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的文学叙事

陈乐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乐  

页数:

266  

内容概要

  什么是现代性?“文革”后的当代中国语境中,知识分子如何看待国家的现代性发展?小说家如何以文学叙事的方式传达自身的现代性思考?由这些问题意识引导,《现代性的文学叙事》以“现代性”为视角,解读韩少功1974年至2002年间的小说文本,将作品视为一个积极介入现实的知识分子的发言,在具体的语境和他人话语的对照中探讨其创作的独特性。   《现代性的文学叙事》首先梳理“现代性”概念的西方语源背景及意义分层,其后以 “文革”后三场不同时期的文艺论争为分析案例,考察中同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如何在接受和理解这一西方理念的同日寸,阐释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建构自身的现代性话语。韩少功,作为其中一员,以文学创作参与发言。《现代性的文学叙事》将其小说作品置于“文革”后各阶段的主流话语中加以互读,解析文本触及的各种现代性课题及其暗含的主张,通过探究其中的思想成长、立场转移及矛盾裂隙,来凸现其作品对于不同现实语境的特殊意义及价值。

作者简介

  陈乐,2001年获浙江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06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系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研究员,现为英国怀特岛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与文化概念研究。“文革”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等。便著有《文学批评关键词:概念·理论·中文文本解读》(2008)。

书籍目录

引言:宏大概念与文本细读“现代性”与韩少功思维定势与方法定势几点说明第一章“现代性”:关键词界说现代性的意义分层现代性的内在特征现代性与相关概念第二章 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及其阐释几种现代性方案“文革”后中国的现代性语境特征阐释现代性——以文艺论争话语为例当代文学研究与现代性视角第三章 “新时期"伊始的现代性困惑政治的“新”时期和文学的“新时期”主流“文革”话语外的罪责反思集体主义话语下的个人主张质疑和佐证并存第四章 文化热中的现代性谋求“寻根”:现代性还是反现代性?文学“寻根”的隐喻充满悖论的现代性诉求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语言:人与世界的联结民间文化:强权下的生存历史:散佚、被涂改与被删节“词典”写作:在传统内外第六章 作为现代性的思辨者理性特质:支撑与限制自我反思:开放性与悖论性知识分子:角色及承担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现代性”:关键词界说  “现代性”是近年来学术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它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相关的理论学说也包含许多方向和派别。英国Routledge出版社的“关键概念(key ideas)”及“新批评术语(the new critical idiom)”等系列丛书,擅长以一本书的长度来概括和梳理某个关键概念的相关理论,如“阶级”、“话语”、“后现代性”,等等。而围绕“现代性”这一概念,1999年Routledge出版的则是一套四册,共计2080页的《现代性:批评概念》。面对如此浩繁庞杂且充满论争的理论体系,我们很难在有限的长度中加以周全的整理和陈述,同样我们也很难不经框定而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总题下来进行讨论,由此,在展开论述之前,有必要先清扫出一个边界相对清晰、要点相对突出的讨论平台。  现代性的意义分层  在我的考察中,“现代性”一词在西方学界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意义,分别作为时期(period)、意识(consciousness)和经验(experience)。作为时期的“现代性”,在使用中接近它的词根“现代”一词,强调的是其中的史学意义。作为一种时间意识的“现代性”,更多被当作一个哲学概念加以阐述和运用,可用“现代意识”一词替换,也引申指向一种价值理想和思想范式。西方学界的讨论和争议主要集中在这一层面。而作为经验的“现代性”,旨在描述人们在现代冲击中内心经历的重大转变,直接引导了“现代主义”潮流的产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的文学叙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