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2006-1
武汉大学出版社
常桦
213
180000
无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开国帝王,其成就无不与吸取历史的经验、学习治国之道有关。中华开帝国王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他们的建国、治国策略是否得当,关系着政权能否建立和巩固,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大凡开国帝王都较有作为,对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推翻腐败的前王朝,建立新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经济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个人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至尊”的帝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俱往矣,一代代开国帝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人物;温故知新,鉴古知今,我们研究中华开国帝王治国策略,对于帝王的文韬武略,治国安民之术,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质,增进我们的智慧……
秦始皇赢政 童年遭难 少年成王 铲除政敌 掌握王权 君权神授 始称皇帝 统一制度 加强集权 北筑长城 南戌五岭 焚书坑儒 禁办私学 横征暴敛 严型峻法 向东求仙 寿终归西汉高祖刘邦 无赖少年 玉汝于成 约法三章 关中称王 暗渡陈仓 击杀霸王 称帝建汉 迁都长安 巩固皇权 汉承秦制 剪除诸王 中央集权 轻徭薄赋 重农抑商 箭伤致死 英明长留汉光武帝刘秀 王莽改制 民怨沸腾 揭竿而起 奠定大业 扫平群雄 一统天下 柔术治国 中兴汉朝 解放奴婢 发展生产 明君风范 瑕不掩瑜晋武帝司马炎 三代侍曹 皇赐九锡 争当太子 “无为”治国 击灭东吴 统一全国 发展经济 太康繁荣 弘扬文化 洛阳纸贵 倡导奢侈之风 之孙子立痴子隋文帝杨坚 借助祖荫 扶摇直上 用权运谋 建立新朝……唐高祖李渊大周皇帝武则天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破门阀世俗 推行《姓氏录》 门阀观念,在封建社会中是一条扼杀人才的绳索,是为世族豪门培植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它重门第、轻才学,以祖宗的功德大小、门第的高低贵贱作为封官授爵的标准。 自从曹丕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就一直没有真正被打破过。出身寒门的人为了能进入上流社会,总是呼吁打破门阀观念,而他们一旦掌握了政权,就又会把自己的家系封为高贵等级,子孙后代,永享官禄,压制其他等级。 武则天踏上政坛之后,首先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唐高宗诏告天下,修订《姓氏录》,取消唐太宗时订立的《氏族志》。这是打破门阀制度、吸纳寒门俊杰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武则天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本人就是出身于寒门之家,同时,她念念不忘长孙无忌当年说她出身贫寒的话。于是,武则天组织许敬宗、李义府订立《姓氏录》,取代了唐太宗时订的《氏族志》。《氏族志》虽然也是以唐朝官爵的高低作为等级排序的,但仍十分注重是否士族,旧的士族观念还很浓厚。新修的《姓氏录》是以武氏家族为第一等,下边按官职高低共分九等,凡是官员达五品以上者,皆可进入等级。无论祖上有无功德,门第是高是低,只要通过科考或军功升至五品以上的官吏均可升高家族等级。这样一来,许多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都可以凭政绩提高自己的地位。而那些旧门阀的子孙,则被废除了凭祖宗族望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特权。为此,他们纷纷起来反抗,强烈反对《姓氏录》的规定,被列入书中的旧族官僚也耻于叙录,纷纷要求退出,企图使《姓氏录》成为一纸空文。武则天借用皇权,强行没收焚烧天下的《氏族志》,坚决推行《姓氏录》。不管武则天是出于怎样私利的考虑,《姓氏录》终究代表着一股冲击旧门阀观念的新潮流,对沿用了数百年的门阀旧制是一种彻底的否定,并从此结束了以门第定官职的历史。 旧门阀制度被打破之后,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蜂拥而来,要求进入官场。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武则天,为他们打开了闸门,借此不断培植拥戴自己的官僚队伍。据史载,每年吏部接纳的选人成千上万,每年人流数超过1400人次,比正常需要补充的人数高出几倍。武则天对如此急剧增加的人数不但不加以控制,而且在公元666年泰山行封禅礼之后,又宣布“文武官员三品以上赐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阶”,使一大批官员通过泛阶制度成为五品、三品高官。公元675年,武则天又始设“南选”,即在江淮以南,主要是岭南、黔中一带选拔人才。 武则天推行《姓氏录》,打破了门阀世俗,使众多过去沉溺于下层的普通地主、寒门俊杰,登上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舞台。这些人进入官僚队伍以后,又成为武则天推行自己政治路线的得力工具。可以说,武则天正是通过这些人登上大周皇帝宝座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