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本体与数字图书馆

董慧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

董慧  

页数:

332  

Tag标签:

无  

前言

  “图书馆学情报学”是我国的习惯用法,是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等学科的名称。在我国台湾被称为“图书馆与资讯科学”,英文为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美国也用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来称谓这一学科。  1807年,德国学者马丁·施莱廷格(Maain Schrettinger,1772~1851)首次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概念,1808年他又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中建立了以图书馆整理为核心的学科体系,标志着图书馆学学科正式诞生。  自1887年美国学者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世界第一所图书馆学校,1930年在卡内基基金的资助下芝加哥大学设立第一所图书馆学博士班课程以来,图书馆学开始走进大学殿堂,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  图书馆学教育在美国的兴起带动了全球图书馆教育的发展。1919年英国在伦敦大学建立了图书馆学院。目前,美国有56所美围图书馆学会(ALA)认可的图书馆学院,每年招收图书馆与情报学学生26 000人左右。  在施莱廷格后的两个世纪,图书馆学科不断变化。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两大阵营形成。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科技文献激增。科学家对文献信息的获取变得困难。一门新型学科-情报学应运而生。1963年美国文献工作学会正式更名为美国情报学会(ASIS)。

内容概要

  《本体与数字图书馆》以基于本体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为例,揭示了本体应用实现的五大关键技术细节和步骤。全书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点、作用和机制的范式演化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本质;从元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化信息组织结构、数字对象的标识和服务机制等,揭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应该应用的主要技术;从本体的定义、语义网的结构、本体的描述语言和本题的逻辑基础分析了本体的定义、个领域的应用定义秒它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实现,以及应用前景:从本体库的建设和维护、本体的检索策略、推理机制和处理引擎,分析了本体应用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针对应用本体技术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即本体分子论,对本体分子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应用的实践,证明该理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作者简介

  董慧,男,1941年5月生,汉族,湖北省沙市市人,196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商务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电子政务专家组专家、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为本科生开设操作系统原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课程;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JAVA程序设计、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发展趋势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和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重点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工具和软件体系结构,电子商务技术重点研究电子商务平台构架和关键技术。  主持与承担科研课题:  1.、数字图书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2003  2.、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2006  3.、湖北省电子政务总体方案设计

书籍目录

1、数字图书馆概述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1.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1.3 数字图书馆的作用1.4 数字图书馆机制的范式演化2、数字图书馆技术2.1 概述2.2 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2.3 元数据管理与应用2.4 数字化信息组织结构与技术2.5 数字对象的唯一标志符技术2.6 基于信息网络的数字图书馆3、本体概述3.1 本体的定义3.2 本体与语义Web3.3 本体的描述语言标准3.4 本体的逻辑基础4、本体技术4.1 本体建库4.2 本体检索4.3 本意推理4.4 本体处理引擎5、本体分子理论与应用5.1 引言5.2 本体分子理论5.3 本体分子的知识组织5.4 动态知识的演化5.5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可视化描述6、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6.1 体系结构解析6.2 语义信息的提取6.3 历史领域资源本体构建6.4 历史领域知识推理机制6.5 基于知识的检索机制6.6 结语

章节摘录

  1.4.3 第三代:基于用户活动的数字图书馆(Work-based Digital:Library)  随着聚合数字信息空间的逐步形成,人们第一次有可能摆脱传统图书情报系统单纯基于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和将信息系统与用户信息利用过程相对隔绝的局限,以支持用户灵活地处理信息、提炼知识和交流协作为核心,围绕用户信息活动和用户信息系统来组织、集成、嵌入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从而更直接、深入、有效地支持用户检索、处理、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种理念推动下,数字图书馆的前沿研究者们已开始探讨以用户信息活动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机制。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项目(NSDL)”,明确提出建设成围绕着用户协作化学习过程的分布式资源网络和学习机制,个人或集体可充分和动态调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包括合作学习系统、远程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来个性化和协作地检索、集成、处理信息并以此支持合作学习。将于2008年9月举行的欧洲数字图书馆会议(ECDL)已将研究开发嵌入到用户信息空问和用户合作过程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作为其三大主题之一。马兰大学MIND项目提出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应直接支持用户在其信息利用过程中灵活处理信息对像,奥地利Maurer提出数字图书馆应成为用户交流媒介来支持用户对数字信息的注解、交流和协作处理,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著名专家Ed Fox也提到数字图书馆的下一步发展将走向虚拟个性化数字图书馆和嵌入到用户工作环境中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一些试验或者应用系统已出现。


编辑推荐

  《本体与数字图书馆》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论丛》之一分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是国家985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本体与数字图书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