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学

彭富春 武汉大学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武汉大学  

作者:

彭富春  

页数:

317  

Tag标签:

无  

前言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着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是以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的理解为基础的,以对当今世界和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为背景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目标的,深刻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确立“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育创新的首要之义就在于,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努力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这些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实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创新,而且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注重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形成既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能体现和反映高校优秀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和办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创新的这些措施,必然提出怎样对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结构进行整合,并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通识”教育相兼容和相结合的重大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通”关系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至于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的思想,出现得更早些。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与“自由”教育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的思想。这里所讲的“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通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与学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曾经经历过时以“通识”教育为主、时以“专业”教育为主,或者两者并举、并立的发展时期。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高等教育似倚重于“通识”教育。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相应地细分为不同学科、专业,分别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的比重不断增大。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知识的不断交叉融合,使学科之间更新频率加快,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并存, “专才”与“通识”的需求同在。但是在总体上,“通识”似更多地受到重视。

内容概要

本书为武汉大学通识课教材,包括“美学”、“美”、“美感”及“艺术”等四编内容,对近现代世界美学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阐释和介绍。  美学作为产生于管代的一个西方哲学学科,其本来的含义是感性学。就西方美学而言,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后现代五个思想史时代。中国传统上虽然没有西方意义的美学,但在儒家、道家和神宗的思想论著中保存了关于美和艺术的思考。本书针对当代美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展开无原则的批判,提出美和艺术作为欲、技、道的游戏说,以期走出当今美学思想的一条新路。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述清晰、语言畅达、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美学 第一章 何谓美学  第一节 美的存在与生活  第二节 美学的定义   一、字源学含义   二、美学作为感性学  第三节 美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章 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古希腊美学  第二节 中世纪美学  第三节 近代美学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与美的问题   二、法国理性主义美学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四、德国古典美学  第四节 现代美学   一、现代与现代美学的规定   二、现代美学的存在维度   三、现代美学的心理维度   四、现代美学的形式和符号维度  第五节 后现代美学   一、语言分析美学   二、结构主义美学   三、解构主义美学 第三章 中国美学及其基本问题  第一节 何谓中国美学   一、中国美学释义   二、中国美学的独特形态  第二节 中国美学的基本主题   一、美论   二、美感论   三、艺术论  第三节 儒道禅美学   一、儒家美学思想   二、道家美学思想   三、禅宗美学思想 第四章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后自然时代及其思想状况  第二节 中国当代美学流派及其困境  第三节 无原则的批判与欲、技、道的游戏说   一、无原则的批判   二、欲、技、道的游戏说第二编 美 第五章 “美”的涵义  第一节 “美” 的字源与用法   一、“美”的古义   二、“美”的日常用法  第二节 美的哲学意义 第六章 美作为欲、技、道的游戏  第一节 生活世界   一、什么是世界   二、中西方的世界   三、生活世界  第二节 欲望   一、欲望的本性   二、、欲望的类型   三、欲望的解放  第三节 技术   一、技术作为工具   二、技术与技术主义  第四节 智慧   一、智慧的语言   二、智慧的历史话语形态  第五节 游戏   一、游戏的历史   二、欲、技、道的游戏   三、生活世界的游戏  第六节 显现   一、现象与显现   二、生活世界的游戏作为显现 第七章 美作为人的自由境界  第一节 人与美   一、人与美的关系   二、人与动物的区分   三、人与自身的区分   四、美作为人的规定  第二节 自由   一、四种自由观   二、自由作为生活世界的游戏   三、审美自由  第三节 自由的审美境界   一、非审美的日常生活境界   二、真善美的境界   三、自由的审美境界 第八章 美的领域  第一节 自然   一、“自然”的语义   二、人与自然   三、自然美  第二节 身体   一、人与身体的关系   二、身体作为欲技道的游戏   三、身体的美学意义  第三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美   二、人自身的美   三、生活事件的美   四、物自身的美第三编 美 感 第九章 美感的意义  第一节 “美感”的语义   一、美感的心理学意义   二、美感的认识论意义  第二节 美感与美的关系   一、美感于美的分离   二、美感与美的同一  第三节 作为感觉的美感   一、人的感觉   二、感觉自身 第十章 一般感觉与审美感觉  第一节 日常感觉   一、日常感觉的特性   二、日常感觉的类型  第二节 认识的感觉和道德的感觉   一、认识的感觉   二、道德的感觉  第三节 审美的感觉   一、知情意及其区分   二、审美感觉的特性   三、审美感觉的解放 第十一章 审美经验分析  第一节 中断与注意   一、中断   二、注意  第二节 结构与要素   一、直观   二、想象   三、情感   四、理解与语言  第三节 基本关系   一、瞬间与永恒   二、超越与回归   三、个体与普遍 第十二章 审美经验的典型形态  第一节 爱   一、仁爱   二、性爱   三、友爱   四、博爱   第二节 陶醉   一、陶醉的现象   二、陶醉的本质  第三节 快乐   一、快乐的区别   二、审美快乐   三、审美快乐的特性 第四编 艺 术 第十三章 艺术的一般本性  第一节 艺术与自然  第二节 艺术与生活   一、艺术属于生活又超出生活   二、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  第三节 艺术与审美 第十四章 艺术作为技、欲、道游戏的发生  第一节 作为技艺的艺术   一、艺术与一般技术的区分   二、艺术作为技艺的形式特性  第二节 欲望的产生   一、艺术作为欲望的表达   二、艺术如何表达欲望  第三节 道的显现   一、道的悖论   二、艺术对道的显现  第四节 艺术作为技、欲、道游戏   一、艺术之镜与技、欲、道   二、艺术作为技、欲、道游戏的发生 第十五章 艺术现象的结构  第一节 艺术家   一、谁是艺术家  二、技、欲、道对艺术家的规定  第二节 艺术创作  第三节 艺术品   一、艺术品与物   二、作为文本的艺术品  第四节 艺术接受  一、文本与接受  二、接受作为对话 第十六章 艺术与审美教育  第一节 艺术何为  第二节 艺术作为审美教育   一、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意义   二、审美教育与技、欲、道的游戏  第三节 当代人与艺术问题   一、现时代的基本特征   二、虚无主义、技术主义、享乐主义与艺术  第四节 艺术与游戏的人   一、无家可归与艺术   二、艺术之路与游戏的人后记

