河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七、德国工人运动与“非常法” 八、科技、教育的昌盛 九、文化的繁荣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 十、传统与现实的融合:政治滞后于经济的容克资产阶级国家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德意志帝国”梦想的第一次破灭 一、三皇盟——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二、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三、“大德意志帝国”的梦想——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四、英、法等国殖民政策对德国的影响 五、殖民扩张——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六、军国主义与民族沙文主义 七、威廉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八、霸权主义导致工业文明的毁灭第四章 魏玛共和国的成立与德国资本主义的恢复和发展 一、“十一月革命”与第一个资产阶段共和国的成立 二、《魏玛宪法》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三、魏玛政治结构的缺陷与不健全的民主制 四、《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及对德国的掠夺和压迫 五、极端民族主义与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六、赔款、鲁尔危机与货币的改革 ……第五章 共和国的崩溃与法西斯专制统治及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建立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占与“大德意志帝国”的梦想的第二次破灭第七章 盟国对德国的占领、改造、管制与德国的分裂第八章 “西方模式”的联邦德国——德国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第九章 联邦德国统一民主德国第十章 统一后的德国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暑假时分、时间充裕,总算有时间把高考前陆续买的大堆书籍看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本砖头般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动辄七百多页、堂堂武大学术著作,想来自是分外诱人,遂带着雀跃的心情开始“肯砖”,哪想,这本具有典型“中国特色(或说大陆特色)”的史书,让我从此对国内“历史学家”彻底绝望!我“惊喜”地发现,此本《德资史》可谓发扬了国内“官方”、“正统”史书的全部“优良传统”!
   首先就是,这些“专家”、“叫兽”们除了抄书还有什么招?书后动辄一二十页的“参考书目”,所列国内外书名不超过百本不痛快,让你错觉此书系汇集诸多著作精髓,乃无上精品。但总觉得不对劲,再一看正文便恍然大悟,原来是把他人著作一闷棍打死并分尸,然后把这些来路各异的残肢拼大致接成形,至于两臂长度不一、头重脚轻、面目可憎、腰椎扭曲一类的问题姑且不去管它了 ,看起来是个人形就行了嘛,然后署上雅号,衣冠禽兽地抬着“杰作”游走于学术界和各学院......所以说写这本砖头貌似艰巨,实则只用YY一个提纲,创作工作就完成了,具体内容四处摘抄就行了,而且要大面积撒网,力求一本书不抄三句,以免剽窃之嫌,不仅史实,甚至评论性的语句也大部分是“摘抄”。在这种书上每看到一句略有见地的生动评论句,刚要庆幸原来作者尚有“思维的闪光”,却发现句末赫然注释:“摘自《XXX》xxx著,xxx出版xxxx年版”,果然盗亦有道,即刻拜倒在作者的高风亮节下。
   大凡优秀的史书,则作者必须有鲜明的观点,并作为一种主基调导引全书,而各种史实、数据资料则应该可以表达这么一个主题或者观点,历史是人的历史,面对风云变幻、兴亡祸福,一个人必然会思考、会有所感。这样一种历史感和主观点,是历史具有了生命,历史的强烈感召力和动人之处也正在这里。但是,“正统”史书在这方面却是可悲的空白,全书都是平铺直叙的罗列史实和资料,毫无重点。史实来自资料的查阅,而对史实进行综合思考并加以深入的评述才是历史学家唯一具有创造性、也是唯一有意义的工作。但在这些“正统”史书里,完全看不到任何作者的观点和思考,而他们的评论语句(除抄来的以外)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些陈词滥调的重复,没有任何人性动因,只有阶级理论;没有任何精神、理念的思考,只有唯物辩证法!
   即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也是相当的粗浅和幼稚,以一种中学生式的腔调无力的发福叨念几个最初级的理论口号,自以为这样就借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先进观点”超越了一切西方学术著作......这些阳痿已久的老人们应该去看看《共产党宣言》、《怎么办》,看看真正让人热血沸腾的马列主义是什么样的。更可笑的是,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偏左的言论无法再招来愚昧的喝彩,于是他们的历史观变得更为蹩脚,对左派和社会主义国家大唱赞歌依然不变,但对“阶级敌人”们也没了脾气,甚至有些明显应该批评的政策、事件,也采取一种无观点的平铺直叙,显得暧昧而怪诞,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充分展现了谨小慎微的骑墙派的精神风貌,一只脚已经抬了起来,却是迟迟不敢放下,单脚伫立颤抖不止,其原则可谓是:不参与、不评论、不反对、不支持、无观点、纯道学,这也算是我国的“特产”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