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价值论美学

李咏吟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咏吟  

页数:

475  

字数:

42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首诗,一幅画,一场音乐会,若艺道精妙,就会让人体会到无限欢乐。人们惊叹于艺术之妙,所以,总要追问:何为艺术?艺术何为?艺术构造了民族文明的精神个性,艺术传承了民族生活的独特精神记忆。作为文明的独特精神形象,艺术作用于民族心灵,构成了民族文化生活的独特精神禀赋。在文明的诗思传统中,人们极其重视艺术的价值。可是,有个问题一直被隐匿:那就是,艺术如何构成了文明?艺术能构成怎样的文明?在此,我们着重想说明:艺术是文明的产物,尤其是政治宗教文明的产物;有怎样的政治宗教文明,就会有怎样的艺术生活。在文明生活中,艺术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或者顺应政治宗教的要求,或者反抗政治宗教的要求,驰骋生命的想象与情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政治宗教精神作用下,经济基础决定着艺术的成败得失,因为经济生活与政治宗教生活,最能激活艺术。由于专业的限制,这里,我们只能讨论“小艺术”,即讨论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等,其实,“大艺术”的价值,即风景、建筑、园林和城市,更值得重视。没有“小艺术”的眼光和“小艺术”的自由探索,“大艺术”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大艺术”的价值就会被低估。从文明意义上来说,只有处处洋溢着美的民族国家,才是伟大的文明国家;反过来,伟大的民族国家,总会时时重视美并保护美。传统艺术理论的局限,就在于:轻视生活世界的大艺术,醉心于个人世界的小艺术。实际上,没有优美的大艺术,即使存有许多优美的小艺术,文明本身肯定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我们崇尚优美而自由的文明,崇尚深邃而优雅的文明。

内容概要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作者简介

李咏吟,1963年生,湖北黄冈浠水县人,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著有“美学五书”,即《文艺美学》、《美学解释学》、《价值论美学》、《审美与道德的本源》和《审美目的论与政治正义论》。其美学研究,注重美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力图寻求中外思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价值论美学的比较意识与心性原则 第一节 现代文明观念与价值论美学的开放性结构 第二节 比较美学原则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综合 第三节 生命与文明价值信念及审美理想的民族性第二章 审美价值体验与生命和艺术的联系 第一节 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文化心理机制 第二节 审美体验类型与生存价值的自由确证 第三节 重建审美体验与价值体验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第三章 康德美学与马克思美学的价值指向 第一节 康德与马克思价值论美学的内在差异 第二节 康德的主体论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奠基 第三节 马克思的价值论与实践论美学的创立第四章 从道家思想范式看古典价值论美学 第一节 原始道家道德论与审美文化价值再批判 第二节 老子的圣人观念与道家的审美价值理想 第三节 谷神崇拜与母性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 第四节 道家价值观与庄周学派的生命价值阐释第五章 现代价值论美学及其传统文化信念 第一节 重绘中国文化的美丽:陈钱诗学意向探源 第二节 语言中心论与钱钟书诗学的审美价值观 第三节 杨绛与宗璞诗思的现实体验与内在价值导向 第四节 顾城的现实生命体验与诗性价值理想追寻第六章 价值论美学与乡土生活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乡土生活想象与乡土中国社会的价值信念 第二节 生命的野性:风俗体验与审美价值判断 第三节 向善而在:张炜乡土叙事的生命价值形像 第四节 爱欲与生命:张炜与贾平凹叙事的价值确证 第五节 野地狂欢:贾平凹与莫言叙事的价值原则结语 游移于中外价值论美学的自由诗思后记

章节摘录

如何超越美学的困境?在我看来,就是要引入价值论与目的论的思考,或者说,通过价值论与目的论的沉思重建美学,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具有综合性思想倾向的现代价值论美学。1.1.2 美学作为价值论的表达及回归生活实践的必要性美学作为价值论的表达,就是要建立自身的生命观和存在观,就是要建立对艺术与信仰的思想,因此,美学对生命与道德的理解和想象,构成了价值论美学最核心的内容。事实上,“生命”,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能够体认到的存在,对于美学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从审美的维度理解“生生之德”,从美的维度确证生命的自由。这种美学的探索本身,正是生命自由的象征,所以,就生命的自由探索和解释而言,我们不仅需要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的立场,更需要从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的立场去求索生命的真谛,这是价值论美学的正确探索方向。无论是认同美学的知识体系,还是认同美学的生命价值体系,我们都无法回避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代的美学,正处于古今中外多维思想的自由交流之中,一方面,美学研究者十分注重对东方古典美学精神的再阐释;另一方面,又很注重传播西方美学新观念和解释西方古典美学传统。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中,有两种对立的美学倾向十分引人注目。这两种倾向是:形式论美学的探索和价值论美学的探索。形式论美学,偏重于对艺术形式的美学特性的分析,侧重于美学的体系、结构、历史、范畴、命题、逻辑的研究。这种美学,倾向于系统的美学历史知识的阐释,但是,由于侧重美学观念的研究,忽略对美学内在精神的判断,它属于学院文化的知识体系,较少思想的独创。价值论美学,则更多地从美学的内在本性出发,注重弘扬美学的生命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它把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创造作为美学的内在精神追求。

后记

这本书,是我在旧作《走向比较美学》的基础上修改扩充完成的。正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完成了我的价值论美学的基本构想。什么是价值论美学?按理说,应该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建构和逻辑推演,事实上,我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本书最初的构想,决定我只能把价值论美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判断结合在一起,这样,作为纯粹价值论美学的理论证明,就显得不够充分。纯粹价值论美学,应该讨论下列问题,即:价值学说与价值认知,价值反思与价值重建,生命体验与价值创造,审美创造与生活价值,价值创造与艺术价值,世俗价值与文明价值,等等。从理论上说,就这些问题讨论,显然,更具思想的意味。由于我想从形象出发或从诗学出发或从审美价值学说的体验出发,系统的理论论证就变成了零碎的思想感发,并进而融入具体的美学讨论和证明之中,这样,理论性不足,但感性体验与形象分析却很充分。实际上,经典作家与经典艺术作品,更需要深入的价值论体验与证明。这就是事物的两难,应该说,从理论上,构建价值论美学更有必要,因为从事这一工作的学者太少了。但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理论本身与具体艺术的反思调和在一起。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促进价值论美学的理论建构,那就太让人满足了!


编辑推荐

《价值论美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价值论美学 PDF格式下载



不错,价值论美学,作者功底深厚,是本好的学习参考书。


帮朋友买的,她说书非常好!


相关图书