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化小生产

杨建华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建华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区域文化人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概要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的困难三、本书的逻辑第二章 现代化理论:批判性反思一、社会学古典学派思想家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一)马克思:社会分工推动着社会结构现代变迁(二)迪尔凯姆:有机团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三)韦伯:理性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化各学派理论评析(一)经典现代化理论(二)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三)继续现代化及内源性现代化理论三、总结与反思(一)古典社会学大师与现代化学派理论的教益(二)古典社会学大师及现代化学派理论需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三)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一点思考第三章 社会化小生产:现代化的一种实践形式一、社会化小生产:一个概念的提出(一)小生产(二)社会化大生产(三)社会化小生产二、社会化小生产的特征(一)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的生产组织(二)以亲缘、地缘、业缘为主要的生产网络(三)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的生产形式(四)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为主要的联结纽带第四章 社会化小生产的历程与主要样式一、30年来浙江社会化小生产实践形式的演进历程(一)社会化小生产的复苏(二)社会化小生产的发展(三)社会化小生产的提升二、社会化小生产的几种主要样式(一)小规模大分工、(二)小商品大市场(三)小企业大集群第五章 社会化小生产的发生逻辑一、经济成长的内生需求(一)农业社会背景下的工业化生产(二)家庭、家族基础上的社会化生产(三)社会化小生产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最大物质利益与经济效益的可能二、社会资本的网络拓展(一)社会化小生产最大可能地发掘利用了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二)社会化小生产最大限度地融合了亲缘、地缘、业缘与理性契约三、二律和合文化的模式建构(一)二律和合: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精神(二)浙江地域文化中的二律和合精神元素(三)二律和合文化精神导引着社会化小生产的模式建构第六章 社会化小生产推进社会现代转型一、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一)产业、就业结构现代转型(二)城乡结构现代转型(三)阶层结构现代转型二、社会关系的现代建构(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社会网络(二)政府与社会、市场、公民关系的重构三、社会事业的现代推进(一)民间力量推进社会事业的现代发展(二)民间力量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第七章 社会化小生产推动百姓创业富民一、社会化小生产为百姓创业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一)社会化小生产成为草根群体创业的主要形式(二)社会化小生产促成个私经济快速发展(三)社会化小生产形成块状经济遍地开花二、社会化小生产推进创业富民三、社会化小生产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快速提升(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结构不断改善(三)城乡居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居全国前列第八章 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地方性知识一、社会化小生产建构现代化的内生发展逻辑(一)内生为主的发展路径与方式(二)绵密的社会分工与社会资本(三)内生型的分化与整合二、社会化小生产建构现代化理论的地方性知识(一)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的生产可以成为现代工业化发展的一条路径(二)家庭、家族可以成为工业化、市场化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三)传统可以成为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而宝贵的社会资源三、社会化小生产的前瞻(一)社会化小生产扎根于厚实的传统社会文化土壤(二)社会化小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大事记

章节摘录

  这种内生性体现在对人民意愿和创造的尊重,体现在草根阶层是发展的主体,体现在充分利用发掘本土的资源,体现在对传统的重视,同时也体现在利用本土文化经验对外来的经验文化模式加以吸纳和重构。那么,这种内生性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它对已有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哪些挑战与创新?  第二,社会发展,已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常用的基本概念。社会发展何以可能?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思考、探索的一个经典性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江社会发展从缓慢型向快速增长型转型,社会结构从农业型向工业型与服务型转型,社会生活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型,社会事业从政府包办向政府、社会、市场合办转型,社会管理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型。那这种转型是如何实现的?转型的路径是什么?以后将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问题。那浙江现代化实践形式能否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供探索、选择、启示的路径?浙江现代化实践的地方性知识又能否为当今现代化知识体系增添浙江或中国的元素?  本项研究正是力图回答这些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力图寻找、发现30年来浙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事实”,并努力给予理论上的解读。  二、研究的困难  由于我们的研究不是从概念和理论出发,而是另辟蹊径,从“社会事实”人手,因此,这项研究就将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对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的崇拜,而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却没有认真对待过西方本身的乡土工业现象,也很少将之作为分析现代社会变迁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来考虑,而是想当然地认定:乡土工业只能是落后的、必然被淘汰的现象,不可能发展成现代工业。他们大多都相信现代工业乃是高度机器化大生产,破旧不堪的传统小工业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化小生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