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学术文化编年
2007年6月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叶志衡
400
无
编年史籍由来已久,但完整地为战国学术文化鳊年尚无前人。《战国学术文化编年》发凡起例,从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平四个方面,将纷繁的战国文化资料排比系年,对旧有史料中相互抵捂的记述在考辨的基础上作出评断。《战国学术文化编年》充分利用了古今学人的研究成果及近现代考古发现。从纵向看,此书全面地展示了各学派及个人的学术活动始末;从横向看,则全方位地展示了同一时期各学术流派的文化争鸣现象,是一部涉及资料极广,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学术著作。
叶志衡: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两项,独自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编写《古代文学专题史》等书11种。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前言绪论战国学术文化编年正文(前475-前221)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周元王二年前474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周元王五年前471年周元王六年前470年周元王七年前469年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周贞定王三年前466年周贞定王四年前465年周贞定王六年前463年周贞定王七年前462年
版权页:3.关于“文化”“文化”一词,人人都很熟悉,甚至没上过学的人都知晓“文化”一词如何使用,如何造句,如“学文化”、“没文化”、“文化程度”、“文化娱乐”等等,但使用归使用,真正要给“文化”下个让人信服的定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今中外一批批的专家学者对此探讨再三,争议不休。或日:文化是人类创造物的总和;或日:“文化”即“文明”;或日:文化是并列于政治、经济、军事的独立体;或日:区别于自然的就是“文化”;或日:文化是意识形态,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还有人认为:文化是社会状态的改善,文化是科学和艺术,文化是对外部与未知世界的征服,文化是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教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文化是工具和制度的制作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我国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最初,“文化”一词也是“文”和“化”单独出现、单独懈释的。但二者的意义又有相关性,因而也常常结合起来使用。许慎《说文解字》日:“文,错画也,象交文。”故“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符号、纹理。后来逐渐引申出文字符号(识文断字、花纹)、伦理修养(文雅、文气、文斗)等义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生命的化育以及各种现象的“演化”和“分化”。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的第一个字是“一”,许慎解释说:“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就是牛国古代的宇宙发生说,“造分”与“化成”就是造化。在宇宙发生之后的变化中,又分自然之演化与人为之教化。儒学著作《易·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苟子·不荀》说:“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杨惊注释说:“化谓迁善也。”又说:“骈至于善谓之化。”
《战国学术文化编年》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