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超声影像学

徐启彬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启彬 编  

页数:

306  

字数:

468000  

前言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其中超声影像学由于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进展,已由20世纪50年代仅对心脏疾病的初始研究,发展到70年代多晶体灰阶扫描对腹部诸多脏器的检查、80年代彩色多普勒对血流方面的研究,以及此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应用,如超宽频探头、谐波成像、腔内超声、声学造影、实时三维成像等,大大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几乎能对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进行检查和诊断。尤其是声学造影,由于新型造影剂的开发和显影技术的进展,能在毛细血管水平显示病理改变和功能,是超声诊断的一大进展。这期间介入超声学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是,“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作为独立的医学学科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正式确立,其中的“超声影像学”由于特别年轻,在医学教育上,如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方面无前人的经验可循。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特定的教科书。1994年,原浙江医科大学“超声学教研室”正式成立,并承担了医学系本科、七年制、儿科系、预防医学系以及医学影像专业等八个系和专业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开展超声教学早期,有关超声影像学的参考书籍几乎都是外文版;后来中文版陆续出现,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影像学》及《超声诊断学》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其内容的设置等并不完全适合学时数不多的临床医学系的医学生。为此,我们曾组织附属医院的有关教师,于1997年编写了针对医学生需要的超声影像学讲义;四年后增加了一些图片和内容。实践证明,这本讲义在医学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深受广大医学生的欢迎,而且一些医学院校及医学远程教育也采用本讲义。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完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004年,我们邀请本校及附属医院10位教授、主任医师及5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组成编写委员会,在原讲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增加和充实了超声影像学物理基础、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周围血管疾病超声诊断以及介入超声学等方面的内容。为便于掌握学习内容,本书在各章节后设计了思考题及病例讨论,并列出重要参考文献。尽管如此,书中的缺陷还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本书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绪论,主要介绍超声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的一个独立分支的发展简史和其赖以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物理学基础;第二篇心脏疾病超声诊断;第三篇腹部疾病超声诊断;第四篇妇科疾病及产科超声诊断;第五篇浅表器官与周围血管疾病超声诊断则分别囊括了超声影像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在这些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第五篇则增加了周围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的内容;第六篇介绍了作为一中治疗手段的介入超声学。全书引用了大量来自于临床的质量精度较高的超声图片,包括一些彩色多谱勒血流图。适用:可作为正在学习的医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超声发展简史 第二章 超声影像学物理基础第二篇 心脏疾 第一章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病总论 第二章 心脏瓣膜病超声诊断 第三章 心包疾病超声诊断 第四章 心肌病超声诊断 第五章 心脏肿瘤超声诊断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超声诊断 第七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超声诊断第三篇 腹部疾病超声诊断 第一章 腹部疾病超声诊断总论 第二章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第三章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第四章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第五章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第六章 胃肠道疾病超声诊断 第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超声诊断第四篇 妇科疾病及产科超声诊断 第一章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 第二章 妊娠超声诊断第五篇 浅表器官与周围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第一章 浅表器官疾病超声诊断 第二章 周围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第六篇 介入超声学  第一章 心脏介入超声  第二章 腹部介入超声 第三章 妇道产介入超声 中英文对照词汇 参考文献插页图

章节摘录

插图:它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靶器官或病灶穿刺,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某些疾病如肿瘤等提供了重要依据。除介入诊断外,超声还被引入了治疗范围,即所谓的介入治疗。如对肝肿瘤进行微波或射频治疗,对诸如肾囊肿等的抽液和注射硬化剂治疗等。二、中国超声诊断发展史我国的超声诊断起自1958年。当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用超声探伤仪(A型超声波)开展了对肝脏和一些妇产科疾病的研究。1960年,上海中山医院用BP型超声仪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子宫肌瘤以及葡萄胎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产M型超声心动图仪由武汉及上海研制成功,四川绵阳制成了机械扇形扫描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医学界开展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检查诊断工作。1975年,国内首次进口了M型和复合静态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及动态线阵扫描超声诊断仪,开展了对心脏和腹部诸多脏器的检查工作。前者国内当时有4台,后者仅2台。1979年8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省分会协办的中日超声医学讲习班在浙江莫干山举行,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此后,B型超声诊断腹部疾病的临床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在检查例次及病种方面逐渐超越了超声波发展初始阶段的心动图。目前,超声影像学的研究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组织和脏器,包含了M型、B型、D型等各型超声波;国内超声影像技术的应用及诊断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影像”专业,独立招生并单独培养研究生。一支独特的具有医疗、教育和科研各层次、全方位的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三、超声影像学特点“超声影像学”是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先进的理、工、医结合的学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超声影像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谐波成像、声学造影、三维成像、血管内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等,由此大大拓展了超声波的临床应用范围。其内容包括形态学诊断、功能检测及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等。超声影像学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具有下列特点:(1)无放射性损伤,无痛苦。(2)涉及范围广,信息丰富,几乎能检查、诊断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3)可实时观测,尤其是对心内结构的判断,是其他任何影像技术无法比拟的。(4)血流检测,甚至对微小血管的血流都能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用脉冲波多普勒或连续波多普勒进行定量诊断。(5)任意多切面扫查,甚至能检测出一些部位隐蔽的所谓检查死角的病变。(6)方便灵活,可重复检查,几乎无任何禁忌。当然,作为一门检测技术,它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由于超声成像的物理特性所致,其图像不及X线、CT和MRI等清晰;对含气组织无法检查;对肥胖病人,较深部位病变及骨骼成像质量较差。


编辑推荐

《超声影像学(修订版)》:“十一五”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超声影像学 PDF格式下载



内容简单,B超初学者使用


内容很好,比较适合入门学习


很好,上课要用到的教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