章节摘录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对美的思考非常久远。说它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学科,它只是近代的产物。作为感性学,美学是由德国近代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的,之后康德对美学又进行了更为深入与系统的研究。然而,究竟什么是美学,也就是说,如何去给美学下定义,以揭示其本质规定。却是美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宇源学含义 美的现象在当代生活中已成为人们谈论得很多的现象,对于美的现象的言谈也成为了日常生活语言中为人所熟悉的言语事实。比如人们时常谈论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又是不美的,这些谈论似乎从来都是自明的,不需推敲、怀疑。但与此不同,美学恰恰要思考美的现象的本性,而且成为了一种哲学学科。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美”和“学”的文字,却并没有“美学”这一词语。“这表明中国对于美的思考尚未进人到一个知识学的系统中去,同时也表明各种学问也没有将美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纳入其中。”①在汉语中,“美学”一词产生于现代,来源于日本人对于德语Aesthetik的汉语翻译。 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最早使用了“美学”这一名称,随着西学东渐,这一译名为中国现代学界所接受。现代汉语的“美学”一词其基本语义为“美的科学”、“美的学问”或“美的学说”。这里所说的科学并非指自然科学,也不是在技术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知识学,“美的科学”就是“美的知识学”,即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当然,这一用法也是源于西方思想的传统。

后记

本书由我主编。编写人员及其分工如下: 张贤根(武汉科技学院):第一编 谢劲松(华中科技大学):第二编 李必桂(山东大学):第三编 常旭曼(北京大学):第四编 本书的基本观点依据于我的美学思想(见《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但本书的文字由编写人员各自独立完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学 PDF格式下载



应该有用吧


不错 还可以 老师推荐的哦~


是我一个朋友,张怡樊,考研用的书,我帮她买的。


考试要用,书很不错。


凝练概括


地球的自然演化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而形成了有机和无机的各种物事的多样性,与之相比,人类的岀现时间太短暂了。所谓美即是人类感受到各种物事后按自己好恶标准形成的意识活动,这样的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慢慢地有了标准,再抽象化去按标准创作岀美的艺术。美更应该是人的幸福,只有幸福才能感受到美,无幸福即无美。所以我认为美学是研究幸福的学科才对。以这样的教材来教学生,是不会培养岀岀色的人才的。


空洞,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可读,标准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东西。很后悔买这本书,浪费钱,还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去读这垃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