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
2008-11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何建华
280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何建华,女,1963年生,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经济伦理研究。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曾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道德选择论》、《经济正义论》、《分配正义论》、《信用浙江》等。
导论制度变迁与信用制度创新第一章 信用、信用制度概述 一、信用:人类文明的基石 (一)信用:人类社会秩序扩展的重要纽带 (二)信用: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 (三)信用:现代文明的基石和重要标志 (四)信用:区域发展的软实力 二、信用:内涵、结构与形式 (一)何谓信用 (二)信用的结构 (三)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信用制度:构成、功能及变迁 (一)制度与信用制度 (二)信用制度的基本构成 (三)信用制度的功能 (四)信用制度变迁第二章 信用制度变迁: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 一、信用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自然经济时期的信用制度 (二)货币经济时期的信用制度 (三)信用经济时期的信用制度 二、中国信用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信用制度 (二)近代信用制度的发展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制度 (四)改革开放后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三、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中国信用制度变迁的目标及模式选择 (一)人伦信用与契约信用:两种不同的信用制度 (二)中国传统人伦信用模式面临的挑战 (三)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中国信用制度变迁的目标 (四)信用制度创新: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的必然选择第三章 浙江诚信建设:中国信用制度变迁的实践范例 一、制度变迁:浙江诚信建设的背景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浙江诚信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市场化、民营化改革:浙江诚信建设的实践背景 二、浙江诚信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温州实践:市场经济早期浙江诚信建设的缩影 (二)“信用浙江”的提出及其建设历程 三、“信用浙江”建设的实践特色 (一)整体推进 (二)重点突破 (三)先易后难 (四)区域联动 (五)逐步完善 四、“信用浙江”建设的社会效应 (一)迅速崛起了一大批注重质量、注重品牌、注重信用的企业 (二)浙江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信用形象有了较大的提升 (三)个人信用建设初见成效,信用观念深入人心 (四)市场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四章 信用制度创新:浙江的经验及启示 一、信用制度创新:信用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 (一)创新与制度创新 (二)信用制度变迁中的信用制度创新 (三)影响信用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二、信用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 (一)积极从事市场交易活动,在市场大潮中培育市场信用观念 (二)提高政府公信力,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 (三)加强法制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四)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五)健全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失信惩戒机制的规范引导作用 (六)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 三、浙江信用制度创新的启示 (一)完善市场机制:信用制度创新的基础 (二)发挥政府作用:信用制度创新的保障 (三)建立健全法制:信用制度创新的环境因素 (四)技术创新:信用制度创新的动力因素 (五)文化建设:信用制度创新的人文因素 (六)政府与市场互动:信用制度创新的基本机制第五章 “路径依赖”:信用制度变迁的障碍 一、路径依赖:制度变迁中的自我强化机制 (一)路径依赖及其形成机理 (二)路径依赖对信用制度变迁的影响 二、对人伦信用的路径依赖:信用制度变迁的障碍 (一)泛家族主义信任:中国传统特殊主义的社会信任结构 (二)泛家族主义信任对浙江信用制度变迁的影响 (三)家族主义的信任结构:信用体系扩展的严重障碍 三、信用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逻辑 (二)改革途径的初始选择 (三)家族文化的艰难转型 (四)利益因素:节约交易成本 (五)转型时期法律制度局限第六章 走出“锁定”状态:信用制度创新的途径 一、信用制度创新:走出“锁定”状态的必然选择 (一)制度创新:摆脱路径依赖的关键因素 (二)制度创新的一般过程:路径和模式选择 二、不同国家信用制度模式比较及启示 (一)美国的信用制度模式 (二)欧洲的信用制度模式 (三)日本的信用制度模式 (四)发达国家信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三、中国信用制度创新的途径探索 (一)中国信用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二)我国信用制度创新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三)从浙江实践看我国信用制度创新的目标和途径 四、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信用浙江”建设 (一)加强信用机制创新 (二)加强信用技术创新 (三)加强信用组织创新 (四)加强信用文化创新 (五)培育现代信用主体参考文献大事记
走出“锁定”状态:市场信用制度创新的途径 信用制度创新是制度变迁摆脱路径依赖、走出“锁定”状态的基本动力和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后,中国信用制度正逐渐从人伦信用模式中解放出来,市场信用制度正在逐渐建立;但是信用制度至今仍被锁定在人伦信用的困扰状态之中。在中国市场信用制度变迁过程中,必须深深扎根于丰富的中国本土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理论和实践资源的“营养土壤”之中,同时积极吸取西方市场经济契约信用制度建设的经验,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才能摆脱对传统人伦信用的“路径依赖”,才能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信用制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浙江正面临着从“三缘”(亲缘、人缘、地缘)、“三现”(现金、现场、现货)的初级市场经济,向非人格化交易占主导地位、法制和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行省份,浙江在信用建设过程中需要再接再厉,不断探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唯有不断进行信用制度创新,才能继续保持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才能为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软实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为指导,以主体信用为基础,以道德法制为支撑,以健全信息征集和披露机制为切入点,以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为重点,统筹规划、有序开放、严格监管,建立起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再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新优势。 第一,积极发挥国家在信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由于中国市场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能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这为市场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市场信用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以制度供给者的身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实施制度供给,解决制度短缺,并凭借其强制力以及通过税收等手段克服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和“搭便车”的现象,快速提供市场信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因而,通过国家力量促使信用制度摆脱对人伦信用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状态,是信用制度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前,要有效地发挥政府在信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一是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